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MBO?老江湖服气了

  京城,晚上8点过,汪志东和老婆文冰。
  挽手在小区外边的京密引水渠岸边散步。
  汪志东摸出烟盒,点了一根烟,深吸一口。
  嘴里喷出一团烟雾后,汪志东轻声道:
  “冰冰,我决定离开四通,去特区一家公司……”
  听完汪志东讲述前因后果,文冰震惊道:
  “那你在四通利方的股份怎么办?”
  汪志东道:
  “我明天就去找段老板谈这件事。
  我要的不多,就要830万,相当于100万美金。
  另外,我们再添上38万积蓄,投资中华网868万。
  就能拿到中华网7%的股权。
  如果两年之内,中华网能按计划实现纳斯达克上市。
  这一笔投资,会增值几十倍,价值几千万美金。”
  文冰皱眉道:
  “四通内部这么乱,段老板会让你兑现股权吗?”
  汪志东淡淡道:
  “我会尽量去跟段老板谈这件事。
  四通内部确实很乱,不过四通利方账上钱不少。
  如果四通不愿回购我手里股份。
  也简单,我就直接找人转让出去。
  我这13%的股份,卖到130万美金都没问题。
  现在,四通内部的乱相,我也没告诉林向东。
  如果林向东愿意整体收购四通利方。
  自然是最好的局面,只是这种可能性不大。”
  文冰又问道:
  “这个人,真的有你讲的那么厉害?”
  汪志东摇头一笑:
  “比我跟你讲的更厉害。
  林向东是一位奇人,一位投资天才。
  两年前,他大学还没毕业就开始投资股票。
  最初的资金还不到20万。
  现在,他掌控的港岛一家私募基金。
  规模接近30亿港币,其中大部分还是他自己的。
  这家私募基金6月份在港岛注册。
  7月份才开始投资,现在收益已经翻倍了。
  我本来想买他们的基金。
  只是基金已经封闭,不能认购了。
  林向东也答应我了。
  将来再发行私募基金时,会通知我的。
  另外,他对互联网的理解也让我震惊。
  中华网不缺资本,技术,还有人脉。
  这是我们的一次机遇,不能错过。”
  文冰又道:
  “那你以后要去特区上班了?”
  汪志东点点头:
  “主要工作地点在特区。
  可能还要经常出国。
  你也去特区吧。
  那边的气候比京城好很多。
  等我们收购了港岛那家网站。
  你还可以去港岛上班,办港岛居留证。
  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要孩子了。
  你可以在港岛生孩子。
  将来,我们一家人都能在港岛定居。”
  文冰点头道:
  “这样倒是挺好的。
  你去这家公司做cEo,薪水有多少?”
  汪志东道:
  “年薪60万,我觉得很不错了。”
  文冰感叹道:
  “是呀,比你现在的年薪高了4倍。
  你为四通利方做出这么大的贡献。
  去年才给你涨到15万年薪。
  四通的那些董事,个个都是上百万年薪。
  还有四通电子价值上千万的股票。”
  汪志东又是轻轻一叹:
  “这样看似民营,又不是民营的企业。
  控股和入股几十家公司。
  产权关系如同一团乱麻。
  这么些年,四通从想搞股份制开始。
  产权和改制问题一直都解决不了。
  内部管理更是山头林立。
  集团董事各有各的自留地。
  我继续干下去,确实看不到什么前途。
  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正是离开的时候。”
  文冰也感叹道:
  “是啊,表面上是一家年销售几十亿的大企业。
  内部管理却是混乱不堪。
  好,这件事,我坚决支持你……”
  9月9日上午,在赵睿飞往美国。
  转道赶往加勒比海的维尔京群岛之时。
  汪志东终于见到了四通的总裁段永淇。
  段永淇不仅是四通总裁,也身兼四通利方的总裁。
  在四通系,四通利方就相当于段永淇的自留地。
  “志东,你在利方干得好好的。
  怎么突然想要退出啊?”
  听完汪志东的请求,段永淇眉头紧皱。
  汪志东解释道:
  “段总,从利方创办那一天开始。
  我干了四年多,公司资产增值了十几倍。
  发展到现在,已经很成熟了。
  只是,四年多过去了。
  集团的产权关系和改制问题一直没有进展。
  利方上市融资的计划也遥遥无期。
  现在,华夏的互联网大潮快要来了。
  我准备去特区,跟朋友一起创业。
  利方离开了我,依然能够正常运转。
  现在,我需要一笔创业资金。
  还请段总能够成全……”
  听完汪志东一通解释,段永淇又劝道:
  “志东,集团层面的改制问题确实很复杂。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推进这件事。
  等到时机成熟之后,一定能解决的。”
  汪志东摇头道:
  “段总,我已经想清楚了,时间不等人。
  四通的产权问题一天不解决。
  利方的发展空间就会一直受限。
  互联网在国外发展得越来越快。
  国内的潮流也快要到了。
  按利方现在的价值。
  我名下13%的股份,要价830万足够低了。
  如果四通或段总不愿回购这些股份。
  我公开转让,1100万,甚至1200万都有人给。”
  段永淇又皱眉道:
  “你真的决定了?”
  汪志东笑笑道:
  “段总,你知道我做人做事的风格。
  想清楚的事,就一定会去做。
  段总,我还有一个建议。
  如果利方能够整体出售。
  我可以介绍朋友来跟段总谈。”
  段永淇点根烟,想了一阵,问道:
  “你朋友有多大的实力?”
  汪志东道:
  “他的实力挺强的。
  在港岛注册的一家创业投资公司。
  有1亿美金的资本。”
  段永淇又问道:
  “如果我们整体出售四通利方。
  你这位朋友能给出多少价钱?”
  汪志东摇头一笑:
  “段总,这个就得你们谈过了才知道。”
  段永淇又思考一阵,点头道:
  “那就请你这位朋友来谈谈吧。”
  这时候,港岛的中银大厦,FIm办公室。
  张燕和赵蕾走进了林向东的房间。
  张燕问道:
  “向东,恒指已经过了点。
  我们的9月合约要不要平仓?”
  林向东看了一下,摇头道:
  “60日均线还是上升形态,耐心等着吧。”
  稍后,林向东接到了汪志东的电话。
  听完后,林向东好奇道:
  “汪兄,你低价出让利方的股份。
  段老板都不想收在自己手上吗?”
  汪志东道:
  “他今天没谈回购我手里股份的事。”
  林向东笑笑道:
  “这样吧,我周末到京城跟段老板谈谈。
  给你留几天时间,跟他谈回购股份的事。
  他接下你的股份,转手至少能赚200万。
  这样的好事,段老板怎么可能错过。
  另外,汪兄约一下利方在线的人。
  到时候我们聚一下,好好聊一聊。”
  汪志东道:
  “好,那我明天再去找段老板谈。”
  9月11日下午,林向东又接到汪志东的电话。
  让林向东有些诧异的是。
  一家名叫利方投资的公司。
  以830万接下了汪志东持有的股份。
  汪志东兑现了手中的股份,还是很高兴的。
  9月13日,周六,上午,林向东飞抵京城。
  重返这个年代之后,林向东还是第一次到京城。
  汪志东开着一辆虎头奔,到机场接到林向东。
  林向东上车之后,汪志东解释道:
  “利方投资是四通电子在港岛注册的公司。
  也是四通利方的大股东。
  四通利方是由利方投资和四通集团合资成立的。
  利方出资350万港币,四通出资150万。”
  林向东入住西三环的香格里拉饭店。
  休息到下午3点半,汪志东又陪着林向东赶去万泉庄。
  在四通利方的办公楼拜访段老板。
  50岁出头的段老板,中等个子,戴副金边眼镜。
  一身的西装,还扎着领带,一副儒商的形象。
  见到林向东后,段老板对他年轻的面孔有些惊讶。
  两人握手时,段老板道:
  “林总很年轻啊,哪一年的?”
  林向东微笑道:
  “段总,我是74年的。”
  段老板笑道:
  “才23岁就如此成功,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林向东又客套道:
  “在段总面前不敢妄谈成功二字。
  段总的大名如雷贯耳。
  我在报纸上读过很多段总的报道。”
  段老板呵呵一笑,招呼林向东和汪志东落座。
  等工作人员安排好茶水,双方开始进入话题。
  段老板介绍道:
  “四通创办于80年初期,最初是两万元投资起步。
  如今已发展为50余家控股、合资及联营企业。
  4家海外机构,控股和间接持股数家上市公司。
  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信息技术、网络和生物医药是我们三大核心业务。
  四通利方是我们投资很成功的一家企业。
  成立四年多时间,500万港币的投资增值十几倍。
  志东说,林总对四通利方感兴趣。
  我们很欢迎林总投资进来,一起合作。”
  林向东微笑道:
  “段总,我们刚成立一家创投公司。
  以风险投资的模式,投资于初创型的公司。
  四通利方是软件企业,发展已经很成熟了。
  软件不是我们熟悉的领域。
  我们关注的方向主要在互联网。
  如果四通利方愿意转让利方在线。
  我们可以具体讨论合作。”
  段老板愣了一下,摇头道:
  “利方在线的核心功能。
  是为四通利方的客户提供在线售后服务。
  不可能单独切分出来转让的。”
  林向东面带遗憾道:
  “段总,软件不是我们的投资方向。
  利方在线的网络聊天室和体育沙龙。
  有点互联网的味道了。
  如果一家公司的业务是这种方向。
  那我们会认真考虑投资的可能性。”
  接着,林向东又道:
  “段总,利方表面上是股份公司。
  只是四通系本身的产权关系太复杂了。
  我们也要考虑投资风险。
  产权不明晰,投资风险就太大了。
  等四通解决了产权问题。
  我们才敢投资进来。”
  段老板嘴角微微一抽:
  “产权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我们一直在努力,会解决的。”
  林向东又道:
  “段总,你们为什么不尝试mbo呢?”
  “mbo?”
  段老板一愣,又问道:
  “这是一种什么模式?”
  “mbo就是管理层收购。”
  林向东解释道:
  “management buy-outs。
  这在国外是一种很常见的资本运作模式。
  大概从70年代开始,在欧美开始流行起来。
  就是公司的管理层通过负债融资或股权交易。
  买断公司的股权,实现控制和重组的目的。
  这本身是一种杠杆收购。
  但是管理层通常都很了解企业的价值。
  如果一家公司有稳定的现金流。
  那么管理层通过债务融资完成对公司的收购。
  然后又依靠稳定的现金流来偿还融资。
  这样,管理层就从单纯的经营者。
  变成了经营者与所有者二合一。
  这种企业收购模式在欧美的流行。
  主要是它在内部激励和企业经营管理改善等方面。
  发挥了很积极的作用,也受到各方欢迎。
  四通已经是一家很成熟的,现金流挺强的企业。
  应该适合通过mbo来解决产权关系问题。”
  段老板眼神越来越亮。
  下意识点了一根烟,喃喃道:
  “这种办法好啊,我们之前努力的方向就错了。
  四通的历史和现实,不能分,只能买。”
  这一刻,段老板这位老江湖,被mbo吸引了。
  有一种后生可畏的感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