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第534章 打急眼了,开启自杀模式

  年后,霍利回到江城主导了易速出行的b轮融资。
  参与投资机构达到了十家。
  融资规模达到了72亿。
  天虹投资公司向易速出行投资15亿。
  这是霍利去年年底为了准备打这场仗,创建的另外一家投资公司,公司资金来自霍利的私人财富,也就是系统账上的钱。
  目前系统账上还有接近百亿的资金。
  霍利手上另外一家持股资本,顺为资本再次向易速出行提供10亿的投资。
  腾讯以现金3亿+微信一级流量入口折价15亿人民币投资易速出行。
  强音以5亿现金+强音短视频平台一级流量入口折价10亿投资易速出行。
  强音虽然流量池大,但是除了电商之外,其他的服务转化率非常低,而且页面做的很糟糕,所以同样是一级流量入口,没有微信流量入口值钱。
  两家传统车企,也是易速出行的重要合作伙伴,长安控股和奇瑞控股分别向易速出行提供8亿和7亿的现金投资。
  中信集团、京东投资、红杉中国、今日资本向易速出行注资6亿。
  完成b轮72亿的融资之后,易速出行的市场估值飙升到了240亿。
  给网约车市场带来了一场大地震。
  各大平台都意识到接下来有一场硬仗要打了。
  滴滴随即喊出了“冲击70%市场份额”的口号。
  想要重塑“一超多强”的局面。
  管你t3还是易速出行,都无法撼动滴滴出行在网约车市场上的超级霸主的地位。
  t3这边再次寻求融资准备迎战,洪泰基金提供数亿元a+轮融资。
  不过公司并未披露具体数额。
  t3完成a+融资后,打出了“2+x”的口号。
  知道自己暂时无法超过滴滴,但是又不能让快速崛起的易速出行超过自己,所以把自己纳入到两个超级巨头的行列。
  “2”指的就是它和滴滴两位巨头,把易速出行归纳在了“x”里面。
  为什么是“x”,并不是指“x因素”。
  而是“小”的首位字母,意思是易速出行和其他第三方服务平台一样,都是小公司小平台,讽刺意味很足。
  接着又在公司内部打出了“决胜40天”的口号。
  不管是抢市场,还是保卫阵地,接下来四十天要全力以赴,打出气势来。
  曹操出行、首汽约车、享道出行……这些平台背后有吉利、首汽等传统车企撑腰,一边在寻求融资,一边也在闷声拓展市场。
  动静不大,准备静观其变。
  至于其他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小打小闹,跟着喝汤,翻不起多大的浪。
  美团和高德有所重视,但是也没达到要加入战斗的地步。
  两家平台的市场定位并不是网约车服务平台。
  高德全面接入阿里本地生活之后,除了主页页面是地图导航之外,其实它的经营范围已经和美团非常相似了。
  阿里把本地生活接入高德,其实也是为了对付美团和强音在本地生活市场上的压迫。
  相比网约车5000亿的市场,本地生活服务的盘更大,是十万亿级别的。
  所以这场网约车市场的攻守大战,主要是易速出行和滴滴、t3的博弈。
  易速出行总裁办公室,ceo赵冬道,“霍总,我们需要打一个口号吗?”
  互联网大战喜欢喊口号。
  当年喊的最响亮,最有趣的是电商市场,特别是京东、淘宝、苏宁争霸那个时期。
  用来振奋士气。
  滴滴和t3都打出了响亮的口号。
  易速出行也要意思一下。
  霍利点头:“这件事,你们去办吧。”
  从城市地图上看,这次网约车市场的大战很有意思。
  易速出行在江城,t3在南京,滴滴在京城,这三座城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做过政治经济中心。
  ……
  二月中旬,滴滴打响了第一枪。
  全面下调司机抽成比例,从原来的百分之二十几,下调到了百分之十。
  随即推出各种花式补贴活动,什么一口价、特惠单、零元打车……等补贴活动。
  t3紧随其后。
  其他平台被迫卷入网约车的补贴战之中。
  因为交通部门对网约车的公里收费做了严格的监管,所以无法在降低公里费用上下功夫,就只能搞各种补贴,让乘客享受高额补贴优惠,以达到抢市场的目的。
  对于滴滴打出的第一枪,霍利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都什么年代了,还玩这套把戏?
  老手段了,一点不希奇。
  表面上看着是平台降低了抽成,司机好像赚了。
  以前一百块要抽二三十,现在只抽十块。
  实际上平台抽的更狠,补贴客户的费用也是从司机的报酬中来的。
  一百块的单,有时候可能会抽掉二三十补贴乘客,在加上平台十块的佣金,现在只能拿到60块钱左右。
  赚的更少。
  司机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但是打起来了,单量增多了,每天跑的单数在增多,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收入,那口气就暂时咽下去了。
  霍利不会让易速出行这么打。
  刚刚完成融资,正是兵强马壮的时候,谁给你两玩套路,易速要做的是全面渗透一二线城市的市场。
  在打出“单日百万单”口号的同时,易速出行加大了补贴力度。
  推出“半价打车”和“零元打车”活动。
  补贴费用没有从司机身上割韭菜。
  任然维持着年前启动的“白跑计划”。
  加入易速出行的专职司机,只要完成“白跑计划”的指标,同样享受平台零佣金的福利计划。
  相当于两头烧钱。
  线上以乘客为中心裂变,线下以司机为中心裂变。
  一边在补贴司机,一边在补贴乘客。
  想要快速渗透,必须要猛砸钱。
  抢司机增加运力。
  提高流量池的转化率,增加用户粘性。
  刚开始滴滴和t3还没感觉到易速出“补贴计划”和“白跑计划”的威慑力。
  到二月底的时候,网约车市场回暖,补贴规模陡增。
  平台亏损急剧增大。
  二月最后两天,各大平台总亏损突破了5000万。
  其中易速出行就亏了2000万。
  滴滴的总裁程维和t3的ceo崔大勇才意识到,网约车市场上半场的打法好像回来了。
  单日两千万的亏损,在霍利意料之中,他心里能够接受的是单日亏损4000万以下。
  他笃定滴滴不敢这样玩。
  因为滴滴现在的存量市场太大,超过了50%的市场份额,这么大一个盘,如果按照易速出行的两头补贴的打法。
  每天要补贴的单量就在千万以上。
  单日亏损可能过亿。
  而易速出行现在的盘小,每日补贴只有几十万单,亏损规模还能控制。
  这样一来,滴滴若是不跟,就会被易速瓜分它的存量市场。
  滴滴的ceo程维已经感觉到不对劲了,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在激烈的讨论中,程维和滴滴的首席运营官柳青达成了共识,准备开启自杀式打法,拖垮易速出行。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