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慧静相求

  “兄弟以为,刘世才所言几分真假?”
  “我以为他,句不虚言,十分真诚。”
  一炷香后。
  出来刘府巷口,雷鸣思虑刘彦所言。
  他内心依旧不能全信‘刘世才独自做成真学’,这等造化太过于奇葩。
  与其并行的张逸仙则心不存疑,笑面享清风说:“世间贤达,应运而生,我见刘世才即如此。”
  “他那造化,皆天数运转而成,其中种种无法言明,这场瘟疫该从他手中得救。”
  “此乃天命。”
  “兄弟说的是。”
  雷鸣一扫杂思,回顾所谈道:“我观刘世才身具明德,其德与气相合。其身承运,便顺理成章。”
  逸仙称‘善’,说:“身不正,德不来。正身明德,心发道义。大义寄道,气运协力!”
  “天道气运如流水,此水补于有道之人,即是‘得道多助’。”
  “笃行道义,得道相助,利用智慧握住造化时机,方能这般逆转天数,刘世才就是这样的人。”
  “国乱之际,出此先生,乃民之福,君之幸也。”
  “兄弟阐道通透,雷鸣受教。”
  雷鸣拱手一礼。
  两人说话走远,回县衙写‘交功文书’。
  刘家后院,书屋。
  刘彦与陆侯、杨万山,说起‘昨夜送鬼赴阴山,如何巧遇那逸仙’,二人这才解了疑惑。
  “原来如此……”
  “执天司人果然都身负奇异。”
  “我在洛阳就听说‘执天司众皆高明之士,知鬼神,通阴阳,办事练达’。”
  “从那逸仙身上,可见一斑。”
  “我还曾想入司考核,如此看……我高估自己了。”
  万山笑颜谈说,又对刘彦道:“等他们写好文书上表天家,君之功绩便被天子所知,灾后必有封赏。”
  “我所作所为,乃遵从道义。不过,若天家真有封赏,我也受得。”
  刘彦一句笑谈,转话问起‘执天司和其司众’。
  他以为这是个十分隐秘的机构。
  如天子袖中藏剑,但听杨万山之言,似乎‘执天司’又不是那么神秘,甚至还能考入。
  一番谈聊,他才明白‘执天司’只是行事隐秘。
  其机构光明正大设在ly市井,每年招一批司众,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参加入司考核。
  杨万山道:“我父说,天子设立该司,是为了通耳目,以防朝中谗臣小人昏暗明堂,是为朝堂设一面明镜。”
  “看来执天司并非锦衣卫。”
  刘彦思量,又问:“我听说除‘执天司’,还有一个‘观天司’。二司相辅相成,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杨万山笑着说:“观天司更不神秘,其实就是司天台,只是将其改了名,多了些职能。”
  “除了观天象,亦察地上事,诸如天灾人祸之类。”
  “就如临安瘟疫,必是观天司察这方气象变化,方才派遣执天司众实地验证。”
  刘彦神思通透了,再问道:“观天司和执天司,可查官吏贪赃枉法之事?”
  “不查。”
  陆侯接话说:“监察官吏贪赃枉法乃通判之职,二司不干涉这个。”
  万山附和:“我父说,新君天子乃明君,设二司是为治大世,不干预朝纲运作。以防司众谋私,与官吏勾结,乱行杀伐之事,误害忠良性命。”
  “多谢指点。”
  刘彦耳闻这句话,已清楚‘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其要义。
  此二司不是明朝两厂锦衣卫。
  暗下对这位新君天子赵王君,生出一些欣赏与好奇。
  三人围绕‘二司’谈有小炷香。
  见外面阴云避日,清风吹来雨气,陆侯、杨万山便不多留,告辞离开。
  刘彦送两人出府时,说起半个时辰前‘东城酒楼之事’,把‘蔡李潘章……’等六人所谋说与官家。
  “这六人怕不是个例,想借药方谋利的人不在少数。”
  “陆兄回县衙后,当与两位司众提点,最好能上达天听,尽快请下禁令,以防小人乱治。”
  “至于那六人,尚未得手,已被我言语呵退贪念,暂时无需责罚。”
  “倒是其中一个潘子逑,须要查他一番。”
  “此人有忤逆之心,害母之嫌!”
  说着,他将自己判断与当时潘公子闻言惊吓表现说一遍。
  听到治下出现潘生这等忤逆小人……
  陆侯面生威严,目生愠怒道:“潘家之事,我当查明。若此子当真心存歹意,我不饶他。”
  杨万山赞道:“世才兄语出如剑,击晕小人,当传佳话。”
  “是他心里有愧,胆小罢了……”
  刘彦两句谦言送他们出门,巧见平儿、桃花买纸钱香蜡回来,同行还有慧静。
  家中老夫人与这位少年尼姑定了佛缘。
  最近三天每逢这时,一老一少便要念经谈佛法。
  香蜡纸钱乃是下元日祭祀所用,刘氏怕到时候买不到,无香火孝敬刘氏祖先,所以提前备上,却不知自家儿郎扇中有更好的香火。
  巷尾家门外,一佛子一儒生微笑相对,没有多寒暄,只闲谈两句。
  进到后院,慧静禅心巧动,低眉道:“贫尼有一事相求。”
  刘彦闻听暗下有猜想,请佛家书房叙话,笑问:“不知佛家所求何事?”
  慧静玉面粉红,受邀落座道:“自客船上与君灵犀相照,贫尼念念不忘那书窗明光,不知我能否再得君子抬举?”
  刘彦聪明在心,岂不懂佛家含蓄之言,说:“客船与佛家灵犀相照,我亦收获颇丰,听佛经读书,更使我养学事半功倍。”
  “佛家要是不碍男女之别,下个月开始你我互助修行。”
  “每日一课,佛家意下如何?”
  “善哉!”
  慧静喜如少女,心愿达成,持佛礼谢道:“贫尼多谢公子。”
  “佛家无需言谢。”
  刘彦眼看门口阿九,谈说:“佛家为我临安出力甚多,我身为乡民,应谢你才是。你禅心可是有所悟?”
  慧静收拾欢喜心,点头答道:“正如君所言,贫尼日行功德,见众生脱灾,禅心有变。”
  “近来我时常心起慧光,这是入我佛门真境前兆。”
  “若能使慧光常亮于心,贫尼便得一盏‘般若明灯’。”
  “故而,今日才厚颜求公子相助一场。”
  “哦?佛门入真学也有‘明灯’?”
  刘彦很有兴致,问其她口中所谓‘般若明灯’。
  慧静愿意与他阐解佛法,说道:“儒释二教很多处都相通。”
  “儒家点明灯,先要聪明君心,照见书中真意。”
  “我门点明灯,亦要养禅心慧光,从真经中得慧,慧光照明心性,即是‘般若明灯’。”
  “般若明灯如佛前灯,能照五蕴,闻思空性,滋长智慧,就如公子心窍文灯一般。”
  “我师言,心有般若灯,方能般若行。”
  “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所持也是‘般若明灯’。”
  刘彦有所悟道:“世如黑夜,持灯而行,方知来去,方能渡己。届时,就请佛家与我深解《般若心经》,使我聆听般若大智慧。”
  ……
  读书中文网为你提供最快的聊斋狐婿更新,第157章 慧静相求免费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