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无形难题

  崔祭酒看向李兴垣,忽然心生一计,说道:“兴垣老弟,不如你来出个题目,让他们来辩,如何?”
  “啊?”
  李兴垣完全没有准备,只是愣在那里。
  然而,此时陈济却忽然发了话:“崔祭酒,学生有一言要讲。”
  “讲来。”
  “这月试对我等来说无比重要,怎能叫一个庙干来出题?”陈济严肃说道。
  张季礼也附和道:“对呀对呀,还得是崔祭酒您来出题。”
  听到这,崔祭酒放下了手中的试题,微微一笑,心想:题目这不就来了。
  “你们三人均是如此觉得吗?分别说说你们心中之理。”崔祭酒说道。
  陈济继续抢着说道:“无规矩,不方圆。庙干本就是洒扫学堂之职,身份低微,本就不应参与到月试中来,要他来出题更是德不配位,即使他略有些学识,亦是不可。”
  一旁的李兴垣听了,心中微微有些不悦,但看了看崔祭酒的状态,似是明白了些什么,便继续看戏。
  崔祭酒点点头,又扫了一眼其他两人,说道:“你二人谁先发言?”
  一番谦让过后,申江言道:“学生以为凡有学识过己之人,便可出题。不论旬试、月试,均是试生徒之学识,小先生虽只是庙干,但那日四门馆学中讲《中庸》之风采,学生亲眼所见,其学识实在我等生徒之上,崔祭酒您叫他来出题,也定是肯定他的学识,方有此番安排。”
  崔祭酒先是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随后又看向张季礼。
  张季礼心想:方才与他有一番过节,若让他出题,定是没我的好……况且提前让应才写的文章便用不上了……如今二人一正一反,我若再反对,那他定是不能出题了。
  “学生以为他二人说的都不错。但以崔祭酒您的身份地位、渊博学识,所出题目定是要比他强上许多,方能显示出生徒的真才实学。”
  张季礼为自己这回答内心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而旁边的二人听了,均皱着眉头看向张季礼。
  李兴垣见三人如此,一个没忍住,便“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未等崔祭酒开口,陈济却抢先说道:“小小庙干,何故发笑?”
  崔祭酒缓缓说道:“兴垣老弟,是有何高见?”
  在场众人内心均是惊叹:祭酒叫他“兴垣老弟”?!这庙干原来是崔祭酒的人吗?
  “一个庙干能有何高见。”陈济小声嘟囔了一句。
  崔祭酒转脸瞪了一眼陈济。
  那陈济立即低头,不敢再言语。
  “未有高见,只是觉得崔祭酒此计甚妙。”李兴垣说道。
  在场之人,除了崔祭酒以外,其他人均是不明所以,纷纷纳闷的看向李兴垣。
  崔祭酒欣慰一笑,微微点了点头,而后说道:“此番便是高见,那便讲讲你认为妙在何处?”
  “崔祭酒您发一言,看似叫我出题,实则是在试探生徒对身份地位与德的认知,同时也考察了三人的处世之法。”
  “确实不错,那你又是如何看待三人的回答?”崔祭酒继续问道。
  李兴垣思索一番后,说道:“便如那王孙满之言:在德不在鼎。生徒过于注重自身拥有之鼎,而忘了那鼎正是因德高方能铸就,乃是本末倒置也。”
  崔祭酒得到了较为满意的回答,又看向三名学生,严肃说道:“他言出自《春秋左氏传》中,《王孙满对楚子》一篇,尔等已然学过,如今看来仍未能融会贯通啊……”
  见三个生徒皆是发愣,崔祭酒便继续说道:
  “我还有一言,诸生听了……即使他身份、学识皆低,如何不可向尔等出题了?尔等来此读书,无不是为上选拨历,而后为一方之父母官,地方百姓教化不深,若遇问题来找到尔等时,尔等也要因其身份、学识不足而将其拒之门外吗?尔等当需修身养德,而后谦卑以对万民。明白了吗?”
  三人齐声道:“学生明白。”
  “好了,口试策已闭,散了吧。”崔祭酒说道。
  众人纷纷离去,却听张季礼忽然说道:“哎?这就散了?不是还没出题呢吗?”
  崔祭酒笑着摇了摇头,众人最终散去。
  转天是休沐日,李兴垣当夜便回了趟洛北村,寻找玉玺之事未有进展,大家也只能安慰一番,没有更好的办法。
  长孙颖得知李兴垣不小心卷入了月试之中,便仔细询问了他进入国子监及四门馆学堂发生之事的整个过程,而后提醒道:“一定要对崔晏多加小心,切莫轻信其言。”
  李兴垣似懂非懂的答应了,而后辞别众人,回到了国子监的住所。
  又过了两日,李兴垣去领工钱时,段府事告知崔祭酒安排他去典籍堂报到。
  李兴垣谢过段府事,辞别了谭当与常七,便径自去了典籍堂,很快便找到了典籍堂的主簿。
  那主簿简单的自我介绍过后,便带着李兴垣去了一张长案前,直接安排他在此抄录典籍,但并未规定何时抄完,而后便头也不回离去了。
  当日,李兴垣除了中午到饭堂用膳之外,一整天都在踏实的抄录典籍,直抄到当日的暮鼓响起后,他才伸个懒腰,起身往回走。
  回去路上,李兴垣经过四门馆学的院墙大门时,见门外一群监生围着申江,似是在讨论什么,他有些好奇,便驻足倾听。
  “申江,你都是怎么学的?如此快便积到了七分,教教我们呗。”
  一人问道,而后众人一阵附和。
  申江待众人声音减小后,开口回答道:
  “首先,有志者,事竟成,要学好须先立志,思考明白为何而学,如我已立志报效国家,才能为此拼搏读书;”
  “其次,倍加刻苦,我每日回到号房,依然秉烛夜读,时辰长了,学业自然更为扎实,仅凭每日上课,时辰还是太短,应有更多时辰用来学习,虽然很苦,但现在苦点累点算不得什么,若能做到如此,将来你们也能快速积攒到我这个学分的;”
  “还有,居住过于舒适,会使人懒散,从而不好学……”
  然而,申江却因这番上进的言论,被人诬陷受罚……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