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还原“子”的容貌

  言已至此,其实后面不必赘述。
  狄仁杰拍了拍脑袋,他有些懊悔,他应该早就猜到周家是为了冒名顶替窦潋官职。
  之前他有调查过窦潋之后的任职人员,下一个便是周赤。
  当时他有所怀疑,但是看了一眼周赤的档案,没有发现任何端倪。
  看来,周赤的入仕,应该是跟当时的吏部尚书有关。
  周家找了关系,将周赤继承了窦潋的职务。
  那么,贞观二十二年的吏部尚书又是谁呢?
  狄仁杰回想了一下,居然是马周?
  马周在贞观十九年,唐太宗远征高句丽回朝后,命马周以中书令的身份代理吏部尚书。
  当时马周提出,他认为一年四季都在甄选官员,过于劳苦,请求恢复原有选官周期。
  也就是于每年十一月开始甄选,第二年三月完毕,唐太宗同意了。
  但也就是这个提议,让李治陷入了难题。
  在李治时期,开始大力发展科举,虽然每年都是只招不到26人,但是问题来了,人有了,坑却不多。
  导致部分中举学子只好闲赋在家,等待朝廷分配职务。
  其实,导致这个现状最根本的原因,不是选官时间,也不是因为科举被录取的人太多。
  而是因为公荐制和门荫入仕。
  公荐制是科举的一部分,保留着一部分察举制的影子。
  然而,门荫入仕就不同了,简而言之,五品以上的官员,他们的子孙可以不用科举就能入朝为官。
  这两种选官制度,只是摆在明面上的。
  还有私底下,如果你跟吏部尚书很熟,那么你就可以偷偷安排一个人做官,当然,吏部能直接任职的,只有六品以下。
  就像宋真,他便是被阎立本推举,然后找到当时的检校吏部尚书来济,请求他帮忙安排一下。
  来济怎么也没想到,他当时随手安排的一个八品芝麻官,一年之后居然能把自己给搞下台了?
  真特么搞笑。
  狄仁杰继续回想马周的生平,马周在贞观二十一年患病,然后二十二年去世,直到贞观二十三年,也就是永徽元年,才有新的吏部尚书上任。
  这么看来,周家能安排周赤入仕,并不是马周的错。
  马周那时候生病了,根本无力为政,再加上没有人代替他的工作,那么,很有可能是吏部侍郎暂时接手他的权力。
  狄仁杰摇摇头,抛开不切实际的想法。
  现在来追究是谁的责任,其实没什么用了,因为他手中根本就没有周家与对方的联络证据。
  哪怕知道了又如何?窦潋能活过来吗?
  而如今,害死窦潋的凶手们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相信他泉下有知,应该也含笑九泉了吧?
  周红将过去怎么害人的,一五一十全盘托出。
  她突然抓住狄仁杰的手腕,跪下来乞求道:“郎官,害死我丈夫和我两个可怜的孩子的真正凶手,他们还没有伏法啊。”
  “嗯?你认得他们?”
  “没错,哪怕是化成灰了,我也决然不会忘记!”
  狄仁杰却紧皱眉头:“那我之前问你,你为何不说?”
  “因为,因为那时候我头脑一片混沌,我也是后来才想起来的。”
  由于周红犯了前科,狄仁杰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让周红描述出凶手的模样。
  “我记得她好像长着......”
  “不要说好像,要确定!”狄仁杰皱眉呵斥道。
  周红缩了缩脖子,她闭上眼睛,仔细回忆了一番。
  “那个女人长着一双娥眉,丹凤眼,琼鼻高挺,樱桃小嘴。”
  “没了?”狄仁杰面露不耐,就你这样描述,十个有八个女的都可以适用。
  周红急得快哭出来了。
  “我,我词穷,我只懂得这样说啊。”
  狄仁杰无奈,命人从他办公室里,找出当初崔梦竹为他准备的人脸识别图,上面画有各种脸型,下面写有甲乙丙丁等代号,登记起来也很方便。
  因为每张脸被分割成十二部分,每部分都以一二三四等代号相称。
  比如说一个人的颧骨很突出,那么就写“甲五”就好了。
  经过一番对比确认,狄仁杰终于得出了凶手的大致特征,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将这些特征交给守正的未婚妻,崔梦竹来绘制出来。
  当然,这些描述只是大致特征,跟真人还是有一些出入的。
  具体辨认之时,得看个人的眼力劲。
  狄仁杰下班后,马不停蹄的赶往宋府。
  “念真,帮帮忙。咦,守正你也在啊?”
  崔梦竹和宋真正在房间里互相喂着葡萄吃,突然公孙阿婆过来禀告,两人收拾好仪容仪表,然后推门而出。
  “怎么了?怀英。有事吗?”
  “五行杀人案还记得吧?周红将那个‘子’的模样描绘出来了。”
  “?”宋真迷惑不解,等等,周红是谁,“子”又是谁?
  不过,他没有细究,只是点点头,让老婆过去帮忙。
  崔梦竹从房间里拿出画架,然后对照着代码,很快便将一个女子的大致模样描绘出来。
  宋真和狄仁杰一起站在后面全程观看。
  “你有印象吗?怀英?”
  “没有,我好像没见过她。”
  而宋真却突然瞳孔一缩:“坏了,我好像认出来是谁了。”
  “谁?”
  “你特么的,是我们内教坊的内人。”
  “???”
  什么情况?怎么会是内教坊之人?而且,还是“内人”这么特殊的一个身份。
  宋真表情凝重的望着狄仁杰询问道:“你确定,这个就是法正门的那个‘子’吗?”
  狄仁杰却退缩了,他犹豫了一下说道:“我,我其实不太确定。”
  当他听到宋真说,那个“子”很有可能就是内教坊之人,他突然不想查下去了。
  为什么?
  因为这会影响到守正的声誉,甚至,可能会让守正陷入难局。
  你想想,一个如此危险的江湖门派人士,居然潜伏在皇宫内教坊,宋真你这个教坊使是怎么当的?
  你难道没有核查过每个人的身份吗?
  轻则罢免教坊使的官职,重则,可能会被连坐啊。
  无论如何,一旦这件事情被宋真的敌人知道,那么他肯定会被围攻的。
  你猜猜许敬宗会怎么干?
  宋真也犹豫了,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件事情的后果。
  “怎么办?”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