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求娶

  七巧陪同去看了,确实不错。
  最为关键的是,这院子屋主是一个老秀才,儿子考中了举人去了外地做官,全家要随迁。
  七巧就喜欢这样的房子。
  院子布局不错,还有满架子的书,丰富的文化底蕴一下就显现出来了。
  这样的书香门第沾沾喜气也是好事。
  议价这个事儿中介人也很为难。
  “柳老爷说这是祖宅,卖低了就对不起祖宗,院子卖有缘人,如果你们实在不想要就算了。”
  七巧问顺子可知道柳家祖上是干什么的?
  “柳家老祖在嘉明帝时期的朝廷大员,后来听说是因为得罪了贵人告老还乡,人丁一向单薄就只有这一房人,所以院子小。柳家在昌州也很低调,从不参与昌州贵人圈的交际,姻亲也是相熟的人。”
  嘉明帝离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听公子说过,算起来有八十多年了。”
  果然是祖宅啊,二十岁算一代人,那都是四代人的传承了。
  “二哥,你觉得如何?”
  毕竟要买房的是他,花的是他的银子。
  最主的自然是他。
  “买下吧。”二牛道:“我第一眼看中就喜欢,或许这真的是缘。银子多一点就多一点吧,柳老爷不舍也是人之常情。”
  “也是。”
  七巧认为千金难买心头好。
  在能力范围内喜欢就买,心里喜欢就会珍视,买到最想要的内心也会很愉悦。
  心情好,一切自然就会好。
  二牛果断的拿下这个院子,七巧也很满意。
  男子汉大丈夫就是要有这样的魄力。
  为一点小钱婆婆妈妈的终究难成大器。
  院子买下了,接下来要办的事儿就是去唐家提亲了。
  “夫人,有媒婆上门提亲。”
  “噢,可问清楚了是哪家?”
  “回夫人,是……”
  都不好意思说出口。
  “所求对象是大小姐?”
  “是,夫人。”嬷嬷低声道:“来人说夏家的公子在庄上无意中见到了一眼大小姐,觉得是良配,所以特意上门提亲。”
  “夏家?哪一个夏家?昌州可有这样的人家?”
  说是人家自然不是指平民百姓,而是大户,非富即贵的那种。
  “回夫人,并没有。”嬷嬷将媒婆让进了屋上了好茶说是来请夫人,也盘问了一二:“说是咱们庄子隔壁的一个庄户人家,家里兄弟多……”
  “庄户?”唐夫人都气笑了:“他胆子倒是挺大的,是谁给了他上门提亲的勇气。”
  不对,唐诗漫去庄上养病,然后那个庄户来提亲了,也就是说,他是得到了唐诗漫的允许的。
  一想到这里,唐夫人嘴角泛起了轻蔑的笑意。
  还真是一个“聪明”的,都不用她动手脚 了,真好。
  唐夫人见到了媒婆。
  “夫人大喜……”
  唐夫人象征性的问了一些情况,最后又说了要问老爷,还要征询一下大小姐的意思。
  “毕竟我不是亲生母亲,续母难为,亲事这方向我不能做主,三天后给你答复。”
  “好,如此就打扰唐夫人了。”
  媒婆其实心里也没底。
  主要是夏家人给的谢银足啊。
  一上来就给了五两银子,还说等事成之后一定要重谢。
  为此她可劲儿的发挥,真正是将一个庄户都美化成了一个大户公子哥的样子。
  在说辞当中也算是看出来了,唐夫人其实真没在意来提亲的人是什么样的出身,什么继母难为。
  狗屁!
  续母心狠才是真!
  这个唐大小姐也真是可怜的人。
  唉,算了,她就是一个媒婆,只要做好这个媒即可。
  嫁谁不都是月老拉好的线吗?
  她就费费口舌跑跑腿,真不能怪她贪财。
  媒婆走了。
  “夫人?”
  “嬷嬷,你亲自去庄上问问她,将我所问之事,媒婆所讲的话一定不句不漏的传达给她,至于要不要应下这门亲事由她做主,对了,这样的门第老爷未必会同意,你让她最好修书一封给老爷,免得本夫人在中间难做人。”
  “是,夫人。”
  嬷嬷去了鱼洞庄,见到了养病的唐诗漫。
  “嬷嬷怎么有空来了?”
  “小姐,你这身子骨?”
  又弱了不少啊,连说话的声音都小。
  听说年前到正月半都没出院子,可见还真是不太好。
  “咳咳,嬷嬷无需担心,老毛病了。”唐诗漫轻咳几声,有气无力的回音。
  “小姐,老奴此次前来,还有重要事禀告。”
  “何事儿?”
  “有媒婆上门,说的是夏家的公子,说是在庄上见过小姐,媒婆说夏公子一表人才风度翩翩才华横溢……”
  唐诗漫听得直接咳嗽起来。
  他找的哪里的媒婆这么能说。
  所有的形容词堆砌在他身上不违和吗?
  “夫人听了觉得倒也不错,但到底是小姐的终身大事,夫人让老奴来问问大小姐意下如何?”
  “夏公子啊?”唐诗漫作状沉思最后问绿竹:“我何时见过什么夏公子?”
  “回小姐,年前在庄上散步的时候小姐不小心摔到了田里,是夏公子将小姐救上来的。”
  好吧,绿竹这个借口也是烂得很。
  摔进田里还要用上救这个词,真是没有学问啊。
  “原来是他啊。”
  “如此说来,小姐和夏公子是旧识了?”
  嬷嬷心想夫人说得没错,果然是看对了眼的。
  啧,没亲娘教导的姑娘真是容易被骗。
  “算是见过一面。”
  “那这门亲事儿?”
  “自古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事听父亲和夫人的即可。”
  不反对就等于默认。
  嬷嬷想起了夫人的交代。
  让唐诗漫写一封书信给老爷。
  “也好,绿竹,笔墨纸砚伺候。”
  “小姐,您身子骨不好,就不要起来折腾了。”
  “写一封家书给父亲还受得住,没事儿的。”
  于是病恹恹的唐诗漫撑着力气,歪歪扭扭的写下了一封简短的家书,说婚姻大事全凭父母做主,当然,夏公子于她有救命之恩也说了,还说身体不太爽利,如在有生之年 报了救命之恩也少欠一桩人情等等。
  唐老爷听了嬷嬷的描述又看了信。
  “这丫头什么情况,身子骨不好?”
  还要嫁到夏家去,这是报恩还是报仇。
  “夏公子既然求娶,想必是真心的,老爷,妾身认为,成全也是对大小姐的一番疼爱之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