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八牛夏子贤

  “唐大哥,庄上情况如何 ?”
  “回姑娘,文先生的伤差不多好了,五公子六公子已经正式上学堂了,六公子的马术也骑得不错,小的爹说六公子是一个很勇敢的人。”
  六牛身上带着一股子冲劲儿,是真的不怕死的那种。
  这一点七巧很明白,但是太冲动了也会误事儿。
  所以磨六牛的性子是必修课。
  “有劳唐叔了。”七巧道:“回头你去庄上的时候给我五哥说一声,请先生为我家八弟取一个大名。”
  小名就是牛,省事儿得很。
  大名还是要有学问的人来取。
  一事不烦二主,这么光荣的任务就交给先生好了。
  唐水生表示 记下了。
  看着七巧,欲言又止。
  “唐大哥有事儿吗?”
  一定是有什么话要讲。
  “姑娘,听说你给五公子六公子找了书童。”
  是啊两个书童已经走马上任了。
  “小的儿子唐小康今年九岁,小的想给他在公子面前谋个差事,就是跑跑腿使个嘴什么的都行。”
  姑娘找了庄上两个小孩子做书童,唐水生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感觉自己错了一个亿。
  想了两个晚上还是决定要试试,万一成了呢?
  跟着公子也能有一个好的前程,看两个书童也坐在后面听先生讲,学多学少都在于一个人。
  这么好的机会他怎么就没抓住呢,他真是太笨了!
  “书童是要签卖身契的。”七巧笑了笑:“你都只签了三年,孩子还有大好的前程就不要误了他。”
  庄上的人原本就有卖身契在手的,倒是不存在什么问题。
  “小的就是想……”
  就是想让儿子长点本事。
  “小康会骑马吗?”
  “会的,从小就在马背上玩儿着的,六岁就能放敞的跑了,他还说他以后长大了要当将军。”
  说到这里唐水生脸上露出了一丝羞赧的神色。
  总感觉儿子比他这个当老子的有出息。
  可是自己又没有本事,不能给孩子请先生请武师,孩子都是被自己耽误的。
  “这样吧,你让你家孩子跟在六哥身边吧,他们年纪相差不大,可能能玩到一起。”
  “多谢姑娘,多谢姑娘。”
  “唐大哥,不必客气的。”
  他也只不过给六牛找了一个玩伴而已。
  主要是这小子有志气,想当将军,这不和六牛志趣相投吗?
  一起玩玩儿吧,从小培养出感情来以后上了战场也能有个照应。
  唐小康从此以后就跟在了六牛身边,尽管先生讲的课听不懂,但是他很聪明啊。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每堂课记五个字就行。
  六牛骑马,他也跟着骑。
  唐叔见这俩小子都有投军的志向,又开了个小灶,给他们讲边关的故事,军队的注意事项,甚至还练基本的擒拿术,这让六牛提前感受到了进入军营的生活。
  七巧知道后又给唐叔发了银子。
  文先生给小八取的名字也拿回来了:夏子贤。
  贤才君子、贤达、贤良。用“贤”起名,是希望孩子是一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大约是因为文先生从五牛身上看到了夏家人的希望,对小八这个同胞弟弟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成为一个贤达聪明的人吧。
  不得不说,这名字是取得真的很好。
  小八出生后十天,许氏发动了。
  有了给亲娘接生的经验,七巧一点儿也不慌了。
  更何况稳婆还在家里住着的,直接将肖大夫请来就好了。
  只是怎么也没想到,许氏发动不到一个时辰,胡小莲也喊肚子疼。
  好吧,看来这婆媳二人要凑在同一天。
  七巧想要是大娘生的小家伙比大嫂生的还要晚一点才好看:这个老辈子可是标准的倚老卖老了。
  当然,只是她想想的事儿,大娘到底是经产妇,折腾了两个时辰后生下了一个七斤重的男婴。
  “这是咱们夏家的九牛。”
  徐氏和黄氏都高兴得不行,黄氏抱着小儿子还道:“你当哥哥了,以后可不能欺负九牛。”
  许氏很虚弱,苦笑一声。
  “我还以为会是个闺女。”
  主要是怀着这孩子的时候很喜欢吃辣的,不是说酸儿辣女吗?
  结果一点儿也不准。
  “我肚子这个一定是闺女。”
  徐氏有点慌,她已经有两个儿子了,求闺女。
  “小莲怎么样了?希望给我生一个大孙女。”
  七巧……有这样的婆婆胡小莲都不需要有压力。
  胡小莲生产才叫七巧有点忧心。
  “头一胎,是要受点罪。”三妯娌都是有经验的人,说起这件事倒也是轻描淡写的,就好像说明天吃什么一样的感觉。
  七巧不敢苟同,却也没办法。
  这个时代的人女人们在生产这件事上大约都是麻木的。
  一边受着罪,一边不停的生生生。
  看着这三妯娌,七巧都担心她们还会再怀上,那……高龄啊,还是算了吧。
  嗯,回头一定要问问肖大夫有什么药让她们都喝上。
  一家三个崽了真没必要冒风险再生了。
  “晚饭做了什么?”七巧问肖小英。
  “熬了一锅鱼汤,还有两盘青菜。”
  “给大嫂端一碗进去让她喝点。”已经疼了三个时辰了,又是让七巧恐生娃的一天。
  肖小英端进去,胡小莲说不吃。
  “大嫂,你得吃,吃了才有力气生。”
  是了,鱼汤好像也不禁饿。
  “要不,大嫂,我给你煮几个饺子。”
  “我……”
  “就这么决定了,我马上就去做。”
  七巧让肖小英帮忙剁肉馅,自己就擀饺子皮,做了十二个给煮了,用鱼汤打汤底,又撒了点小葱花端了进去。
  “大嫂,你受苦了,快吃吧。”
  “是啊,是得吃点东西。”稳婆也等着也是煎熬得很:“现在宫口开了六指了,吃了才好用力。”
  “婶子,我也给你煮了一碗,你和我嫂子一起吃,你们都辛苦了。”
  “夏姑娘考虑得真周到。”接生过不少人家的媳妇儿,但是像夏家这样还惦记着她没吃东西的人家少之又少:“小娘子啊,你有这样的姑子可真是福气。”
  “是呢,我也觉得自己嫁到夏家是福气。”
  在稳婆和七巧的双重夸奖之下,胡小莲咬牙吃完六个饺子,蓄足了力气准备迎接孩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