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处置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如今竟敢有人在他辛辛苦苦经营半生的山脚下,筑造他们罪大恶极的巢穴。
  简直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文德帝越想越气,嗓子一甜竟差点吐血。
  骇得镇国公与王总管齐齐上前,一个帮着顺气,一个就要宣太医。
  却被文德帝开口拦住,他怒道:“朕没事,不准去。”
  见皇上执意如此,王总管急得团团转,嘴里还不忘劝着:
  “皇上,您龙体要紧,那些个奸臣贼子不值得您这样生气啊!”
  正在给文德帝顺气的镇国公,听见“贼子”二字,忙碌的手一顿。
  默默在心里给王总管竖起个大拇指。
  说得好!
  紧接着,他看了看文德帝的脸色,又在他脉门上试了试,说道:
  “皇上这是怒急攻心,稳住情绪就好了。”
  “王总管,还是等皇上心情好些,再找太医来看看也不迟。”
  大楚之内,谁不知道镇国公对皇上忠心不二。
  既然他都这么说了,想必皇上没什么大事。
  如今皇上气成这副模样,还是不要逆着他来比较好。
  思及此,王总管连连称是。
  就在这时,门外有守门太监高声禀告道:“皇上,靖国公求见。”
  “他来做什么?不见。”文德帝怒道。
  过了片刻,守门太监又来禀告:“皇上,靖国公说他是来请罪的。”
  “请罪?又是请罪!好好好,让他进来。”
  文德帝原本刚下去一些的火气,腾得就起来了,而且越烧越旺。
  靖国公被宣进殿,甫一踏入御书房,便见镇国公正垂手站在一旁。
  他脸色不由僵了僵,心里闪过一丝尴尬。
  他女儿当街诋毁镇国公,他这个做爹的还要当着镇国公的面,负荆请罪。
  这说出去,他这个靖国公还要不要脸面了?!
  造孽啊!造孽啊!养了这么个逆女。
  镇国公见靖国公这老东西盯着他,眨眼间,面色数变。
  心下了然这罪怕是和他有关。
  “臣,参见皇上!”靖国公倒头便拜,高声道,“皇上,老臣有罪啊!”
  文德帝听见这句,顿时想起二皇子也是一句“儿臣有罪”,便把他坑了。
  于是,心火又猛烈了几分。
  然而,他火气越旺,语气反而越是平淡。
  “何罪?”
  靖国公没听出什么不对来。
  他老泪纵横道:“皇上,是臣教女无方啊!那逆女竟然……”
  巴拉巴拉,把事情讲述一遍。
  镇国公原本还有些幸灾乐祸,笑这老东西撞到皇上的枪口上了。
  等他听完靖国公请罪的内容时,他便只想给自家小儿子拍手称赞。
  这把火添的,简直是烧在文德帝的心口上。
  果然!
  下一刻,文德帝的茶盏直接砸向了靖国公。
  砰得一声,靖国公额头上顿时破了个大口子,猩红的鲜血猛地涌了出来。
  “好,真好!不过一个无品无级的官员之女,
  竟敢当街羞辱朝廷重臣,郑海国你好样的!”
  “肇事逃逸,看不起我大楚百姓,还敢拿镇国公家的小公子当乐子,
  你们靖国公府简直胆大妄为,目无王法!”
  “来人,拟旨!靖国公教女无方,公然侮辱有功之臣,撤销靖国公封号,降为文昌伯,
  其女发配尼姑庵,带发修行五年,日日为大楚、为镇国公祈福,
  念在其子郑晨晖及时补过,暂不予以处罚。”
  此时,靖国公已经懵了,鲜血顺着他的额角,滑过眼皮、脸颊、嘴角,糊了满脸,他却连擦都不敢擦一下。
  只一个劲儿的磕头求饶,他怎么也没想到事情会严重到这种程度。
  这时,他突然看到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的镇国公,立即爬跪过去,哀求道:
  “镇国公镇国公,以前都是我的不对,小女骄横跋扈不知进退,
  我一定会严加管教,求你帮忙说说情吧!”
  镇国公深深叹了口气,“靖国……啊不,文昌伯,你还不懂吗?”
  文昌伯抬头看着镇国公,一脸懵逼,他懂啥?
  “本官与你同朝为官,纵然政见不合,也当得起郑小姐一声叔伯,
  当长辈的又怎么会因郑小姐几句冒犯的话,与她斤斤计较。”
  “令皇上生气的是,郑小姐她知法犯法,看不起我大楚百姓啊!”
  “你当知皇上爱民如子,大楚百姓都是皇上的孩子,
  令媛不是冒犯本官获罪,而是冒犯了我大楚万千百姓!”
  镇国公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令人听得牙酸。
  但文德帝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镇国公句句都说在了他的心坎上。
  他确实爱民如子,为大楚兢兢业业,称得上一声明君。
  于是,原本还火冒三丈的文德帝,火气顿时下去一半。
  见文德帝心情好了些,镇国公顺势告退:“皇上,多保重龙体,微臣告退。”
  文德帝点头,温声道:
  “池爱卿退下吧,是宁儿对不住小九瑜,朕定会弥补一二,断不会让小九瑜谣言缠身。”
  “多谢皇上。”
  镇国公一拜后,躬身后退,直到门口才转身离开。
  文德帝感叹道:“果然这满朝文武,只有池爱卿,最是忠心耿耿。”
  转头再看见文昌伯,文德帝厌烦道:
  “别以为朕不知道你们施粥是为了什么?
  既然爱施粥,那便日日如今日这般,与那几家一起施粥施满三月,以示惩戒!”
  文昌伯见此事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只能绝望应是。
  ——
  镇国公府。
  池怀瑾带着三个小乞丐回到府中,交给福伯安置后,便飞奔向正院,准备去找妹妹。
  刚一踏入正院,他忽然停住脚步,对身后的小厮说道:
  “你去京郊的黄村、源东村、河溪村走一趟,
  把这三个村里的成年活猪,全给小爷买回来,一个都不许留。”
  小厮瞪大眼,惊呼道:“啊?公子你、你要养猪?”
  “你懂什么,小爷这是趁东风发大财,快去快去!”池怀瑾不耐烦地催促。
  小厮只能应声跑走。
  他边跑,边想:
  他知道那三个村子是有名的养猪村,是因为他本人就是黄村人啊。
  但他家金尊玉贵的小公子是怎么知道的?
  这也太奇怪了!
  屋内,池九瑜迷迷糊糊听见三哥要养猪。
  【唔,养猪,多养,好吃!】
  迷糊着嘀咕两句,又睡了过去,池怀瑾守在旁边舍不得离开。
  还是池夫人说他衣服不干净,会让妹妹生病,他这才急匆匆离开去洗澡换衣。
  一边往外走,还一边冲着徐嬷嬷,吩咐道:
  “嬷嬷,让厨房多备些好吃的,等大哥回来,正好可以开宴庆祝。”
  “是,老奴这就去厨房盯着,保证让三公子满意。”
  徐嬷嬷笑呵呵地应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