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你们士绅太顺从了,太君很不习惯!

  第387章 你们士绅太顺从了,太君很不习惯!
  江浦镇离开的第3天,一队清军骑兵开进了江浦县城~
  为首4人穿的是正蓝旗棉甲,后面几十人身穿绿营号服。
  “诸位军爷,你们是?”
  “滚。”
  为首的正蓝旗佐领多隆,抬手就是一马鞭,把陪着笑脸问话的衙役打了个满脸花。
  然后,
  狠狠一夹马腹,冲入城中。
  跟随他的骑兵们有样学样,吆喝着催马加速。
  江浦县最繁华的街道顿时一片混乱,
  行人纷纷躲闪,摊贩被掀翻,反应稍慢的行人甚至被狂奔的战马撞飞。
  ……
  一路打砸,直到县衙门口。
  多隆这才扶了一下铁盔,雄赳赳的走进大堂。
  “爷,您稍候。我这就去禀告县尊。”
  “滚。”
  知县的官袍都没穿好,就遇上了已经闯入县衙二堂的多隆。
  俩人大眼瞪小眼。
  “这位将军是?”
  多隆此时感觉鼻子底下,人中位置隐隐发痒。
  胡乱抓了两下,然后从盔甲里摸出一张被自己汗水浸湿的纸。
  “本官奉巡抚军令前来接管江浦防务。废话少说,安顿好我的弟兄们。”
  知县忍着纸上的汗臭,确认了手令是真的,鲜红的巡抚大印做不了假。
  “好,下官这就去安排。满大人请稍坐。”
  知县擦着额头的汗珠,快步走出县衙。
  ……
  多隆摘下避雷针铁盔,四处张望着这县衙内堂的布置。
  突然,
  他敏锐的嗅到了一股淡淡的香味,闻香识女人,顿时来了精神~
  “满大人,您不能进去。”
  “嗯?”
  下人也顾不得多隆吹胡子瞪眼,凶神恶煞。
  张开双臂拦在前面:
  “里边住的是县尊的女眷,如今炎炎夏日,实在不便,满大人请自重。”
  “重你妈个头。”
  多隆一巴掌,把青衣小帽的下人打的咕噜噜滚出去2尺。
  他此次前来是奉了两边的令。
  福长安让他暂领城防,催促钱粮。
  刘千让他放开手脚,狠狠的造孽。
  ……
  多隆不太理解这里面的门道。
  但是他也知道,不听话不行!而且是两边都要听。
  不过,貌似这两者之间也不冲突?
  战火暂时烧不到江浦镇,防务压力不大。
  否则,也不会只派来区区40个骑兵了。
  多隆的心理压力很大,这种一面是人一面是鬼的生活太累了。
  夜半惊醒,
  他经常分不清自己的成色。
  而人压抑久了,就容易产生一种倾向——自毁!又被称为——作死!
  眼前幽静的小木门被多隆一脚踹开。
  里面在荡秋千的年轻妇人发出一声凄惨的尖叫,摔下秋千,小脚不给力,走了几步就摔倒在地。
  旁边的小丫鬟脸色煞白,好似中了定身法。
  ……
  “娘子安好?”
  多隆走过去,伸手捞起摔倒的年轻妇人。
  这种完全不符合“封建道德”的作法,吓的妇人连声哀求他退出去。
  “好,好。”
  多隆狠狠的搓了一把,然后笑嘻嘻的退出小院。
  走出县衙时,
  他嗅了一下手指,汗香~
  “想不到江浦小县亦有一番好春光。”
  “走!咱们吃酒去。”
  马队呼啸离开,留下面面相觑的县衙众人。
  知县听说后,气的脸发黑,摔了一屋子瓷器,可拿满大人没办法。
  很快,
  各种告状就来了。
  “县尊大人,那满兵在我家酒楼吃了酒不给钱,还把尿撒在酒坛子里。”
  “县尊,满兵马队把老朽的轿子撞翻了,还打了轿夫。”
  “县尊救命,老夫今日纳第5房小妾入门,被那满兵撞见了,非说是有伤风化,把人抢走了。”
  “县尊,光天化日,满兵把我家宅子占了,说是暂作军营,还在花园里喂马,水池里刷马。”
  ……
  知县只觉头大,气的拂袖而去。
  他没奈何多隆这个小小佐领,只能委婉修书1封让人送去淮安府。
  但基本上没用。
  福长安不可能因为这点矛盾,就处置旗人。
  至少目前,
  江浦士绅没有什么统.战价值。
  董府,
  大门口4個跨刀的绿营兵站岗。
  门房里面还有4个火绳枪手。
  如果还有人硬往里闯的话,敲一下锣,里面还有2汛兵。
  胡之晃可不傻,
  他不可能让人趁着自己离开时,把老窝给祸害了。
  甚至,董府还有1门小佛郎机炮和6条猎犬。
  堪称戒备森严。
  董大官人很忙,不停的接待各路朋友,哭诉他们的悲惨遭遇。
  关起门来,怨念就很深了。
  抨击八旗兵跋扈,不满朝廷。
  ……
  随着知县闭而不出,摆出了一副无可奈何的态度。
  江浦士绅们也逐渐接受了1个事实——满兵得罪不起。
  众人一商量,
  那就凑点银子,犒劳这帮孙子。
  争取让他们安稳点,最好天天吃酒吃肉,不要出门霍霍县城。
  然而,
  2天后发生的一幕,让他们愤怒到极点,神经几近崩溃。
  “老夫拜见多大人。”
  正在吃酒的多隆斜着眼睛问道:
  “你有什么事?”
  “老夫和本县几位士绅商量了一下。多大人驻兵保护地方,确实不易,我们凑点银子劳军。还希望以后军爷们~”
  “好,好,去吧。”
  多隆不耐烦的打发了这个头戴瓜皮帽的老家伙。
  仰头又是半碗酒。
  士绅代表忍着郁闷,还想争取一下承诺:
  “以后,若是军爷们有什么需要可以告诉我们。饷银也好、女子也好,我们尽力满足,也省的军爷们自己动手劳累。”
  ……
  吃完酒,
  多隆猛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吴国情报署要求自己在江浦县城狠狠造孽,把士绅们往死里整。如果自己收了士绅们主动献上的大笔银子,那就找不到借口发飙了?
  强行发飙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显得自己人品相当恶劣。
  不太好~
  醉醺醺的多隆令人抓来几个路人,询问道:
  “本县士绅商贾,哪一家最富?”
  “董家。不过董家有个好女婿,官拜江浦镇总兵,府邸门口还有兵丁站岗。”
  “听着不是很富裕,换一个!”
  “那就赵家了。赵乡绅以前做过一任外省知县,在这城里有2条街的产业。”
  “这个听起来就很富裕。”
  ……
  赵乡绅,今日不在府中。
  而在坐轿子去了县衙和知县商量“朝廷催缴拖欠钱粮,本县应该上缴几成”。
  这个问题的本质,
  是士绅和朝廷分成的比例。
  清缴历年亏欠,实际上朝廷就是刮走了一层本属于士绅阶层的油水。
  地方亏欠钱粮,有真有假。
  陕甘云贵交不上或许是真的,江南这一片交不上多数是假的。
  地方官和乡绅一起报灾,扩大其词。
  这中间,就具备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比如向朝廷交7成,但实际上征收8成甚至9成。
  乡绅们作为中间商大挣差价!
  当然,
  也会给县衙分润一部分,让知县老爷花钱活泛定。
  ……
  今年,
  广东大部,江西福建两省南部暴雨成灾。
  而鲁西南、豫东南、皖北苏北,普遍缺水。部分区域旱灾严重。
  江浦县并不在旱灾的中心,旁边就是长江。
  但是,
  粮食依旧减产2成。
  因为哪怕长江就在自家耕地的10里之外,若是没有四通八达的沟渠,农户们也只能干瞪眼,没法引水灌溉。
  唯一的办法是用人力推独轮车运水,这就叫“杯水车薪”。
  许多年,朝廷不曾拨银修缮水利措施了。
  现在依旧造福江北的几条灌溉渠道,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雍正年间。
  说起来,雍正乾隆这对父子挺有意思。
  爹擅长处理内政、理财,不擅战争。
  儿子擅长战争、花钱,但不擅内政。
  ……
  赵府。
  雕梁画柱,朱门大红,门口打扫的干净气派。
  门口的下人见一队八旗兵呼啸而至,情知不妙,赶紧通报管家。
  管家吓的一激灵,
  连忙嘱咐内宅门窗关好,女眷不要抛头露面。
  又让账房取出100两现银想打发瘟神。
  多隆眼神不善,
  他觉得自己头皮有点发痒,摘下避雷针头盔,扔给一旁的管家。
  管家居然没接住。
  沉重的铁盔摔在地面,咕噜噜的滚出去老远。
  “军爷,小的该死,小的赔。”
  管家吓的自己抽自己耳光。
  多隆则是心中狂喜,找到最佳的发飙理由了。
  ……
  他跳下战马,一拳就把管家打晕。
  大喝一声:
  “区区家奴,竟敢当众摔本官的铁盔。羞辱本官,就等同于羞辱正蓝旗,羞辱整个八旗。”
  “弟兄们,抢。”
  最后一个字,多隆喊的字正腔圆。
  跟他来的兵丁们个个喜上眉梢,抽出腰带,执行军令。
  先把视线以内的赵府男丁全打翻在地,
  如劫匪入室,四处搜寻金银。
  兵丁们揪着赵府的账房,把刀架在脖子上。
  “说,银子在哪儿?”
  账房连忙交代了几处藏银地,无非是书房地砖下、夹墙内、老爷夫人的床榻下。
  阳光下,
  金灿灿白花花,堆在院子里。
  兵丁们看的心花怒放,直呼跟着多大人就是值。
  银子,大家分。
  风险,多大人一人承担。
  ……
  多隆也是没法子,
  吴国攥着他的好几个致命把柄呢,敢不听话,情报署把那些证据送给福长安,自己立马掉脑袋。
  上了贼船,就只能随波逐流了。
  夜半月明身份,
  多隆经常感慨,自己就好似那贞洁女子,原本是有夫家的,可不幸被无良土匪盯上了。
  从此,
  被迫两边逢迎,把那屈辱的秘密深藏在心中。
  想到这里,
  长期的压抑情绪,再次火山爆发。
  强烈的自毁倾向又上头了。
  他大呼一声:
  “赵府有女人否?”
  忙着搬金银的兵丁们一听,连忙帮着砸开内宅的木门。
  “多大人,有绣楼。”
  ……
  半个时辰后,
  赵乡绅闻讯坐轿子赶回,还拉上了知县。
  刚走到绣楼底下,
  正好撞见从楼梯下来的多隆,甲胄不整,表情满足,靴子都没穿。
  楼上传来了女子的痛哭声。
  “你,你,你无耻,禽兽~”
  赵乡绅几乎发狂,手指着多隆。
  知县也觉得,这满人佐领欺人太甚,忍不住质问道:
  “你为何要如此?本县士绅明明已经答应你了,要银子给银子,要女人给女人。送上门不好吗,非要抢?”
  多隆想了想,很认真的说道:
  “我不习惯。”
  ……
  这桩惨剧传的沸沸扬扬,
  县城人人皆知,百姓皆摇头,对八旗兵失望,对朝廷失望。
  百姓皆感慨:
  “若胡总兵还在,我江浦百姓定能安居乐业。”
  愤怒的江浦士绅联名上书控诉正蓝旗多隆的罪状,请新巡抚主持公道。
  因为,
  牙都快咬碎的赵乡绅托人说和。
  让始作俑者明媒正娶自家女儿,甚至愿意贴一份不错的嫁妆,保住自家名声,把丧事办成喜事。
  结果,居然被拒绝了。
  多隆鬼使神差来了一句:
  “能不能换一个干净的?”
  赵乡绅吐血,先去县衙擂鼓告状。
  知县自然没本事判这案子。
  于是赵乡绅又纠集家丁以及亲眷邻居上百人,持械和八旗兵对峙。
  知县脑袋都大了。
  既不敢怂恿火并,又不敢压制本县士绅过度。
  因为兔死狐悲的士绅们已经开始私下串连拒交拖欠钱粮了。这是一个可怕的信号。
  知县火速派人去淮安府,请求将这股八旗兵调开。
  否则,江浦必大乱。
  ……
  对于江浦县而言,这是天大的事。
  对于福长安来说,这是区区小事。
  甚至,
  他都没亲自过问,幕僚就帮着处理了。
  处理意见很简单:
  同时训诫两边,要求和解,不许再闹,谁再闹就要追究责任。
  多隆、知县、士绅三方都到此为止,接下来必须严格按照朝廷要求协作督粮~
  福长安本人带着护卫马队低调进入了扬州城。
  没有打巡抚的旗号,也没有大肆宣扬。
  江北大营主帅海兰察、骁骑营副都统祖有恩早就等候在知府衙门内。
  “参见抚台。”
  “免礼,坐。”
  这2人有资格坐着,屋子里还站着十几个总兵、翼长、参领。
  ……
  福长安很年轻,很冷静。
  先是逐一认了各将官的自我介绍,名字、军职、出身。
  然后,
  他才开口了:
  “此次督战江北,皇上赐予本抚节制苏皖2省文武的权力。目的就一个,消灭已渡江的吴贼主力。海都统,伱来介绍一下情况?”
  “嗻。”海兰察恭敬的回答,“斥候探报,渡江吴贼兵力在3到5万。连营十余里,火炮众多,长江上舟船来往络绎不绝。所以,贼兵的军粮火药炮弹想必是不缺的。但贼兵无马队。”
  祖有恩眼睛一亮,随即问道:
  “贼兵披甲率几何?”
  “不多,不超过3成。贼兵大部分是火枪兵,肉搏兵的比例很小。”
  福长安摇摇头:
  “不要看轻了贼兵。李逆不简单,否则我三哥也不会战死在黄浦江畔。本官觉得江南贼兵的战斗力不差于当年的三藩精锐,也许有过之而无不及。”
  ……
  屋内满汉将官皆沉默。
  确实交过一次手,江北大营吃了亏。
  海兰察再次开口:
  “奴才经过上次交锋发现了贼兵的一个弱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