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肱股良臣

  处死来俊臣后,武则天得知民众一小会儿就把来俊臣的肉割得一点不剩,很受触动。
  百姓对来俊臣有多恨才会这样?她一下想明白了,她信任多年的来俊臣,确实是个罪恶滔天的恶魔。
  她后悔从前听信他胡言乱语,任他随口诬陷好人,被他构陷被冤杀的忠良之人不计其数。于是武则天注重选拔忠直良臣主政。
  提升徐有功为侍御史。
  擢升姚元崇为夏官侍郎。
  召回魏元忠为肃政中丞。
  调任狄仁杰为鸾台侍郎。
  一帮品行刚正的人主持朝政,朝政风气、渐渐匡正。忧伤阴气,渐渐消融。
  只是武承嗣、武三思等人,还在谋夺皇嗣李旦的储君位。
  狄仁杰为此忧虑,苦于没有时机进谏。
  翻过年头,武则天又改年号为“圣潜”元年。(即嗣圣十五年)
  武则天被武三思迷惑,要立他为太子。
  庆贺改新年号,举办群臣庆贺酒宴,群臣喝酒喝得都有几分醉意了,武则天趁机问群臣:
  “朕想立武三思为太子,你们认为合适不?“
  众官员只是人醉了心没有醉,彼此面面相觑,没有一个敢说话的。
  只有狄仁杰从座位上站起来,镇定从容地奏陈道:
  “从前太宗皇帝,冒着雨雪风霜,身披铠甲,骑在马背上东征西战,千辛万苦打下了江山,传给他的子孙后代。
  先帝又把两个健康的儿子庐陵王李显、豫王李旦托付给了陛下您,陛下如今要把天下交给其他家族,恐怕先帝在天之灵不答应。
  天下因此人心不顺,也会引起不可预料的朝政危机。
  并且母子亲情和姑侄关系,您想哪个亲密哪个疏远?
  陛下立儿子继位,您千秋万代后,您还有人祭祠,享有供奉在祖庙祖祠。
  如果立侄子为皇太子,我没有听说侄子为姑姑立宗庙供奉的。”
  武则天说:
  “供奉这事是朕的家事,你不必参与评论。”
  狄仁杰说:
  “皇帝以 整个天下为自己家业,四海之内,哪里不是陛下您的家内事?
  一个国家好比一个人身体,由各个部分组成,是休戚相关的整体。
  一个人的头和胳膊、腿,是生死相关的共同体。
  我身为宰相,好像国家的一条胳膊一样重要,怎么能无权过问头颅的安危呢?”
  武则天说:
  “按照你的说法,仍然立豫王李旦才对。”
  狄仁杰说:
  “弟弟不能越位哥哥。李旦是弟弟,李显是哥哥。
  庐陵王李显并没有大的过错,应该召还李显回京城。
  待李显百年之后,哥哥主政结束,弟弟李旦接上,那样未尝不可。”
  武则天听了有些感悟,但还是犹豫不决。这天晚上,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梦见一只体形巨大的鹦鹉飞进皇宫,自己撞在墙上,撞断了两侧翅膀,疼得尖叫不休。
  武则天醒来觉得特别奇怪。第二天早晨上朝,对狄仁杰说:
  “朕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只硕大的鹦鹉,两侧翅膀都折断了,鹦鹉跌在地上飞不起来了。
  这是什么兆头?”
  狄仁杰说:
  “陛下您姓武,鹦鹉就是姓武的谐音,鹦鹉的两个翅膀就是您的两个儿子。
  陛下您保全您的两个儿子,就是保全了您的两个翅膀。
  翅膀安好,鹦鹉才能展翅平稳飞翔啊!”
  武则天说:“好!好!”
  从此把册立武三思为太子的想法,搁置不提了。
  张昌宗、张易之和吉顼个人关系亲密友好,彼此常有来往。
  一天,吉顼语气从容地给他俩出主意说:
  “你们兄弟俩如今越是受陛下恩宠厚待,天下人越是心里不服气。
  你俩不为天下立大功让世人佩服,恐怕今后难以保全自身。”
  张昌宗、张易之听了心情惶恐地问:
  “您说有什么办法,避免将来的危险处境?”
  吉顼说:
  “天下人都没有忘记唐朝恩德,心里感恩唐朝,从朝廷百官到民间百姓,都盼着迎立庐陵王李显为天子。
  如今陛下年龄越来越大,皇位总得托付给别人。
  武氏各个封王,都不在陛下心上。
  你们俩为什么不劝说陛下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这样做符合天下人心,你俩就立下了不朽功勋。
  因为劝立皇嗣有功,你俩化险为夷,不仅将来可以避祸,还可以长保富贵。”
  张昌宗、张易之感激地说:
  “感谢明公指教!”
  从那以后,张昌宗、张易之入宫侍寝,在枕边同武则天呕呕细语时,念叨请求立李显为皇嗣。
  枕边细语容易入脑入心,武则天改变了想法,打算召回庐陵王李显。
  有诗赞曰:
  敢将嗣主困房州,
  十四年来久被幽,
  幸有良臣图反正,
  从容数语脱羁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