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不同的世子,世子的不同

  渭水两岸都在发生激战,使得人声沸腾。
  因为是白天的关系,自然看不到什么火光,也就不存在打着打着到处有火势。
  事实是什么?军队对明火的管理非常严格,除非进攻方到处放火,要不然打起来真的不会到处着火的情况。
  当地的植物众多,再多的脚去反复踩踏,顶多就是将湿润的泥土踩得松软,并不会泛起烟尘。
  这种复杂环境的交战,有清理出空旷空间倒是能够让大军摆阵,换作到处是灌木或草丛只能是依靠小队配合或是个人武勇了。
  突然间遭到袭击的秦军,他们在交战半刻钟之后才算是有了像样的抵抗,只是看起来为时已晚,最多就是做垂死挣扎。
  当然了,秦军数量约是三万,发起攻击的晋军为一万五千,参战人员数量如此众多,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分出胜负。
  总体态势来看,数量少的晋军却是将渭水两岸的秦军包围了起来,并且晋军一直都在稳步推进,渐渐将秦军实施了分割。
  两军交战就是那样子,哪一边都会努力创造多数打少数的局面,哪一方的协调更好,便可以用更快的速度消灭更多的敌军,积累每一个局部的优势,再形成绝对的优势。
  所以,并不是人数多的一方总能赢,主要还是看指挥官的调配和各支部队对命令的执行效率。
  “你是指挥了多少类似的军事行动啊?”智朔很羡慕楼小白对军事能够那么熟悉。
  楼小白知道智朔有点闲,抽空回答道:“前几年一直北上,指挥对林胡的战争。其实我一开始很手忙脚乱,经常会忽略一些该注意的地方。现在能这般,主要是类似的事情做得太多了。”
  当初,楼令将楼小白丢到北方三年,固然没少让楼小白吃苦,多少算是将楼小白锻炼了出来。
  智朔知道跟游牧族群的战争怎么样,说道:“林胡也是生活在这种环境?”
  “你说对了。”楼小白说道。
  那是真事。
  林胡虽然是游牧族群,但他们的生活环境多山多林,并非是广袤的草原环境。
  交战进行了将近一个时辰,基本态势已经平稳。
  作为进攻方的晋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消灭被围秦军只是时间问题。
  秦军为了活命卖力突围,只是一次次被晋军重新堵了回去。
  不少为了活命的秦军试图乘坐木筏或是跳进河中逃走,他们自己暴露在空旷地带,结果就是一波又一波箭雨射过去,一个个中箭死亡或是受伤躺在木筏上哀嚎,更多中箭的人掉进河中很快消失不见。
  渭水有颜色,上游和交战地段的河流比较清澈,从交战地段再往下游的河水则是有了一片又一片的红色。
  晋军有进行招降,肯定会有秦军投降,只是更多的秦军拒不投降。
  “早就知道秦人很是凶蛮,没想到他们能够这么顽强。”智朔看到了不少断手断脚或中箭仍然在酣战不休的秦人。
  楼小白当然知道秦人很顽强,一点都不喜欢这样的对手。
  而秦人这种顽强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环境所逼迫,不凶悍或顽强早就被戎人和狄人淹没,不会再有秦人这个族群了。
  智朔换上了自傲的表情,说道:“只有我们晋人能治得了秦人,其他人不行。”
  这么说并没有错。
  晋国存在的时候,无论秦人再怎么舍得拼命,一直被堵着无法东进。
  等晋国三分,变成了魏人、赵人或韩人,早期三家合作还能顶得住秦人,轮到三家反目成仇则变成一块被秦人一再暴打了。
  由于当代有城池或要塞才算是疆域的一部分,秦国跟晋国关系好活还可以的时候,秦军没少穿过晋国进军中原,好些国家确实是遭到过秦军的暴打。
  轮到晋国跟秦国关系恶化,秦军已经有好几十年没再踏及中原的土地。
  楼小白知道第一次上战场的贵族子弟一般会像智朔这样。
  晋国很强大,尤其是在军事上的实力。
  许多没有去过其他国家的晋人,他们生在晋国长在晋国,很难体会到晋国的强大,
  同时,没有与外国人接触过的晋人,他们会对晋国有多强大没有太明确的概念。
  贵族子弟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晋国很强大,他们一直在被培养自信,与其他国家的人接触很难免会趾高气昂,上了战场太容易发表一些……,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很容易讲一些很中二的话。
  至于需要上阵搏杀的晋人?他们哪有闲工夫巴拉巴拉个没完。
  “今天很难分出胜负。我去安排夜间的围堵程序,你是跟我一块,还是?”楼小白问道。
  智朔想都没想,说道:“跟你一块。”
  开玩笑!
  哪怕晋军占尽优势,并不是人人一定安全。
  有一个超能打的小表弟可以跟着,安全感会很爆棚。
  交战当然在继续,只不过有些晋军已经开始清理空地。这个空地是一条刻意砍光树木和清理杂草之类植物的隔离带。
  夜幕降临之后,晋军会暂时撤到一些特殊地段后面,随后在各处点上篝火,任何出现在视野范围的秦军,他们都将被晋军弓箭手射杀或是近战士兵阻击。
  将近三万的秦军,活动范围怎么可能会小?这就很考验楼小白事先对地形的侦查和掌握了。
  “我现在最担心的事情是秦军化整为零,一旦分成无数小队扎进山林……,恐怕是不能追击的。”楼小白在夜里来到楼令这边。
  楼令点头说道:“我们的目标是消灭尽可能多的秦军。”
  这是在给予压力了。
  秦军敢化整为零的概率非常小,应该说任何一名将军都不会轻易这么干。
  军队集中在一起才是军队,一旦散得太开就是一支支的散兵游勇,不再可以有效接受命令。
  该地的环境无比复杂,人多还能够与大自然抗争,一旦分成小队扎进山林,最后能够有多少人活着走出山林属于未知数。
  当然了,秦军面临绝对不利的窘境,可能很愿意去跟大自然赌。
  “朔怎么样?”楼令问道。
  楼小白就实说了情况。
  “也算正常。不要让他冒险,知道么?”楼令说道。
  楼小白苦笑说道:“表哥除了话多一些,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那一句话里面多少含着一些抱怨,楼令听了没有多讲什么。
  楼令本身就是为了照顾智朔才招来下军服役,事先已经有所心理准备,属于是一种自愿。
  那是楼令主动,不是智氏进行请求,再有余情绪就不对了,大不了下次不带就是。
  当夜,秦军展开夜间突围。
  双方在夜幕的笼罩下发生激战,起初动静闹得很大,打了两个时辰才渐渐消停下来。
  新一天的朝阳升起,用过朝食的晋军立刻展开新的攻势。
  这一次,楼令亲自抵达前线指挥作战。
  “姑父。”智朔被召唤过来。
  楼令面无表情地说道:“在军中,唤我军佐。”
  智朔从善如流,重新致意:“军佐。”
  真不是楼令喜欢装,待在军中就更应该公私分明,免得乱了套。
  楼令没有再多管智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昨天打了一下午和一整晚,过程中投降和被消灭,包括成功逃脱了一些秦军,仍被围困的秦军应该剩下一万七八千的样子?
  只是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秦军最少减员了一万二千,晋军减员了两千多,能够猜测出战事的烈度。
  当天双方交战从早上到正午,晋军的攻势非常猛烈,尤其是楼小白亲自率军消灭了不少于两千的秦军,估测剩下的秦军数量不会超过一万。
  “招降吧。”楼令下令。
  楼令做出可以招降的判断,来自于临近中午时分投降的秦军数量猛增。
  晋军开始用秦语、戎人或狄人方言喊话招降。
  需要三种语言,当然是秦军的构造很复杂,老秦人或新秦人混杂。
  老秦人所指的是血统较正的秦人。
  所谓新秦人,自然是被秦国吸纳的戎人或狄人了。
  当代的新老秦人是那种划分,等秦国崛起之后,新秦人就变成从六国移民过去的那一批。
  事实上,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一直在吸纳来自六国的移民,尤其是吸纳的楚人数量极多。
  那些从六国移民到秦国的人,他们成为秦军之后可没对老乡手下留情,有可能杀得比老秦人还狠。
  毕竟,老秦人都有土地,有爵位的老秦人也一定是占多数。
  新秦人无论是想站稳脚跟,还是想要往上爬,少不得双手沾满血腥。
  楼令吩咐招降,他再去前线露一下脸,大批的秦军放下武器投降。
  肯定会有拒不投降的秦军,他们在多数秦军投降之后,连垂死挣扎的资格都没有,很快就被一一消灭了。
  “有多少秦军成功突围?”
  “回禀军佐,应该有四千多秦军突围,两位世子以及颗帅已经安排好追击部队。”
  这一场战役花了多久的时间结束?肯定不能从正式接战的那一天算起,该是从晋军制定目标,将行军与一系列的准备和等待算进去。
  所以了,交战只是不到三天,实际上战役却是进行了两个多月。
  战役出现结果,楼令却很难马上率军转换场地。
  后续的追击会进行三五天。
  期间,晋军需要救治伤员和掩埋战死者的遗体,该收拾的战利品自然需要归拢。
  “姑父,我可以将交战过程记录起来吗?”智朔似乎忘记楼令的交代,军中用职称了。
  楼令却也并非不懂看时机,战役结束不会那么严格。
  “记录?”楼令说不能,真的会让智朔不记录吗?他只能说道:“当然可以。”
  智朔又说道:“有些事情不太理解,我可以问姑父吗?”
  “等回国吧?我现在很多事项需要忙。”楼令不是讲推辞,真的有太多需要忙的事情。
  智朔还想说话,毫无抵抗力的被楼小白抱着肩膀抬似得离开了。
  “这孩子……”楼令其实感觉挺无奈的。
  该怎么说呢?
  一看智朔就是在蜜罐里长大,可能碍于身体原因一直被智罃宠着,搞得缺少认知人与人的界线。
  简而言之就是智朔不太成熟,人已经结婚还不懂看场合。
  权贵子弟或富家公子一般都是这样子,乃至于更过分都比比皆是。
  他们平时接触的人,要么是宠着的,不然就是会让着的,太容易变得自我。
  另一项因素,由于背景带来的各种优势太明显,一旦教育歪了的话,很自然而然会存在多少敬畏心态。
  像是一般人家的孩子,要么是父母提醒,不然是有遇到过事,很难有横行无忌的性格。
  所以是教育和生长环境的问题,绝不是天生的因素。
  楼令被智朔刚才一打岔,后面该进行汇报的楼小白也拉着智朔离开,该做的事情被打断了。
  战后需要做的事情和消息汇总不会比战前少,只是没有战前那么紧迫。
  等楼小白重新回来,该做的事情才能继续。
  “有一万八千投降的秦军,我们是派人押送回国?”楼小白问道。
  楼令面无表情地说道:“能走动的秦军随同伤患押解回国,走不动路的秦军……处理掉。”
  楼小白稍微抿了抿嘴应了声:“诺!”
  处决伤患这种事情,晋军不会对除了秦军之外的敌人去干。
  不说太久远之前,只说这两三年,秦国一再袭击晋国,多少手无寸铁的黎庶被屠戮,投降的秦军不说人人沾满无辜者的鲜血,仅是出于楼令还需要率军继续参战,处理秦军走不动路的伤患,只能说为了接下来执行任务。
  只是,处理战俘的事情,楼令不会让楼小白亲自去做。
  培养继承人也要分事情,有些事情一旦真的干了,再也收不住手,性格可能也会大变。
  楼令让狐雍亲自带人去处理,并且交代一定要隐密进行。
  狐氏嘛,好些年下来就是帮楼氏处理脏事的家族,多干一件不算多。
  再者说了,狐氏虽然重新成了文明世界的一员,但是这一代人什么样很难改,还是将希望交给下一代人吧。
  他们战役结束后在原地待了七天,重新出发往“侯丽”行军。
  这一走,花了九天的时间才靠近“棫林”停下来,进行必要的休整。
  “秦军什么状况?”楼令问话对象是刚过来的郤耀。
  这个郤耀是温氏的世子。
  楼令前往消灭渭水南岸的秦军。
  郤至率军与泾水周边秦军交战。
  也就是,郤至已经与秦军打了二十多天。
  这二十多天有七八天是在“棫林”战场,后面才转战到更西边的“侯丽”区域。
  一开始,郤至是一个“师”跟近万的秦军打,轮到战场转移到“侯丽”之后,变成郤至麾下不足一个“师”跟约两万秦军继续打。
  二十多天交战下来,郤至麾下已经减员到五千左右,消灭的秦军却是至少八千。
  “秦国再次增援,他们现在的兵力超过两万五千。”郤耀说道。
  楼令问道:“下军将有调‘麻遂’的部队吗?”
  待在“麻遂”的晋军就是原先在“辅氏”充当预备队的那一支部队,他们后面移动到“麻遂”待命。
  郤耀说道:“父亲没有抽离‘麻遂’的部队,说是等下军佐得胜过来,与‘麻遂’的部队会合,再一起赶往战场。”
  这是计划的一部分。
  让楼令佩服的是郤至本可以调动“麻遂”的那一个“师”增援,为了让秦军咬饵却是只用手头的兵力坚持。
  “你持我令牌赶去‘麻遂’,不用再来‘棫林’集合,亲自带着驻军直接赶抵‘侯丽’战场。”楼令下令。
  郤耀应“诺!”就走。
  作为队友的郤至给力,楼令自然愿意让郤耀积累经验和功劳。
  “这么算起来,秦国这一次动用了将近八万的人手?”智朔算出这个结论。
  秦国正面入侵的部队约是三万,在渭水南岸藏了三万,后面又增援了快两万过来,加一加确实是快有八万的样子。
  “说不定后面还有。”楼小白进行猜测。
  智朔问道:“为什么?”
  “下军将手头只有五千左右的兵力,秦军将下军将所部围困了起来,哪可能不想抓住机会进行俘虏呢?”楼小白给出解释。
  智朔一想,觉得还真是那样的道理。
  “这是计划的一部分吗?”智朔问楼令。
  出于好奇,可能也是太想汲取营养,智朔的问题一直很多。
  楼令就实说道:“并不是计划的一部分。”
  拿主将去当诱饵?不是主将自己制定这种计划,谁脑子坏了才会干啊。
  智朔满脸佩服地说道:“温氏之主真有魄力,胆略也是非比常人。”
  谁说不是呢。
  这也是郤至相信楼令不会坑死自己,要不然才不会做这种傻事。
  得到极大信任的楼令,他接下来不能简单地帮郤至解围,一定要消灭足够多的秦军,否则就是辜负郤至的冒险了。
  “小白,你暂时充当颗大夫的副手,与耀一起增援下军将。”楼令走到沙盘边上,眼睛在沙盘上不断寻觅,说道:“我带两个‘师’绕路去秦军后方。”
  其实,楼令更希望带走全部的兵力,只是做人还是要更掌握人情世故一些。
  有郤耀带一个“师”去“侯丽”增援,增加一个“师”兵力的郤至不会有覆灭的风险。
  然而,楼令真不能因为觉得郤至不会有危险,真就只让郤耀带一个“师”去增援。
  知道刘邦为什么非要解决韩信吗?
  固然是韩信在军中威望很大,可是韩信真的可以轻易颠覆刚刚建立的汉帝国吗?
  有一次刘邦被困,一再要求“近在咫尺”的韩信率部前去救援,结果韩信为了等待战机迟迟不出兵。
  再有韩信直接讨要王位的事情。
  当臣子当到韩信那份上,有再多的功劳又怎么样,实在是无法给君主足够的信任感了。
  试问,哪位君主不会忌惮如韩信这样的人?
  真相信“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的人,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善终。
  对于皇帝这种生物而言:朕给,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不能抢!
  楼令与郤至当然不是君臣,只是真要什么都不顾忌,朋友还是朋友吗?
  朋友也需要一次次维护感情的啊!
  休整了三天,楼令率军出发。
  智朔看着正在远去的部队,朝魏颗问道:“我们不拔营?”
  “下军佐会绕路,我们需要等‘麻遂’的友军过来。”魏颗说道。
  “啊?”智朔说道:“下军佐不是让郤耀直接率军驰援下军将吗?”
  “对啊。可是‘棫林’在必经之路。”魏颗说道。
  智朔只是不太懂军事,人情世故却是懂得的。
  同为世子身份的郤耀也是第一次纳赋,想来是没有太多的经验?
  当然了,郤耀身边有家臣随行,可以给予意见,单独统率一个“师”很难出什么乱子。
  两个驻扎在不同地点的“师”都要去支援郤至所部,分散的一前一后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合兵再一同前往的把握更大。
  后面,郤耀率军途经“棫林”附近,早在等候的魏颗率军与之会合。
  “下军佐考虑得非常周到。既然是要切断秦军后路,我们是不是放慢行军的速度?”郤耀简直不像是老郤家的孩子,为人温润儒雅,做事没有多少风风火火。
  魏颗哪敢在这种事情上拿主意,讲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
  “别,按照正常速度行军,靠近战场再做出急赶而到的假象。”楼小白给出建议。
  郤耀先对楼小白点头,再看向魏颗等待下达决议。
  其实,楼小白也就是今年才跟郤耀有过一些接触,往年只是短暂接触过。
  魏颗很清楚自己的地位,将楼小白刚才的话,以下令的形式重复了一遍。
  至于说该怎么做,必然是要合计一下更细节的方向。
  他们现在距离战场约五十里,恰好处在秦军会侦查的范围之外一丢丢。
  秦军应该还不知道渭水的友军被击败的消息?
  只是,等这两个“师”的晋军出现,这边的秦军高层就该怀疑渭水友军怎么没有拦截了。
  郤耀提出了不少建议,每一次讲完会询问一下意见。
  “用父亲的说法,这是基因突变了啊?”楼小白跟郤耀接触下来,能看出郤耀并非伪装,没有郤氏该有的自傲和鲁莽。
  世子这样,对温氏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