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南北二军

  我却惶恐不安,低声泣着,尽力掩饰住心中的那抹忧思。
  刘襄刚才的失态,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
  若是无意,那连他都有所猜测,其他人心中岂不是更有疑虑?
  若是有意,那这个人也未免太有心思,将来对新帝定是个威胁。
  无论如何是断不能留此人,只是该以什么理由处置他,才是眼下所要考虑的。
  殿内这些人并不像宫人一样可以威胁,可让其三缄其口。
  刚才发生之事过不多久定会人尽皆知,到时定会有诸多议纷。
  倘若有人借此大做文章,那得让我焦头烂额地应对好一阵。
  更让我担忧的是万一有那个不怕死的想要开棺一探究竟,那便完了。
  虽然我不相信有人真敢这么做,只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眼下要是能有一件事让所有人都上心,从而顾不上此事的事,那便再好不过。
  思及此处,我微眯双眸,悄然扫射着殿内诸人神情变化,暗自思量着该怎样做。
  我扫视到一人时,眼前突然一亮。
  眼下,计划只能提前进行。
  我的嘴角勾起诡秘弧度,眸光幽幽望向一位十五岁左右的少年郎,眸光中闪过诡谲之色。
  少年郎发现我看向他,迅速与我交换眼神,我们的眸中皆划过精光,隐含深意。
  少年郎环顾四周,旋即站起来,悄悄向左丞相陈平靠近,在他的旁边跪下,凑到他耳旁嘀咕了几句。
  陈平听罢眼睛蓦地睁圆,“小后生,你说老夫杀身之祸转眼将至?”
  陈平,在刘邦主政时为关内侯,后被我拜为郎中令,在萧何与曹参两任丞相相继去世后,被我拜为左丞相。
  少年郎颔首,表情凝重。
  陈平摸着胡须,低笑道,“哦?那你且说说看?老夫倒是看你能说出个什么名堂来?”
  少年郎瞥了一眼殿内众人,见他们都或真或假沉浸在悲伤中,并未曾注意到他们这,便放下心来,“丞相,您可知为何太后只低泣而不大哭?”
  陈平皱眉,“为何?”
  少年郎抿了抿薄唇,“太后就陛下这么一个儿子,现在陛下驾崩,而太后哭得并不伤心,还不是因为太后担心太子尚幼,你们这些大臣会阻止太子继承大统,去迎立高祖其他儿子继位。”
  陈平的神情瞬间肃穆,他低眸沉思着,忽然感觉有一道灼灼目光正盯着他,便顺着目光望过去,恰巧和我四目相对。
  两双眼睛在空气中对视片刻,陈平收回目光,心里有数。
  “你且继续说下去。”
  少年郎便低声附到陈平耳畔,把他的想法告诉了陈平。
  陈平听完后,转了转眸子。
  须臾。
  “啊。”
  陈平故意惊呼大叫,并张大嘴巴。
  殿内霎时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众人被他这声突兀的叫声吸引过来,齐刷刷地朝他望来。
  陈平慌忙捂住嘴巴,神色慌乱,目光四顾。
  “又一出好戏要上演了。”一位十六岁的少年轻声昵喃,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此少年是刘盈异母弟弟,其母并不受宠,为人低调,刘邦驾崩后,随子前往封地,称代王太后。
  我故意板脸呵斥,“左丞相,何事大呼小叫呀。”
  陈平尴尬一笑,急忙解释道,“太后恕罪,刚刚侍中郎与微臣说,如今太子年幼,为保太子顺利登基,建议……”
  说到这里,陈平顿住话语,目光在殿内诸人身上环视。
  见状,殿内众人的心皆吊了起来,可谁也没出声,似乎都在屏息静气,等候陈平继续说下去。
  终于,陈平开口了,“侍中郎建议太后任命您亲侄子吕台、吕产、吕禄三人任上将军,由他们去统率南北二军。”
  “什么?”
  此言一出,殿内再次哗然一片。
  我厉呵道,“肃静。”
  待殿内恢复寂静之时,我淡淡扫视了众人一圈,最后目光落在陈平的身上。
  “左丞相,你认为了?”
  我的声音不高不低,不疾不徐,却带着威严之气。
  霎时,众人目光均聚集在陈平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
  陈平丝毫没有犹豫,“老臣认为侍中郎言之有理,可行。”
  我满意额首,“既然左丞相都说此法可行,那就便如此。”
  “太……”
  某一位藩王刚喊出一字,就被他的身侧之人制止住,那人捂住他嘴巴并冲他使劲摇头。
  听到动静,我的目光迅速扫射到他,扫射到众人,眸中闪烁危险的光芒,仿佛在警示他们,谁若胆敢反对,那么就别怪我翻脸无情。
  殿内一时鸦雀无声,没人敢吭声,更没人敢直视我的眼睛。
  我冷冷问道,“诸位可有异议?”
  没有一人敢开口,全都噤声不语,不约而同地垂下了头颅。
  “既如此,那么就按照左丞相的意思办。”
  话落,我望向棺椁,眼泪夺眶而出。
  “盈儿呀,你怎么能这么狠心离母后而去……呀。”
  我痛哭流涕,哭得撕心裂肺,好像天塌似的,让人听着揪心。
  “陛下……”陈平大哭道。
  其余人见状,亦跟着痛哭起来,哭声悲戚,不绝于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