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狄光嗣出生

  宋真出了宫,他叹了口气:“唉,好官难做啊。”
  狄仁杰在宫门外等他出来,刚好听见了这声叹息。
  “怎么了?守正。”
  “没事。”
  狄仁杰沉默了一会儿,随后说道:“守正,我发现不对劲的地方。”
  “嗯?怎么了?”
  “你在十天前是不是找过你怀疑的那个人?”
  宋真想起来了,好像还真是,他点点头。
  “然后,第二天法正门就灭门了。”
  “???”宋真心头大骇,他其实对那个案子不太熟悉,没有了解过程,自然不知道那群人是什么时候死的,只知道是死在大理寺门口。
  经狄仁杰这么一说,他也觉得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之后,便是陷入了沉思。
  天底下不可能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发生。
  在自己找了天仙姑娘了解事情之后,第二天马上就团灭了。
  你说跟天仙姑娘没关系,谁信啊?
  狄仁杰却拦住了他:“守正,你先别去打草惊蛇。”
  “现在那一位只是怀疑对象而已,不一定与她有关。”
  “再说了,就算你现在去问,对方也不会说实话的。”
  宋真眯起了眼睛,如果法正门的子正是天仙姑娘,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因为从对方的所作所为来看,她是十分迫切的想与过去撇清关系。
  是友,非敌。
  而且,能悄无声息干掉了法正门十二个护法,她的本事绝对不俗。
  现在贸然去打扰,他害怕对方狗急跳墙。
  据说,那群人都是死于诡异的虫蛊。
  万一......
  于是,狄仁杰和宋真形成了默契,对于此事,当做没有发生过。
  ......
  三天后,狄府迎来了一个小生命。
  王沐之生了,不出意外,是个带把的。
  狄知逊笑得合不拢嘴,虽然这不是他的第一个孙子,但却是他最期盼的孙子。
  狄仁杰在他的儿女中排行老五,族内家仆一直唤他五郎。
  “想好叫什么名字了吗?”宋真接过,抱了抱这个小宝贝。
  狄仁杰伸出一根手指,小婴儿情不自禁的用小手抓住了他的手指。
  “我中年得子,终于继承了香火,按照狄家族谱,下一代,名中第二个字为光,就叫他狄光嗣吧。”
  嗣,做名词时有接续、继承、子孙等意思。
  “好好好,好名字啊。”宋真抓住了小婴儿的第二个小手,亲昵道,“你听见了没有,你家阿耶唤你做狄光嗣。”
  小狄光嗣似乎听懂了,他咧开无牙的嘴,朝狄仁杰和宋真笑了笑。
  宋真将小婴儿还给狄仁杰。
  狄仁杰再将其抱到虚弱的王沐之面前。
  “有名字了吗?”
  “嗯,就叫他狄光嗣吧。”
  “字呢?”
  “字,让他自己想吧。”
  王沐之撑起身子,她向崔梦竹招招手。
  “念真啊,你和太常寺卿,什么时候也生一个?”
  “?”好端端的,不要带上我啊。
  王沐之紧紧抓住了崔梦竹的手,眼神中带着感激。
  如果不是有对方的孕期食谱,仅凭自己这么瘦弱的身躯,是很难顺利生下这个大胖小子的。
  “谢谢你。”
  “谢什么?”崔梦竹眨眨眼,不知何意。
  王沐之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多言。
  宋真知道,狄仁杰的长子狄光嗣的一生。
  狄光嗣的生祥年不知,现在知道了,生于658年,他是在719年逝世的。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还算不错,是个正直人士。
  凭父荫庇,历任司府丞、户部员外郎,迁太府少卿、扬州长史、歙州别驾。
  在开元七年,自汴州刺史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最终被贬去世。
  宋真摇摇头,将这些想法抛开。
  人家刚出世呢,就想着别人是怎么去世的,有点不妥了。
  狄仁杰将妻子王沐之安抚睡着,让母亲去照顾小狄光嗣,做完这一切后,他拿出一罐酒,和宋真坐在院落里。
  “守正,你们两个人的婚事呢?打算什么时候完结?”
  “不知道呢,我是没想到,清河崔氏居然如此大胆,连圣旨都敢违抗。”
  “哦?是吗?”李治曾经降过一道诏书,将崔梦竹赐婚给宋真。
  没想到,都过去了四五个月,清河崔氏是一个人都没派过来啊。
  宋真表示,一定要好好教训一下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皇恩浩荡。
  于是在第二天,宋真进宫,将此事禀告李治。
  李治勃然大怒!
  他原本以为,五姓七望在经历了一系列打击之后,会有所收敛。
  没想到,依旧我行我素,丝毫没把李唐皇族放在眼里。
  你该说他们头铁呢?还是没脑子?
  于是,李治突然下旨,将朝廷中枢所有姓崔的臣子,一共三十二位全部免了职务。
  博陵崔氏表示十分懵逼,这是什么情况?
  经过打听后,这才知道,原来是祸及殃鱼。
  好你个崔玉!
  就当他们气势汹汹的来到清河崔氏府邸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对方内部发生了叛乱。
  “放开我!你们这群不肖子孙!尊卑有序没学过吗?”
  “崔玉,你与我同根同源,何故害我?”
  “老身怎么害你了?”
  “如果不是你违抗天皇陛下的《赐婚诏书》,吾等会被免去职务?”
  “???”
  坏了,崔玉这才想起来,好像有这回事!
  “我,我能说我忘了吗?”
  “忘了?”崔涵畅气愤的双手颤抖,如此重要之事,居然忘了?他顿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前段时间,程知节的妻子,宿国夫人崔氏回娘家。
  她当时跟崔玉吵了一架,声音很大,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然而,就连崔氏也无法说服崔玉,她冷冷的抛下一句话。
  “清河崔氏,最终会亡于崔玉。”
  最终,她将家族信物抛弃在门口,扬长而去。
  现在看来,人家说得没错啊。
  朝廷直接一刀斩断了姓崔的仕途之路,不仅现在,乃至未来,据说科举都不能参加。
  从今往后,清河崔氏将泯然众人矣。
  别说重振先祖荣光了,哪怕是士族,估计也没有资格评定。
  何为士族?你连“仕”都做不上的人,能称之为士族?
  这一次,李治是真下了狠手,他是真的生气了。
  先是让许敬宗在礼部,将《氏族志》里面的清河崔氏除名,并且广而告之。
  然后,直接封杀了清河崔氏的仕途晋升之路。
  至于博陵崔氏,他们确实有点无辜,被牵连到了。
  有人说,李治这么做,就不怕民间舆论吗?
  不不不,民间反而一派叫好。
  因为,当年的读书人暴乱之事,始作俑者就是清河崔氏。
  如果不是他们为了报私仇,故意安排人抹黑宋真,那群读书人会失去理智?
  现在好了,众人乐于看到清河崔氏跟他们一样,从此失去科举资格。
  崔玉听着崔涵畅说出来的,朝廷一系列专门针对他们家族的政策之后。
  她双目无神的瘫软在地上,双唇发紫,哆哆嗦嗦的碰撞着。
  “有什么办法?可以挽回吗?”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