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科举开始

  阎昭平身着黑色紧身衣,她探头探脑的东张西望着。
  随后一个跳跃,爬到屋顶,沿着悬梁快速奔跑。
  大唐实行宵禁政策,所以,坊外面的大门早就关闭了,并且有金吾卫把守。
  不过,宵禁也就困困普通人罢了,例如阎昭平这种能够飞檐走壁的人来说,形同虚设。
  首先是古代不像现代灯火通明,稍微远一点都看不见人影。
  第二就是街道上除了更夫和零星的巡逻士兵之外,基本上空荡荡一片。
  哪怕你大半夜在大街上拉屎都没人发现,当然,不会有人那么无聊。
  如果被巡逻士兵发现,恐怕会惩罚你吃回去。
  但是,突破宵禁容易,如何进入军营是个大问题。
  田七在神武府里值班,如果神武府有那么容易突破的话,宋真这个将军不用当了。
  阎昭平来到神武府周边的树林里,她拿出哨子吹了吹,模拟鸟叫的声音。
  正在神武府办公室看书的田七,听到这声特殊的鸟鸣,他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马上起身离开。
  “中郎将。”一路上,站岗的士兵见到他之后,都恭敬的打招呼。
  田七点点头,他直接跑了起来。
  两人在小树林中见了面,就着不远处神武府微弱的灯光,可惜看不出两人的表情。
  即使看不清,田七也能马上认出是她,因为她身上特殊的味道。
  不是狐臭,也不是经常练武的汗臭味,而是阎昭平的专属味道。
  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拼命的想要记住她身上的所有特征。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每个女孩子身上的味道都是与众不同的。
  “平阳,你怎么来了?”尽管田七的声音很淡,但是眸里的惊喜藏不住。
  阎昭平从怀里掏出一包草药:“这是我今天去找郎中开的跌打药,你记得早晚外敷。”
  她的声线很平静,似乎听不出任何关心的味道。
  “谢谢。”田七接过草药包,两人的手不可避免的接触到。
  两人不约而同的快速缩回,黑暗下,两人同时红了脸,幸好看不见。
  气氛沉默了一会儿,阎昭平主动搭话:“你不是炮兵吗?怎会负伤呢?”
  田七挠挠后脑勺讪讪道:“其实,即使是炮兵,也是需要日常军训的,保持身体强壮,这是阿郎的要求。”
  “哦。”
  两人又沉默了,田七是个憨货,他不知道该怎么跟女孩子聊天,所以通常都是阎昭平主动找话题。
  “你还要值班多久?”
  “还有半月吧,半月之后,就轮到另一个中郎将坐镇了。”
  “嗯。”
  接着,阎昭平又问了下军旅生活,看得出来,她十分向往。
  她一直都想参军,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可惜大唐不允许有女兵的存在。
  毕竟平阳昭公主只是一个例外。
  “我走了。”
  “嗯。”
  见到阎昭平许久未有动作,田七疑惑问道:“你怎么还不离开?”
  “我冷。”
  “哦。”田七将外套解下递给她,“冷就以后穿多点出门。这件披上。”
  “......”阎昭平没好气的瞪了眼他,然后气鼓鼓的头也不回离开。
  田七摸摸头,不知道怎么又惹着妮子生气了。
  ......
  神威二年(661年),二月十八——
  今天是大唐新规两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日子。
  洛阳的考试地点在紫微城东南外的国子监学堂内院中,以前的考试地点都在这。
  每个州都有自己的考试地点,洛阳是东都,自然是算一个州。
  宋真还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平时都不开门的。
  他进去之后,只看到了一间间小号舍被泥墙相隔着,每个小号舍里面都摆放着木板。
  宋真数了数,大概有二千间左右。
  也就是说,洛阳一个大城市,就二千人参加科举?
  这也太少了吧?比他想象中还要少。
  【解释一下,为何会定在二千人?我查询史料,明清时期,一个考点是三万名考生,而唐朝只有士族子弟才能读书,所以将人数定为二千人。】
  礼部尚书杨弘武说道:“其实,二千人不少了。你要知道,能够参加科举的,都是士族子弟,洛阳本来就没几个土生土的大家族。”
  “例如五姓七望,他们基本上都是回族地考的。”
  “在洛阳的族人并不多,只是十中有一的数量。”
  原来如此,宋真点点头表示他知道了。
  古代人口自然比不上现代,其次,别看东都现在有六十万人口,实际上能读书的,只有寥寥数万人。
  这个比例是不是很夸张?放在古代倒也正常。
  辰末(九点)一到,陆陆续续的有考生进场,官吏对其搜身。
  准考证是一个盖了章的小纸片,而那个章就是学堂学正盖的。
  首先你要能进学堂,才有参加科举的资格。
  然而,并不是到处都有学堂,洛阳的唯一学堂便是官办的国子监。
  所以,你知道太原王氏在当地建立学院的行为有多么伟大了吧?
  不仅仅是教平民读书识字,还能让他们有参加科举的资格,当然,商贾子弟是绝对不会给他们盖章的。
  只见国子监祭酒沈玖卿召集全部考生,他口述考场规则。
  “科举持续三天两夜,在此期间,吃喝自负,不过今年有点不一样,辰时、午时、酉时,我们会发放胡饼和水。”
  “另外,号舍里有马桶,能不去外面解手,就不要去。”
  “最后,祝各位金榜题名。”
  宋真向身边的国子监司业小声问道:“考生如果离开号舍,会有什么后果?”
  司业微微一笑,他做了个盖章的动作解释道:“如果离开,会被考官盖戳子在卷上,容易视为出门作弊。”
  “???”竟然还有这种规定?
  坏了,吃喝拉撒都在这个平均不到一平米的号舍里,要待个三天两夜......
  虽然有马桶,不至于拉到鞋里。
  但是你想想,你就在粪坑上吃喝睡,你觉得你能忍受得了吗?
  而且,你还得看天公是否作美?
  倘若狂风暴雨,那对于考生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万一不小心,试卷吹进了马桶里面,你就可以收铺盖直接离开了。
  即便是捞起来也不作数,试卷沾水也不行。
  所以,唐朝的科举一般会选择正月二月天气比较稳定的日子。
  随着一声锣响,科举正式开始。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