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你家里死过人吗?

  刑部尚书刘祥道深吸一口气,随后说道:“我个人比较赞成太常寺卿的提议,巨唐司法确实应该要改革了。”
  “天底下这么多冤假错案,其中命案属于重灾区。”
  “相信完善了验尸流程,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状。”
  不愧是老领导,说话自带一股官腔。
  薛正清在大理寺干了三十年,他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只是他懒得去改变,摸鱼不好吗?
  干嘛要让自己这么累呢?反正俸禄是固定的。
  他有一处不解,宋真明明这么会验尸,为何不写书或者去教导他人呢?
  薛正清情不自禁的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宋真沉默了一下,随后说道:“因为,我本来就是,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何以为师?”
  虽然他能够将《洗冤集录》一字不差的默写出来,只是他不想这么做。
  这是属于老祖宗宋慈的成就,他不想抢了人家的光辉。
  如果他抄了,放在后世的话,专家一定会兴奋,什么法医学术,领先西方九百年。
  宋慈写出《洗冤集录》是在1247年,本就领先世界三百年。(宋真如今处在658年,可以再加六百年)
  但是,哪怕领先一千年,有区别吗?有意义吗?
  所以,宋真打算从大唐开始完善验尸流程,相信过去六百年,老祖宗宋慈通过前人经验,能将《洗冤集录》写得更好。
  薛正清和刘祥道谋策一番,随后一起动身前往大仪殿。
  “司法”一词出自,千度首条写着,来源于西方,由孟德斯鸠首次提出。
  但是,设立这个词条的人是不是忘了,大唐府衙设置法曹参军,诸州设置司法参军?
  你猜这个“司法”参军是干嘛的?不要什么东西都归功于西方。
  ......
  李治继承了李世民纳谏的优点,他耐心的听完刘祥道和薛正清的论述。
  他觉得此举甚妙啊,包括完善验尸流程,还有暗中前排大理寺官吏前往各地私访调查,有无隐瞒不报之举。
  于是,他拍板决定,立即实施。
  刘祥道和薛正清转身刚要离开,李治喊住了他们。
  “等等,你们刚刚提到宋守正?”
  薛正清拜道:“是的,太常寺卿深谙验尸之道,此举确实是他提议的。”
  “知道了。”李治轻轻应了一口,没再多聊,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出门后,刘祥道埋怨了两句。
  “老薛啊,你刚才就不应该提。”
  “为什么?”
  “没看到天皇的脸色吗?”
  “?”
  “太常寺卿越权了,你懂不懂啊?”
  “呃......”
  他们原本就没打算让宋真一起过来。
  这本是司法职能的,跟宋真这个太常寺卿没有任何关系,他也没在大理寺挂名。
  两人担心天皇会疑心疑虑,毕竟越权是朝中大忌。
  如今政策可以实施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出现啦。
  “守正,我在想,万一那群验尸的人不会,怎么办?”
  宋真冷哼一声:“我且问你,府衙请他们过来验尸,是不是给了钱?”
  “是啊。”
  “那朝廷花了钱,就是甲方,甲方提点要求很过分吗?干不了让他们滚蛋!”
  好像说得有道理啊。
  新政通过朝廷的八百里急信,迅速传至大唐三百六十州。
  有人不屑,有人欣喜。
  其实,官吏们以前一直对此都有意见,花了钱请人过来验尸,到最后就写了五六个字。
  这笔钱花得太狗鼠辈亏了!
  但是,由于朝廷并没有规定,所以各地官吏只能吞下这口气。
  这下好了,终于改革啦。
  大部分州吏都是支持的,毕竟这次改革并没有增加自己的工作。
  然后,那群民间仵作行的人收到风,坐地涨价。
  有钱的府衙自然不在意这点小钱,但是大部分府衙都没钱,那怎么办?
  为了省钱,只好自己人出马了!反正新版尸格又不复杂。
  不知不觉中,渐渐在各地府衙内部,开始发展成,有一个专门负责验尸的官吏。
  宋真,似乎又一次改变了历史。
  原本要在满清才出现的仵作正式工,难道要提前在大唐问世?
  因为宋真提议,提高验尸之人的社会地位。
  于是,刑部立法,规定验尸之人名叫“仵作”,并将其描述成伟大的职业。
  “与天宫通融,与酆都通话,与亡魂通灵。”
  这么一看,似乎跟商周时期的大司命的职能,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这其中,自然有宋真的一番小心思,他这是为了合法化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
  他担心,有人会针对他过去做过的验尸工作,以此来攻击他。
  哎,还真让他猜对了!
  许敬宗这个老逼登,正愁着没地方弹劾宋真,这小子实在太过稳健,不该说的话绝对不说,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就不会抢着干。
  那怎么办?
  在狄仁杰等人回到大理寺的时候,那群随行的胥吏在跟人吹牛逼。
  他们少见多怪,把宋真的验尸过程,描绘得惟妙惟肖,甚至脱离现实,简直是天神下凡啊。
  恰好,这些话被许敬宗的马仔听到了,回去马上禀告。
  老许一听,好家伙,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终于是抓到了你小子的鸡脚。
  验尸是吧?民间一直避讳死忌,认为尸体不祥。
  那么,宋真验尸,肯定会招惹不祥!
  于是,经过三天的精心谋划,把弹劾话术背好,以及假想敌人的回答。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许敬宗立马弹劾宋真,认为他的存在,会让陛下龙体欠安。
  有理有据,引经据典,感人肺腑,令人动容。
  “陛下,此人若继续担任太常寺卿,恐会污浊庙堂宗宇啊。”
  薛正清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刘祥道抬头望向贞观殿天花板,而宋真,则是一直在闭目养神。
  等到许敬宗说完之后,朝堂上顿时陷入了一阵慌乱。
  一个常年接触死尸的人,站在自己身边,就问你怕不怕?
  不用说,肯定怕啊!怕得要死!
  李治皱了皱眉,不做言语,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时,卢承庆先行一步踏出,拱手拜道。
  “天皇,许侍中所言,臣认为,实在危言耸听。”
  前段时间,许敬宗改任侍中,杜正伦上位门下省,成为新的第三位宰相。
  许敬宗不服,他冷笑道:“如何危言耸听了?难道这不是事实?”
  这时,宋真轻抬眼眸,懒洋洋的问道:“请问许侍中,你家里死过人吗?”
  “?”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