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信件寄到

  唐高义默默地回忆了一番,似乎今日下午,确实有个新面孔来过。
  “郎官,你口中的同伴,可是一位六尺男儿?长得一脸正气?”
  宋真愣了愣,你要说狄仁杰一脸正气,好像也对。
  他点点头。
  “如果是的话,那就太好啦。”唐高义露出了欣喜的表情,“明天一早,我带你们上去找他吧。”
  “好,那就麻烦你了。”
  “郎官别说这话,你帮助过我们,应该的。”
  ......
  第二天一大早,宋真和光叔在唐高义的带领下,左拐右拐,上了山。
  他终于见到了狄仁杰,见面就是一个拥抱。
  当得知狄仁杰在城中被追杀,宋真当即就拿起唐刀,想要回去报仇。
  “守正,你先听我说。”
  宋真顿住了脚步。
  “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是,我不希望你成为那种人。”
  “人的手上一旦沾上了鲜血,便很难再洗清。”
  “我不想看到,你为了我,而违背了你的初心。”
  “你忘了吗?你的字,是怎么来的?”
  宋真默了默,他徐徐开口说道:“可是,看着你身陷险境,我却毫无作为,我做不到。”
  狄仁杰无所谓的笑笑:“我这不是没事吗?”
  “差点就出事了好吗?”
  “好了好了,下次我会注意的。”
  宋真瞪了他一眼:“还想有下次?”
  狄仁杰讪讪道:“不会有下次了。”
  这时,唐书语走进来,她见到了宋真和光叔,心生好奇。
  狄仁杰将两人介绍一番。
  随后,他们走出山洞,居高临下眺望着底下的零陵郡县城。
  风景秀丽,让人心旷神怡。
  这种景色,在北方可不常见啊。
  狄仁杰伸出手,感受着风的流动。
  “多好的宝藏之地啊,可惜被一群人给毁了。”
  宋真冷哼一声:“他们?根本都算不得是人。”
  “确实,人,尚有慈悲之心,懂得善良两个字,该怎么写。”
  “回去吧,别提那群晦气。”
  “对了守正,那信,寄出去了吗?”
  “我放到河里,也不知道全州那边的水上驿站,能不能收到。”
  “但愿吧。”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宋真和狄仁杰两人在舜皇山中,与当地百姓共度了一段欢乐的时光。
  每天清晨,上山打猎或者摘野果。
  有空就帮百姓们开荒土地,耕种农作物。
  这么久以来,他们还是第一次尝试过这种田园生活。
  说真的,他们终于切身体会到陶渊明那句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全州水上驿站的驿使从河里照常捞出竹筒,这么多年来,说真的,还是第一次收到带着信的竹筒。
  虽然他们这里是水上驿站,按理说,应该时常接到这种业务才是。
  可惜全州偏远,别说竹筒通信了,就连陆地上能收到的信都少。
  江南西道,可以说是被朝廷忽略的地方。
  因为这里甚至连节度使都没有设立,就是这么不受待见。
  驿使打开竹筒,从里面掉落出一件鱼符,他捡起一看。
  好家伙,居然是大理寺丞?
  一般来说,寄信的时候,只需要署名和盖章即可,可是这次......
  他摊开信件,映入眼帘的第一个字就是。
  “急!!!”
  于固继续往下看,越看越心惊,他感觉到这件事,非同小可。
  到底是什么事,居然能让一个堂堂的大理寺丞,不惜将鱼符塞进去,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身份?来换取寄信的速度?
  于固谨慎的将信收好,他想了想,还是选择不将这封信告知全州府衙。
  因为他也不确定,那边是否与永州府衙狼狈为奸。
  于是,他将信件重新装好,交给一个驿使。
  “这封信加急,寄往洛阳。”
  驿使低头望了眼地址,不由得心头一跳。
  好家伙,居然是寄到皇宫的?
  他赶紧将信件塞进怀里,生怕掉了。
  如果不慎遗失,掉的可是脑袋啊,他不敢大意。
  ......
  虽然全州距离洛阳,在后世的距离是1100多公里。
  但是在几个驿使的快马加鞭下,在一天半的时间内,便送到皇宫。
  “陛下,这是宋教坊使的信。”
  “哦?”李治抬起头,“速速递过来。”
  他拆开信封,心里想着,这小子怎么回事,为何突然会寄信给朕。
  然后,他看到第一行字时,整个人勃然大怒!
  【永州温氏、虞氏意图造反,如今已将当地府衙控制。】
  李治自认为了解宋真的为人,他知道对方绝对不会撒谎。
  更何况,污蔑造反,同样是死罪一条,没人会那么蠢干这种事情。
  李治将信里的文字,阅读了一遍又一遍。
  看得出来,如今狄仁杰和宋真的处境,确实十分危急。
  他们只有两个人,根本无法正面对抗两大盘根永州多年的大家族,还有永州府衙。
  用舆论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们根本不敢冒头。
  那能怎么办呢?只能寄希望于朝廷,希望李治能够出兵援助,镇压当地豪强。
  李治赶紧将英国公李积召唤入宫。
  “陛下。”
  李治开门见山问道:“永州隶属于哪个道?”
  李积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后回答:“回陛下,在江南西道。”
  “江南西道的节度使是谁?”
  李积苦笑:“陛下,江南西道并没有节度使。”
  “?”
  “因为江南西道属于南部中心,上下左右并无外敌需要镇守,所以天可汗没有在此地设立节度使。”
  没有节度使,也就意味着,当地没有大规模的军队。
  大唐实行的是府兵制,有内府和外府之分。
  然而,府兵的选拔有三大标准:财力和体力,还有丁口,尤其以财力为首,等级观念十分森严。
  内府“三卫五府”士兵由五品及上柱国以上官员子孙组成,外府士兵由六品以下官及良家子弟组成。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钱没有身份地位,在大唐连当兵的资格都没有。
  只要成功当上府兵,21岁入役,61岁出军,三年一检点,相当于终身义务兵。
  本人享受终生的免租庸调,还有各种补贴。
  只需要每年冬季以府为单位由折冲都尉指挥进行操练即可。
  那么问题来了,能当兵的都是富人,居然还要减免他们的赋税?
  你说矛盾不矛盾?
  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大家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李治沉思了一会儿,他询问道:“那距离永州,最近的府兵是哪里?”
  李积愣住:“陛下,永州不是有府兵吗?”
  “此事一言难尽,你有没有信得过的将领?”
  “有,洪州都督,老臣认识。”
  李治好奇问道:“是谁?”
  李积神秘一笑:“其实,这个人,陛下也认识。”
  ......
  【小知识:洪州,今南昌之地,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南昌有什么?便可猜到是谁了。】
  【卡了一晚上,真是吐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