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长公主的新宠

  第一百七十九章 长公主的新宠
  田千秋反对,这事不意外。
  毕竟之前的修路和兴修水利诸事,他都反对过。
  他的旗帜一直很鲜明,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劳民伤财,国家疲弱,百姓困苦,就要休养生息,什么都不要做。
  朝中很多人暗地里都在嘲笑霍去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活该他霍去病也有今天。
  当初他极力推举田千秋做丞相,现在他们兄弟做什么,田丞相都反对。
  田丞相恬淡的道家思想,和霍氏兄弟的儒家墨家思想,大不一样。
  他们双方不打架才怪呢。
  霍去病亲手生生在朝中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大敌,他也有打眼的时候,他也有选错的时候,该。
  不过,他们双方的人品都是很好的,不会因为政见不和而伤了和气,更不会私底下使绊子,背后捅刀子。
  比如那次大臣遇刺,田千秋和霍光都受了伤,田千秋就很心疼霍光,不顾自己也有伤,多次亲自登府慰问霍光。
  并在大朝会的时候,鲜见的发了火,怒斥了一些人的企图谋害当朝大臣,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目的的狼子野心。
  他还主持了金汨滴的葬礼,亲自扶着金汨滴的棺椁去了茂陵。
  后来有传言那场刺杀是金汨滴做的,他更加生气了,在大朝会上几乎是咆哮了。
  他为了保护金汨滴的家人,同意霍去病把金家人一部分派去茂陵给先帝守灵,一部分迁往了河间府,安置在了霍氏的祖宅处,分给他们土地,给他们开了一些铺子做买卖,遵守金汨滴的临终遗言,让他的后人远离朝堂是非。
  这次,当霍光提出来要修一条贯穿南北,连同很多条河流的大运河的时候,田老头差点跳起来。
  然后嘴里像炮竹一样开始喷了。
  而霍嬗和少府的官员,和田老头不同,他们听完立刻拍掌称赞:大善。
  这是利在千秋、功在当代的大工程,就跟打匈奴一样,辛苦我一代,好处百代得,史书上都能留下一笔。
  这样的事,不干的才是傻子呢。
  况且我大汉现在又不是修不起。
  如果正在打仗,内忧外患;如果现在吃不饱饭,国库空空;如果现在天灾人祸不断,民怨沸腾……
  那时机都不对。
  现在的时机,是刚刚好啊。
  我大汉,四夷宾服,外部没有强敌;国内没有内乱,官员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充盈。
  不趁着这个时候做一些名垂千古的大工程,更待何时?
  赞成,赞成,举双手赞成。
  田丞相不同意?那个老儿懂什么,整天就说要与民休息,尊黄老之学,要垂拱而治。
  要是官员都像他那样,我大汉能有今日盛世?
  别开玩笑了,汉初是需要他这样的,先帝打完仗初转型时,也需要他这样的。
  但生逢盛世,要是像他一样,官员都是这般的庸碌之辈,那么大汉就错过了创造更大盛世的时机。
  霍光知道长兄说过,人无百年人,枉做百年计。
  虽然他说的话这么丧气,但他一直都在努力做百年计。
  他做的一些事,会经得起岁月的考验,会让后世之人记得他的。
  就比如这修大运河,长兄说了,可以先修了试试,比如先把其中两条河连起来。
  循序渐进,妙哉!
  想做这件事,首先做什么?
  首先是像霍姚正在做的那样,考察和设计。
  其次是钱,然后是人。
  现在看来,钱最好说,从国库调拨就行了。
  霍姚来信说,阿翁说了,修河的钱不一定都要从国库出。
  不从国库处,从哪里出呢?
  阿翁说了,在哪个地方修,哪个地方的官府和商贾,都是受益者,他们难道不该出一些吗?
  对呀,他们该出。
  还有修河,不一定都雇人修,百姓出些徭役,不给工钱,只管饭,也是可行的吧?
  对呀,先帝大政转型后,免除了很多徭役,百姓最近几年徭役负担越来越少了,很多地方欠了朝廷徭役,几年都还不完。
  现在趁着修河,正好补上。
  百姓虽然都是天子的子民,需要爱护。
  但有时候吧,这施政也不能太过放松,太过宽仁,要雷霆雨露皆有,百姓才会信服。
  只有吃过苦,方知甜滋味。
  所以,百姓该承担的责任还是要承担的,比如,轻徭薄赋,但不能无徭无赋。
  那样会让百姓忘记了朝廷的存在,会忘乎所以,时间长了,必定生乱,不是好事。
  这都是智慧啊,长兄远在扬州,对大汉的情况却十分了解,对朝堂之事紧紧掌控,真乃奇才也。
  修河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长公主殿下在失去了爱人之后,消沉了一段时间,很快她又不安分了。
  先是丁家不甘心失去了长公主这棵大树,选了丁外人的弟弟送到了长公主身边。
  丁外人的弟弟和他兄长有七八分像,甚至比兄长还俊美和有才。
  长公主念旧情,很快喜欢上了这个昔日爱人的弟弟,并给他取名外人。
  是的,还是老样子,长公主的男宠,还是原来那个人,叫丁外人。
  而且这个丁外人,和他兄长一样,热衷于权力,急切的想封侯。
  原来的丁外人被霍光派去海上作战,侥幸活着回来了,但寸功未立,吹了几个月海风,回来白皙俊美的小脸晒的黢黑。
  最后白忙活一场,还是未得封侯。
  他最后为了保护公主而死,临死之前终于达成所愿,朝廷念他保护公主有功,在他咽气之前,给他封了个侯。
  只可惜那个侯爷的爵位,是个虚的不能再虚的,不能传袭。
  新的丁外人多次向公主表忠心,说自己随时可以像兄长那样,为了公主殿下去死。
  把公主感动的留下了眼泪。
  长公主为了新的男宠,又开始上蹿下跳,要给爱人觅封侯。
  没人搭理她,大家都在忙着修河事宜。
  都没注意在丁外人的纵横斡旋之下,长公主殿下和燕王刘旦的关系,愈发紧密了。
  当然,人家是同父异母的亲姐弟,关系来往密切,也属正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