第88章 归乡见闻

  清晨天亮,大雾弥漫。
  沈家客船慢行离开东山湖畔。
  大约半个时辰水路,过了临安城水门,进入县城河道。
  刘彦立于船头,吩咐平儿阿九收拾随行之物。
  平儿整理箱笼查点物品时,发现多个麻绳葫芦,掂量一晃,内有水声。
  没等他拔塞,阿九止住说:“别闻,装的是酒。是东湖相君送给公子的神酿,平哥学问不足,闻了会头晕眼花。”
  平儿眼珠明亮,看葫芦问:“湖伯昨夜上船了?他来做什么?”
  “相君没来,他家千金来了……”
  阿九简略讲一遍昨夜‘郡主以酒换诗’,接过酒葫芦放回书箱去。
  平儿沾沾自喜道:“公子入了真学,神人都高看三分,回家看谁还敢小瞧。这神仙酒公子喝过没?是什么滋味?”
  “公子醒时喝了一口,说此酒是百学之精,万诗佳酿,不入学之人喝了会醉入书山醒不来。”
  阿九抱起行囊先出去。
  平儿放弃尝酒念头,知道此酒自己消受不起,但公子能喝他便高兴,背着箱笼出来船屋。
  眼下客船快接近东城的小码头。
  轻雾漫漫,秋风萧萧。
  站在船头,见两岸街市萧条,多家闭户不出,河道岸上到处是纸钱纸灰,整个城乡弥漫着一股烧纸气以及苦药醋味。
  偶尔看到一些行人,或是披麻戴孝,或是面带病貌,人人都带着面巾。
  平儿呆目环顾,回乡时的喜悦被眼前哀景扫空。
  沈炼沉吟道:“果真被大伯言中,本乡人都带面巾。”
  沈翁捏须说:“眼下看,临安瘟疫不轻,不知几家绝户,几家减口……”
  刘彦背手持扇,感受城中哀气疫气如雾,悲戚病疾如刀,种种汇聚成临安瘟疫灾象,如不散阴霾笼罩城郭,入他心神。
  他震烁明灯,清朗神思,忽生一个笼统的‘治疫想法’。
  “我闻佛门有‘慈悲法’,行此慈悲法,能拔除世人之哀痛悲苦,使人心生祥和之气。”
  “不知佛家可会此类法门?”
  “贫尼佛学浅薄,只修禅武,禅学上也只修《般若心经》一部,不会‘行慈悲’。”
  慧静如实回答,后思量他的话,问:“公子想借我佛门慈悲法,拔除城中哀戚之气?”
  刘彦正气入风貌,点头说:“小生有此设想。”
  “眼前城中哀气如冬雾,寒人身心,压迫正气,就是不染病之人,被其影响也会郁结成病。”
  “我觉得要治大众之瘟,需提振大众之气。”
  “世间之人皆有正气,若能汇合起来齐心合力,兴许能对抗瘟气。”
  “而想要提振民心正气,就要先拔除这股哀气,大哀如心死,心死即活鬼,不除哀伤如在世游魂。”
  “小生落榜后内心郁结一阵,对此深有体会……”
  “佛家到了白雀庵,不妨借寺庙藏经寻觅一番,看看有无‘慈悲法’‘拔除法’。”
  “……”
  他在船上正声谈论。
  岸上有一人握扇思量,一边听一边跟着船走,身形中有鹤骨,脚步健硕,但看衣着却似读书之人,并非习武者。
  不多时,客船抵达小码头。
  码头水域十丈宽广,两边停的都是打渔渡人的小船,不见大船停泊。
  几个衙差公人在岸口张贴榜文,四周稀疏汇聚着一些渔夫、肩夫,都是依靠码头为生的百姓。
  跟船那人快步走到张榜处,与领头公人耳语两句,公人顺他所指望一眼客船,点头记下他的话。
  刘彦等人只顾攀谈,不知岸上所指,等船停泊稳当,就见一个公人来问话。
  “你等哪方来的?船上载人还是运货。”
  “回官家,我船打徐州来,送这位公子还乡,另送些药材来此……”
  沈翁拱手回话。
  听到‘药材’二字,那公人眼睛一亮,急问:“是什么药材?有多少?”
  “都是驱瘟的药,种类颇多,共一千两百斤。”
  说着沈翁怀中取出货单,念了几个药名。
  那公人连说‘好好好’,让他等着不要下船,又叫来四个公人在岸边看守客船,后大步流星回县衙。
  不多会儿,见一众官人过来。
  为首是本县主簿郭图和县尉范震,左右有韩都头、孙押司,其他皆是带面巾的公差皂吏,有十多个人。
  “船家勿惊,我等不是来问罪,而是来道谢的。”
  上来船头,郭主簿含笑安抚沈翁,后引荐县尉大人,说:“我临安遭瘟急缺药材,船家送良药而来,好比送来一场及时雨。”
  “下官代临安百姓,谢过恩公。”
  “不敢不敢……”
  沈翁惧官,见官人如此礼待,慌得还礼。
  范县尉问:“这批药是谁家采办,价值多少钱。”
  沈翁回答,告知官家此药是徐州王员外一片善心,眼下还无主,又把货单交给官家过目。
  范县尉、郭主簿看罢颇为高兴,说:“徐州自古出仁义之士,我临安县当记王员外义举。”
  “既然这批药无主,那就由我县衙出银买了,分文不会少。”
  “除此,我县再赏船家一百两,答谢送药之功。”
  “谢大人厚赏。”
  听官家要采办,沈翁岂敢拒绝,总之这批药材是送到了,与谁都是卖。
  “能否先让我家船客下船?这位公子是临安当乡人,佛家是五台山高僧,来此济世救民……”
  “哦?”
  郭主簿、范县尉分看书生尼姑,前者认出刘彦。
  “你是刘世才?”
  “正是小生。”
  刘彦行一礼,他年年参加县考,与主簿郭图还算认识。
  郭主簿其实一来就留意到他,只是公子气度变了,一时没认出来他是本乡的‘刘三第’。
  “听归乡之人说,你落榜后病留徐州,今日看你气度有变,想来因祸得福。”
  “正如大人所言,小生病落徐州思通一些浅薄道理。”
  刘彦谦辞应付后,又与县尉见礼。
  范县尉武人出身,他更看重那少年尼姑,粗打量就知其有手段,问了一下师承。
  得知慧静师从‘五台山法华禅师’,更加高看一眼。
  “下官对令师闻名已久,早想去五台山拜会,只是公务缠身,不知法师可有挂单之处?”
  慧静持礼道:“贫尼听闻临安有白雀寺,打算去寺里挂单。”
  这边说话时,岸上有个粉花布衣小娘子夸篮张望……
  她看见船上平儿和刘彦眼眸一喜,呼喊:“平儿哥,公子——”
  刘氏主仆闻声寻去,认出小娘子是右邻李家丫鬟桃花。
  平儿背起箱笼先上岸,与桃花相见说话。
  他俩私交甚好,打小培养的情义,相互认下兄妹。
  “平哥几时回来了。外面都传公子病死他乡,还说你不敢回来,老夫人闻此事,日夜担忧……”
  “谁说的?我和公子不是回来了?只是一时落难不得还乡。”
  平儿笑看船上,心里一堆得意想显摆,只是公子有吩咐,不能对外人讲。
  “你干什么来的?”
  “买鱼,你看这不是吗?”
  “是你家老夫人想吃,这些天她病卧在床,福伯也病了,托我来做饭。”
  桃花小嘴叨叨说着刘家变故,见公子上来连忙见礼。
  “公子快回家,你家娘亲可想你可。”
  “公子再晚回几日,就怕不能相见了。”
  ……
  读书中文网为你提供最快的聊斋狐婿更新,第88章 归乡见闻免费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