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子旬亲率三师征雒
“梁嚣这个废物!该杀!当死!”
虞国崩溃的消息还没让子旬开心几天呢,转头雒邑就丢了
亏得他当初还认为他有勇有谋,结果就这!
路边随便抓来的一条野狗!也比他更有能力!
发泄之后,他枯坐在椅子上,眼神有点空洞
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王,燕国那边最新的一些情报……”
一名侍者,送来了消息,结果就看到了迷茫的子旬,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不过听到侍者的话,子旬伸手拿来情报
上边是帛书,紧凑的写有:一、燕以隆蔚为定南将军,以幽州左右两卫各抽戍卒一千五,发绛、垣曲、新安为霸府,经略河内
二、大司农阿启致仕,燕公点选马璇为大司农马璇者,赤石部落奴隶出身,善苑马而升迁
三、燕公命安北将军熊大手与镇东将军耶律大股合兵攻打黑衣肃慎
四、定北、定西、定东三霸府,开始募集人马,其将军、校尉等人选,以平定黑衣肃慎与四方战功论赏
五、燕国尚书省以新州郡流民招募下达告示,凡十三姓,于冀南、兖北之间部民,皆可迁徙入籍,并居有二十年,嫡长子可得庶民爵位若外姓与商盟外藩,内迁至二地十年,并习文考试通过,可此勋爵
五条燕国国内的朝局变动,与地方阵令,看得子旬无奈的扶额
他这边一堆的破事
而燕国这边反而能够心安理得的加速扩张与巩固
就拿四定将军府的扩招,这就代表了燕国有新的土地安置他们了
而冀南与兖北,就是很好的地方
但光靠燕国自己内部的移民肯定是不够的,因为人都是会想要偷懒的
只有归化人,才会考虑南迁之后搏一搏未来,不然没有庶民身份,一辈子只能混个底层,想要往上爬太难了
但只要南迁到燕国新占领的地区,他们就是庶民,就能在地方当人上人,相较于在核心区当下等人,为什么不在地方当鸡头呢?
在扩张时期,真的能解决很多内部的问题
原本燕国的年轻一辈快要爆发了
因为上升通道都被堵住了
而这几年因为子敛与河南贵族的骚操作,反而让燕国获得了大片土地,用来延缓国家的爆发
他反而有足够的时间与经历,一点点运营
再加上如今的局势
子旬知道,若是再不改革,燕国很快就会将他包围起来
尤其是,隆蔚这个定南将军
“燕国,真的派人去攻打黑衣肃慎了吗?”子旬起身之后第一个问题,让侍者一愣,但侍者没有犹豫,连忙拜道:“是”
“好!立刻下令国中点选精锐,召集贵族,发兵雒邑梁嚣这个废物!不能让他的私心,而坏了我们的根基!
同时从东夷抽调奴隶,发邙山、孟津、鸣条、封父等地,修建道路
从现在开始,雒邑,是我的南宫了!”
子旬命令下达,殷商这台机器立刻运转起来
不到七日,子旬亲率殷商三师兵马,自大河而上,过荥阳,入洛阳,声势浩大
等他到了洛阳外围
子旬立刻发兵开始攻打,虞国这里也勉力抵挡
同时营帐内,子旬看着低着头的梁嚣,还有边上呆着的子平,气息低沉
梁嚣吞咽了一下口水,不敢抬头说话
“行了!你,迁彭城从现在开始,你是彭城侯了”子旬对梁嚣下了命令
梁嚣脸色一下白了:“陛下我……”
“雒邑被突然袭击没守住,我不怪你但子平要燕国收拾残局的办法是对的因为你的拒绝,趁着这个空档,定南将军府成立了
燕国的将军府,是一个个拥有对外战争权能的战团组织,他们耕战一体,再加上燕国的行人与商队在背后支援,能调动的兵马何其多
就算是鲁父,他靠着一个镇南将军府的名头,每年都能问辛屈要两千石的粮草
白白就给他两千石粮草
知道能多养活多少人吗?
更不要说,还有榷场等东西在背后支撑
新的霸府出现,意味着燕国正在将我们包围
而这一切,就是因为你的愚蠢”
子旬恨铁不成钢的咬牙切齿
“可是,让他们帮助,这不就是引狼入室?”梁嚣一瞬间有点发懵
不明白其中的蹊跷
“不是这样的这是关于主权的宣称问题燕国的势力或许会被引入,但至少在明面上,这些土地是我们的
我们可以让燕国撤军,若是不撤也可以要求他补偿甚至后撤
不管是什么方案,总比现在一点好处都得不到,还得防范要好”
子平出言,梁嚣脸色微变:“可这不就是自欺欺人?”
“谁跟你说自欺欺人的这叫名正言顺”子旬冷哼起身,“幽燕与殷商,势均力敌我们谁都奈何不了谁
而四方都是潜在的敌人
若是我们爆发战争,不管谁能笑道最后,损失一定很大
那么在我们大战期间,第三家有没有可能崛起?
去年,只要辛屈愿意,我们之间的战争已经可以开始了
但他没有这么做
而是看着虞国被灭掉,转头今年他的目光放在了黑衣肃慎
至于原因无他,就是为了将潜在可能发展起来的势力剪除
幽燕与殷商的角逐,不能有第三者从中得利否则万一我们中任何一个翻车,不能平了对方,那第三国就有可能崛起,趁机吃掉我们
所以,虞国必须荡平,再不济也得打残”
子旬冷哼一声,然后将目光看向地图:“一个两个,眼底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浑然忘却了,究竟什么样的国家才能发展迅速
虞国基本上照搬燕国的成熟军政框架,哪怕是残兵败将,一样能夺下雒邑
就足以说明燕国的军政制度有其独到的地方
接下来的雒邑成了前线,你不合适呆在这里了
去彭城,将那边最近蠢蠢欲动的泗上东夷平了!
别在跟现在一样狭隘了!”
梁嚣抿着嘴,最终没有任何反驳的办法
子旬打发了他,单独留下子平问:“你怎么看之后河洛的安排?”
子平闻言,抖擞了一下精神说:“连三门峡与关陇,加封姬姓召氏为西安县伯,并赐婚,然后支持他们西拓与南下
不能让燕国将我们彻底堵在邙山一旦被堵住了,我们从东面、北面、西面,就全是敌人了
还有就是派遣一只精锐,换个名头,走汉川,入蜀中,将当地蟠踞的各种氏族全部灭掉,或者整合起来,再不济也要将他们搞乱,不能让夏后的孑遗冲出来
不然真叫燕国将这些人全部联络到一起,我们就真的完了”
子旬脸色凝重了起来
一瞬间,他想了很多,但不可否认,辛屈这段时间的安排,是真的很厉害
子旬在前面打,他就跟着子旬的人去做贸易
通过贸易,将天下所有能联络的势力都联络到一起
不知不觉之间,燕国早就渗透到了华夏大地各个地理单元内
甚至还有一堆的商盟成员
商盟成员只是噱头,其实他们就是当初的朝贡国
平日里燕国这个老大不管他们内政,但只要辛屈需要,多少也能从这些人手中弄到兵马
真要联络到一起,那真是四面八方都是敌人了
“果然,你们去了北方,学的东西就是多”子旬唏嘘
子平板着脸道:“辛屈是天纵奇才但他有今日,更多还是他的理念对于底层来说,太过美好
只要得甲首,奴隶也能翻身
只要有了爵位,土地、隶妾、姓氏就都有了
本来,他的理念,不可能成功的
因为他没有那么多奴隶
但偏生他弄出了曲辕犁、水车、风车等等机械,用这些能让人加速耕种的机械,去换翻身的人手中的奴隶名额,顺道收拢他们开垦土地多余的收获
再把这些钱粮,用来养奴隶,让奴隶不至于那么容易饿死
不断收拢钱粮,不断开拓荒野,为新的庶民与勋爵的诞生而储备土地,如此循环不断
而这个循环很难打破,因为据我所知,辛屈已经储备了三年粮草
燕国上下,哪怕不耕种,也能用有三年的粮草用度
这,很可怕”
子旬张了张嘴,三年粮草积蓄的传言他也听说了
但他不知道真假
只是听到了子平今日的话,他大概能想象到了
不管未来如何,他都必须重视了
“雒邑打下来之后,我会设置洛阳郡,你跟子敛一样,开始治理吧”子旬交代着,“整个河洛,全部交给你了”
“好”子平没有反驳,只是平静颔首,“另外,上党盆地……”
“放心,上党郡也会设立,子颂也会成为太守”子旬吐出一口浊气,“辛屈的郡县制度很好用
勋爵穿插在各个郡县不算太重要的地方,而核心区全部捏在将军府与中央郡县手中,不仅能隔断他们之间的战争,还能引导他们兴修水利
这能极大降低损耗
如今肥田之法已经发下去了,未来数年内,肯定会迎来一场收获的腾飞
不能再有动乱了
否则……”
子旬深吸一口气
辛屈北伐黑衣肃慎,最多用一年,一年之后燕国附近的敌人基本上都被清空了
哪怕是关陇之间,也有被辛屈恶搞册封在天水的秦觞牵制姬姓召氏
基本上东面只剩下两国了
再给辛屈一年的时间整备,战争就会全面爆发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拖延一下时间
为大邑商积蓄力量,同时加速改革的推进
子平看他紧迫的表情,也轻声说:“其实没必要把自己崩得太紧”
“不崩紧不行”子旬摇了摇头,“虞国这样一个学了燕国皮毛的东西,都能轻而易举的破开雒邑,就足以说明,完全掌握精髓的燕国会有多强了
我再不改变,甚至不用辛屈出兵,我们就会被四方出现的反抗力量解决掉
时间紧,任务重
我得去规划一下各个郡的面积与安排了
后续雒邑的攻坚,交给你了”
“行”子平没有拒绝
他离开不一会儿,子旬的命令下达,将他任命为洛阳太守,同时兼任南宫府尹
这个南宫府尹就是效法燕国的北京府尹的规制
子旬是决定将河洛充作第二核心运营了
当然除了河洛的南宫府尹之外,他还下令擢升奄商为东宫
接着把他的长子——子右任命为东宫府尹
将长子安排过去,还是故都,这就有得说道了
一连串的命令下达的同时,犀侯子平带着精锐强攻三日,终于是将一角破开,虽然很快被挤下来了
你这个好消息一出来,殷商士气大振
而城内癸雪生知道,差不多该走了
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于是乎,他将船只聚拢在伊川,从南方出发,逆流到伊川,然后将船载运,走陆路直插汝阳,从汝水放船南下
路上他还安排了几轮伏兵
交替掩护撤退
子平被搞得有点狼狈,不过好在敌人跑了
并且走船沿着汝水一路南下,前锋已经跑进了虎方地盘,开始跟虎方死磕
他也就停兵了
“没有把人赶到南阳吗?”
子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免叹息了一声
“鲁父终究还是燕国的藩属,他很恭顺”
子平提了一句,让子旬呵呵两声:“表面上恭顺罢了他一直都是辛屈的后手
或许他不会掺和接下来的战争
但只要我们中一方败了,他一定会站在胜利的那一方
始终不能降服其心啊!”
子平点了点头:“不过,鲁父的孩子鲁威,倒是可以多教学一二”
“有道理,派人去给鲁父传信,让他将世子送到殷商学习,尤其是巫术”
子旬想了想,还是决定教这个孩子点真东西
至少在他看来,巫术也没那么没用
要是能通过巫术让孩子向殷商靠拢,这也值得
如今虞国已经驱逐,河洛地区也安稳了下来
以虎方的实力,虞国必然不可能久留汝水江汉之间,肯定要继续南下
梁嚣去了彭城,也算是能镇住场子
总算四方暂时稳定了下来
那么改革就能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