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部署辽东!

  “好了,老爷子那,你们就不用管了,有本王呢,接下来谈正事吧!”
  赐婚的事情,朱权一锤定音,直接接过,反正三年之约,老爷子已经答应了,难道老爷子还能反悔不成。
  要反悔,老朱那也得有反悔的底气啊!
  众人见王爷如此,也放下心来。
  “殿下,臣等知道了。”
  嗯!
  朱权闻言,点点头,随后把目光落在众人脸上。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新的一年,当然要有新的计划。
  接下来的一年,对他,对大宁都很重要,他当然要和自己的核心人员商议好一切。
  随着辽东都司落入他的手中,整个辽东和辽东半岛的开发,也成了他肩上的重担。
  而这一切,当然要交给杨慎,他的政务大总管了。
  “用修,辽东的事情你知道了,接下来一年你的工作重心,要放在辽东的发展上,交通,教育,医疗,农业,还有就业问题,都需要你来把控,你有没有信心?”
  “殿下,臣有信心。”
  杨慎眼神坚定的站了起来。
  “殿下,辽东的情况臣已经大体了解过了,虽然辽东地区人口有些复杂,除了汉人,还有依附的女真和高丽人,可人口不算太多,一年时间,臣有能力治理好一切。”
  “好,本王就欣赏用修你这份信心。”
  对于杨慎的回答,朱权很满意,不愧是他花了大笔积分兑换出来的人才。
  对于辽东地区,朱权也有着清醒的认知。
  虽然地方大,但人口并不算多,就在最巅峰的时候,明朝辽东地区的人口,也不过三百万左右。
  现在,辽东都司管辖的地区,总人口加起来,有个五十万就顶天了。
  而且,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辽东半岛上,这对改造辽东都司来说,相对上要简单很多。
  再加上辽东地区,世家地主阶层很少,对于改造的阻力也相对要小很多。
  船小好调头么!
  就算有些不开眼的。
  可辽东都司就在他的眼皮子地下,谁敢扎刺,直接大军压境,他可不介意在辽东都司学一学黄巢。
  虽然这个时候的门阀士族,已经改头换面,换成了另外一拨人。
  可骨子里的虚伪,贪婪,却是一成不变的。
  和杨慎确定好辽东地区的整体规划,朱权的目光又看向了詹天佑。
  “天佑,从彰武到沈阳中卫的铁路支线,规划的怎么样了?”
  虽然天寒地冻,没有办法开工,可勘探路线还是没有问题的。
  再说了,彰武到沈阳中卫也就二百余里,还是很近的。
  “回殿下,路线臣已经勘探完成了,只要气温回升,就可以开工建设了,据臣计算,两个月就能完工。”
  詹天佑的回答,让朱权眉头微微一皱。
  “两个月,时间上慢慢了一点啊!”
  朱权建设的铁路,可不像后世那么精细,毕竟现在的火车速度并不快,对于铁路的要求也并不太高。
  具体可以从参考西方十九世纪建造的规格。
  再加上可以就地取材,辽东地区别的不多,就树多。
  枕木什么的,就地取材,再加上现代技术和古老技艺相结合的混合水泥技术,让铁路的建设更加简单。
  两百里,两个月,在朱权看来,有点慢啊!
  毕竟,辽东地区天气回暖,达到施工的标准,怎么也的三四月份了,那个时候,朱老四怕是已经开始北伐了。
  毕竟,几十万的吃喝拉撒,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能聚集起来,演练磨合两三个月,已经是朱老四的极限了。
  时间在长,北伐他就不用想了。
  光三十万人的军饷潦草,就能拖垮他。
  等朱老四北伐,那他也可以开始西进计划了,整个西域地区,他要牢牢的掌控中。
  他可不是为了那点哈密瓜葡萄干什么的。
  他只是想打通连接中亚大陆的通道,美丽的爱琴海,富饶的中亚地区,圣城耶路撒冷,种种的一切,都是朱权想要得到的。
  所以,鞍山冶炼厂的建设,就成了重中之重,没有足够多的钢铁,他怎么建设铁路,武器装备,还有汽车啊!
  慢?
  詹天佑闻言,苦笑一声道。
  “殿下,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要想缩短工期,只能在加人了。”
  “加人?”
  朱权点点头。
  “那就加吧,工匠不够,就去找李景隆,他手中不是还攥着几万大军么,都给本王要过来,铁路支线,最好在一个月内完成额,而且,尽早施工,只要气温达到了施工条件,立刻开始动工。”
  “是,殿下。”
  解决完铁路的问题,朱权又看向秦峰。
  “秦峰,辽东都司的海防任务,本王交给你了,过完节后你就带兵去金州卫,该怎么做,不用本王教你吧。”
  “殿下,不用,臣知道怎么做。”
  秦峰站起身,沉声道。
  “嗯,你办事,我放心,不过,你去了金州卫,不能只顾着军事上的事情,还要配合工业司,把港口和造船厂给本王建造起来,知道么?”
  朱权又提醒了一句。
  金州卫。
  也就是后世大连,那可是北方最大的天然良港。
  虽然他现在有了希望港,可希望港这是特定时期下的产物,要是老朱早就把辽东都司给他的话,他是不会费力开发希望港的。
  毕竟,他现阶段的主要目标,还是大明。
  而且,开放金州卫可比开放希望港要简单的多。
  不过,对于开放希望港,朱权也不后悔,毕竟,希望港那边,早晚要开发的,倭奴那边的银矿,朱权可是垂涎好几年了。
  只要大宁级战舰下水,他立刻就开始跨海作战,到时候,有了足够的金银,他就可以开始改革大明的货币问题了。
  而开发金州卫,则是为了南下做准备。
  在这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海运无疑是最便利快捷的运输手段,以他现有技术建造的船舶,只需要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就能从金州卫赶到应天府。
  要是他那个便宜大哥有什么想法的话,那这也是他的一个后手罢了。
  人心思变!
  谁知道他那个便宜大哥,坐上了皇位,会不会出尔反尔呢。
  就算朱标没有反悔,可旁人呢!
  朱标可不是一个人?
  蓝玉那一帮子太子党,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