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孙曹合谋,子廉VS零陵上将邢道荣
田楷和关靖的死,成了压垮公孙瓒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立于高台之上,俯瞰着下方不断倒下的部曲,发出阵阵癫狂之笑:
“想不到,我戎马一生,四方征战,到底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可惜,悔之晚矣。
想到这,撕下一片衣摆,割破右手食指,以指为笔、血为墨,留下遗言:
“百战死,空余恨。若能重来,只愿剿灭鲜卑、荡平乌桓,为国守北门,做一良将足矣!”
本欲绞死自己的姊妹、夫人、长女和幼子。
但看着他们一双双绝望的眼神,想起那个不该出现在此的人,又收回了手。
“此战已败,我无颜再苟活于世。”
公孙瓒看着夫人侯氏,开始交代后事:
“我虽骂刘备,但战场本就无情面可讲。我死后,他定不会为难你们。切记,让续儿放下仇恨,带着你们,前往辽东。”
说罢,最后看了一眼屋内亲人,不待众人开口相劝,便已拔剑自刎。
侯氏本欲殉夫,被姑姐和一双儿女死死拖住。
正拉扯间,刘备已催促士兵登上高台。
本意是想俘虏公孙瓒,却终究晚了一步,只见到了他的尸体。
刘备瘫坐于地,搂着死不瞑目的师兄,痛哭流涕。
“伯圭兄,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看到公孙瓒手里紧握的遗书,一字一顿读完,心下越发哀痛。
悲哉,伯圭兄!
虽出身大族,却未得族中庇护。
师从卢师,有济世志,威震塞外,使胡人闻白马而丧胆,何其英雄!
而今,壮志未酬,便已含恨而终。
没想到,他和伯圭兄的再次重逢,会是如此结局。
刘备一阵唏嘘,当即下令,厚葬公孙瓒。
至于公孙续和其余公孙家人,刘备也没为难,放任他们离了易京。
而他则以替袁绍扫平幽州为名,继续留在北边。
...
此时,已是195年六月中旬。
魏延和路昭的人马,跨过了长江、越过了山丘,来到了芜湖,见到了曹玉。
赵云、马超各领的五千人马,渡江后,便接到曹玉的来信,留在了秣陵。
两人都是万人敌,皆能独当一面。
至于魏延和路昭,曹玉将他们召来身边,大有用处。
他们北方人,不善水战。
有赵云、马超的一万兵马,再加上孙策的部下,足够应付袁术在南边的兵力。
何况,袁术手下将领,相比于操哥、绍哥的爱将们,那是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不值一提。
甚至和腾叔、表叔、刘璋比起来,亦相差甚远。
作为袁术手下第一爱将的纪灵,能拼着老命,和关羽大战三十回合,没送掉性命,已属不易。
也幸好之前,袁术派纪灵引大军讨伐刘备时,刘备让张飞留守在郯城。
否则,这家伙早被张三爷一矛刺于马下。
而除了纪灵算个猛将,其余人,比如俞涉、荀正、桥蕤、张勋等人,基本都是打酱油的存在。
俞涉在汜水关已被华雄快速斩杀,荀正也已被关羽一刀砍死。
当然,这样缺乏将才的袁公路,被人看作志大才疏、冢中枯骨的袁公路,能割据淮南,除了靠借助家族的影响力,其本身,应当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最起码,他知道抢个富裕的地盘。
淮南鱼米之乡、富庶之地,粮草充裕。
粮食多了,人口就多。
人口多了,兵力就足。
若他不称帝,此刻,操哥是怎么都咬不动、也不敢咬,说不定会先打荆州的主意。
奈何,他称了帝。
献帝未亡,大汉未灭,敢称帝,为天下诸侯所不耻。
就算跟他关系最要好的刘表,也要掂量着,能不能帮这位老弟了。
至于孙策,趁机造反,顺势和曹操结盟,都没人敢从大义上批判他。
曹玉和孙策那次在泾县短暂会晤后,很快又分开。
两人达成了一致:
秣陵的一万曹军,将积极配合孙策,听从他的调度。
而曹玉则南下,帮他拿下刘繇、扫平豫章的山越。
孙策有一支两千人的先锋,也将交由曹玉统领。
待灭掉袁术,两家再划长江而治,北边的九江郡、庐江郡归曹操。
南边的丹阳郡、豫章郡,则归孙策。
当然,徐州、豫州的曹军,也会南下,夹击袁术。
...
久不曾动弹的夏侯惇,收到操哥的来信,欣喜若狂。
“元嗣啊,咱们立功的机会,总算到了!”
韩浩被夏侯惇一巴掌拍得直咧嘴。
跟着这位仁兄,事没少干,腿没少跑,奈何,功劳簿上,名字总是靠后。
好在,惇哥是个实在人。
操哥给他的封赏,他几乎从来不留,都让韩浩一众兄弟们分了。
“将军,咱们此次的任务,是协助不是主力,您可千万别再冒进了。”
“呔,这说的什么话!”
夏侯惇一脸不认同:
“带兵打仗,不冒险,怎么立功?妙才都能替大兄独领一州了,某还窝在这汝南郡,着实不爽!”
再不好好表现表现,待拿下袁术,分得的地盘、兵马,依旧轮不到他。
不管韩浩如何劝谏,惇哥就一个想法:
拼掉另一个眼珠子不要,也得立个头功。
他要做第一个打到寿春的人。
拿下袁术狗头、夺得玉玺,一个给他大兄泡酒喝,一个给他大兄当枕头。
...
南阳郡,宛城。
曹洪站在城墙上,唉声叹气。
手里,攥着让他‘不要动、千万不要动’的公文。
虽然是大兄的意思,但给他写信的,是荀彧。
‘子廉将军,宛城乃许都门户,值此紧要关头,切记不可妄动。’
‘待拿下袁术,自有将军建功立业之时。’
奇了怪了,荀文若是怎么知晓,他想出城偷袭邢道荣的?
曹洪同志,早看邢道荣不顺眼了。
其人身高丈余,面如淡金,豹头环眼颌下无须,长得跟头蛮牛一样。
时不时扛着一把开山斧,来他的宛城下耀武扬威。
偏偏,骂阵还无比猖狂。
p.s.:
(据说,甘肃省博物馆内,收藏有三国曹魏时期的骨尺,一尺等于23.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