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我们可能身在大风暴前夜

  8月4日,周一。
  上午9点,林向东再次走进中银大厦58层的办公室。
  富乐资本今天多了好几名员工。
  除了张燕前些日子招聘的主办会计和出纳员。
  还有新上任的hR经理冯泉,投资专员周敏。
  苏芷涵大学还没毕业,现在是投资部的实习生。
  黎葳有了富乐资本的工作邀请,开始申办港岛居留证。
  办到居留证之后,黎葳将出任行政部经理。
  上午9点半,港股开盘,恒生指数开在点。
  林向东的办公桌上是一台崭新的Ibm台式机。
  有ddN专线接入港股的实时行情。
  看了一会儿之后,林向东开始翻看今天的财经报纸。
  还有林坤最近搜集的东南亚主要国家金融市场情况。
  7月2日,泰国央行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以前。
  泰铢兑美元的汇率是25:1,如今是36:1。
  泰铢贬值已经超过30%。
  目前,菲律宾比索、印尼盾、大马的林吉特都被席卷。
  特别是林吉特,已经是岌岌可危。
  唯有新加坡元还比较坚挺。
  林向东等人在美国游玩的这段时间。
  港岛的恒生指数又涨了1000点。
  距离点的本轮牛市高点,已经很近了。
  林向东又看了看恒生指数33只成份股中第一权重股汇丰控股。
  7月11日到7月17日,汇丰曾经连涨5天。
  7月17日大涨5.68%,收于历史新高93港元。
  7月18日又大跌5%,8月1日收于89.333元。
  今天汇丰控股小幅高开,已经跌破89元。
  此时,苏芷涵、周敏和张燕都在另一间交易室看盘。
  张燕介绍道:
  “这段时间,港岛股市太热了。
  站在街头都能时常听到有人谈论股票。
  只是我不太能听懂粤语。
  只听得明白他们谈论的一些股票名字。
  我每天还会去交易所的交易大厅看看。
  人山人海的,很热闹。”
  周敏惊讶道:
  “这些情况,很像5月份A股见顶之前呀。”
  张燕点头道:
  “是的,港股跟A股有很大的不同。
  恒生指数的成份股最近都走得很平稳。
  成交量没有特别放大,也没有明显萎缩。
  港股是机构主导的成熟市场,又是t+0交易。
  我们在A股积累的交易经验。
  感觉在港股派不上什么用场。”
  苏芷涵看了一阵恒生指数的K线。
  “燕姐,恒指从95年1月最低的6890点。
  到现在涨幅已经有235%了。
  从90年的低点计算,涨幅已经接近6倍了。
  恒指主要的爬升趋势线,就是20日和60日均线。”
  张燕点点头,又道:
  “你们去美国的这三周时间。
  菲律宾、印尼和大马的汇市都面临巨大压力。
  加上泰国和新加坡,东南亚股市普遍见顶了。
  还有宝岛、韩国的股市也很乏力。
  日本就不说了,从90年开始,股市便一直萎靡不振。
  只有港岛的股市还在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港股这样的走势,总让人感觉有些诡异。”
  苏芷涵又道:
  “向东正在研究分析资料呢。
  等他有了结论,我们就会开始忙起来了。”
  稍后,林坤开着奔驰S600。
  带着黎葳和人事专员高文慧回来了。
  刚才,高文慧领着黎葳去申办工作居留证了。
  林坤敲响了林向东的办公室房门。
  稍后,传来林向东的声音:
  “进来吧。”
  进屋后,林坤恭敬道:
  “林先生,你们去美国后,我又在汇丰做过一次差价。”
  林向东点点头,问道:
  “你怎么做的?”
  林坤在电脑上打开汇丰控股的K线图。
  “7月17号,汇丰大涨到93元这一天。
  下午收市前,我挂了最高的93元清仓了。
  7月29号,我又以87元全部买回来了。
  我现在全仓持有25万股汇丰。
  只是最近总感觉有些不对劲。”
  林向东点根烟,笑问道:
  “那你说说,怎么个不对劲?”
  林坤道:
  “现在街上到处都有人谈论股票。
  而且,东南亚主要股市最近都在下跌。
  只有港岛股市一直在涨,还不断创出新高。
  只是,恒生指数走得很平稳。
  并没有出现书上讲的那些顶背离现象。
  林先生,我在考虑清仓退出来了。
  现在,我能买公司的基金了吗?”
  林向东想想道:
  “过几天吧,你可以买公司的基金。
  不过,要按现在的基金净值购买。
  另外,还要交1%的认购费用。”
  林坤点头道:
  “谢谢林先生,这些事,燕姐都跟我讲过的。”
  林向东点点头,又问道:
  “阿坤,你为何选择在7月17号那天清空汇丰?”
  林坤答道:
  “汇丰五天时间就大涨了接近16%。
  那一天,汇丰出现了第二次跳空上涨。
  而且股价距离5日均线都比较远了。
  我前几次做差价,都是类似这样的情况。
  还有,7月17号,汇丰成交了17亿资金。
  占到了整个市场接近1\/4。”
  林向东又点点头,问道:
  “你家里现在都还好吧?”
  林坤答道:
  “很好,我小妹9月份也要上大学了。
  她名叫林月,考上了浸会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
  我大妹叫林曦,下学期读大三了。
  她在浸会大学读数理学专业。
  她们没住寮村了,6月份搬去了九龙。
  我给她们租了一套800多尺的大房子。
  我妈在九龙一家茶餐厅打工。
  燕姐让我退掉了租的房子。
  我搬进景峰花园8楼的宿舍了。
  林先生,我妈说你要是有空。
  请你去我们家里做客。”
  林向东点头一笑:
  “好,有时间我会去的。”
  林坤又道:
  “林先生,等我的资金做到3000万了。
  我就正式去葳葳家里提亲。”
  林向东呵呵一笑:
  “会有那一天的。”
  上一次,黎江到了港岛,第一次正式见到林坤。
  黎江虽然忍住了暴揍林坤的冲动。
  也没给林坤什么好脸色,一脸的不冷不热。
  那两天,两人都没怎么说过话。
  下午4点,港股收盘,恒生指数收了一根阴十字。
  开盘点,盘中最高冲到点,收于点。
  跌了119点,成交70多亿资金。
  林向东将张燕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问道:
  “燕姐,港岛这边做股指期货的有哪些投行?”
  张燕答道:
  “国际大行有美林、高盛、花旗、大摩、小摩这些投行。
  本地大行有汇丰、恒生,还有很多中小投资公司。”
  林向东又问道:
  “有没有中资的投行?”
  张燕道:
  “有呀,我们的房东就是,中银的投行机构名叫中银国际。
  中银国际成立于88年,前身是中建财务,也是投行。
  88年,中建财合并到中银国际。
  不过,中银国际在港岛的业务规模不大。
  在期货交易所里,算是不起眼的中等规模投行吧。”
  林向东点根烟想了一阵,又道:
  “我们的股票账户开在汇丰。
  期货账户就开在中银吧。
  在港股融券和开仓期指能有多少杠杆?”
  张燕介绍道:
  “港股融券的最大杠杆只有1倍。
  股指期货的保证金,这边叫做按金。
  按8%收取,算下来有12倍杠杆。
  另外,港岛这边融资叫做孖展。
  融资利率比较低,年化大概在10%。
  如果资金量够大,还可以谈到更低。”
  林向东想了想道:
  “那我们的期货账户就开在中银。
  这几天,逢高清仓那58万股汇丰控股。
  然后在股票账户中凑够1亿港币。
  再向汇丰融券2亿市值的汇丰控股。
  剩下的资金,全部转入中银这边的期货账户。”
  张燕又问道:
  “向东,我们要考虑融资吗?”
  林向东想了想,摇头道:
  “我们除了美股的投资,手里还剩11亿多港币。
  现阶段,暂时不考虑融资。”
  张燕道:
  “好,那我明天去找中银国际谈谈。”
  8月6日,周三了,恒生指数盘中最高摸到点。
  下午4点,股市收盘后。
  林向东召集张燕、苏芷涵和周敏。
  首次开会,准备安排投资计划了。
  会议室布置好后,张燕又找到林向东:
  “林坤今天已经清掉他的股票。
  准备明天买我们2000万的基金。
  这个会,要不要让他也来听一下?”
  林向东想了想,点头道:
  “行吧,就让他也来听一下。”
  林坤自学成才,确实有不错的交易天分。
  林向东打算将林坤培养成公司的操盘手。
  稍后,林向东抱着一台thinkpad560进入会议室。
  接入一台东芝投影仪。
  林向东招呼道:
  “今天会议讨论的内容严禁外泄!
  芷涵,你用采访机录下来。
  等蕾姐回来后,让她也听一听。”
  苏芷涵、周敏和张燕都是一脸严肃。
  林坤胸口砰砰跳了几下。
  今天,终于可以听林向东讲股市了。
  之前,林坤眼里的高手是泰勒。
  他也只跟泰勒交流过股票。
  而泰勒曾经夸过林坤有交易天赋。
  林向东打开了电脑上的ppt文件。
  标题是《我们可能身在大风暴前夜》。
  看着这样一个文件标题。
  苏芷涵等人瞬间都明白了。
  林向东认为,港股可能要见顶了。
  林向东正式开讲了:
  “什么叫大风暴?
  就是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大动荡。
  7月份以来,从泰国央行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那一天。
  起源于东南亚的一场金融大风暴就已经开始了。
  昨天,马来西亚也终于顶不住了。
  放弃了保卫林吉特的汇率,因为保不了。
  现在,我们先来谈一谈这一场正在演化的金融风暴。
  真正的起源在哪里,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金融动荡。
  我个人认为,根源还在于85年的日元广场协议。
  当年,美英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
  与日本签订了日元升值的协议。
  86年9月,广场协议一周年,日元已经升值50%。
  到了87年底,日元汇价又从170升到了120。
  到了95年,日元汇价已经升破了80。
  不到十年时间,日元升值超过了220%!
  在此期间,日本的金融市场又发生了什么呢?
  首先,日元升值让日本资产泡沫化。
  过了几年飘在天上的日子。
  日元升值之后,日本的房价开始飙升。
  日本股市从87年开始狂涨,一直涨到89年底。
  同一时期,日元强势的购买力。
  又让日本在全世界各地扫货一样的买入固定资产。
  但是,从90年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的破灭开始。
  日本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甚至负增长。
  日本股市和楼市泡沫形成的过程中。
  到底是谁赚到大钱了?
  其实就是在泡沫高峰期。
  那些撤出日本的西方资本和财团。
  从9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通缩以来。
  日元不得不用超低利率来刺激经济。
  而同期的美元、英镑这些西方货币利率比较高。
  这之间就存在着国际货币之间明显的息差。
  所以,90年代大量的低利率日元成就了国际热钱。
  很多对冲基金借入日元。
  换成美元在全球各地寻找机会投资。
  东南亚这一轮的金融风暴怎么来的?
  在我眼里,根源就在这里……”
  听着林向东讲日元,讲货币。
  苏芷涵等人倒是心无波澜。
  林坤心里却掀起惊涛骇浪。
  之前,他完全想象不到。
  泰国和马来西亚出现的金融动荡。
  背后跟日元还有这样的逻辑关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