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龙婆

  南渝继续讲道:“我太奶奶年轻的时候生过很多孩子,但没有一个活着长大。”
  “她从十八岁生到三十八岁,最大的孩子活到四岁,最小的两个月就没了。”
  “后来我太奶奶家一个远亲,就推荐太奶奶就去拜我们村,山上住着的阴阳先生。”
  “那是个女先生,一百多岁了,却依旧一头青丝。”
  “女先生叫龙婆,她未曾听我太奶奶讲出所求之事,就算出了我们家的事。”
  “她说我们家祖坟没埋好,靠着污水沟,一到夏天又脏又臭。”
  “要想改命,就得迁坟。
  迁好了坟,可庇佑子孙五十年。”
  “五十年后,还需再迁一次坟,不然后人必然都命数不好。”
  “当然,这是后话了。”
  “我先给你讲完,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再决定听不听祖坟的后续。”
  “免得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反而觉得我在故弄玄虚。”
  陆伯尧一脸“虔诚”地看着视频里的她,语调微扬应声:“我信,阿渝。”
  “你说什么我都信。”
  她缓缓睁开眼睛,给了他一个白眼,让他自己体会。
  你信个鬼,你忘了以前你是怎么批评我说中元节晚上,不能出门的事情?
  她清了清嗓子,继续开口:“龙婆给我们家迁完坟后,就告诉我太奶奶一个法子,保佑后面生的孩子能平安长大。”
  说到这里,她顿住了。
  她睁开眼睛,幽幽地看着眼前的男人,眸底闪着讳莫如深的光芒。
  其实陆伯尧本人对这种事情,是一丁点都不信的。
  但为了配合她,他只好假装一脸好奇问她:“什么法子?”
  南渝抿了抿唇,脸色猝然变得凝重。
  “龙婆给了我太奶奶,一个很精致漂亮的红色小舍利瓶。”
  “”她说让我太奶奶,把最后一个死掉孩子的骨灰。
  跟他的胎头发烧成灰混在一起,密封在舍利瓶里。”
  “然后放在我们家堂屋的神龛上,享七七四十九天香火。”
  “四十九天后,太奶奶就能跟我太爷爷同房,如果同房的这个月能怀孕。”
  “怀孕后就把舍利瓶收起来,埋回那孩子的坟里。”
  “十月怀胎,等孩子生下来后,就让她把舍利瓶挖出来,戴在孩子的脖子上。”
  “一直戴到这孩子,有了下一代。”
  “果然,我太奶奶同房后的那个月就怀了孕,十月怀胎后就生了我奶奶。”
  “我奶奶平平安安长到了五岁,我太奶奶又生了我姑奶奶。”
  “太奶奶记得龙婆当年给她算的,她命里有三个能活下来的孩子。”
  “农村人重男轻女,我太奶奶连续生了两个女儿。
  她很信龙婆,所以就想抓住最后的机会,生个儿子。”
  南渝的神色越来越黯淡,她重重叹了一口气:“真是人心不足。”
  他一边欣赏南渝的微表情,一边听她抑扬顿挫的语调,逐渐对这个故事有了一点兴趣。
  当然,他纯属听故事,并不相信这件事是真的。
  这只能说,南渝故事讲得太好了,让人觉得还挺生动的。
  怪不得儿子们总是嫌他讲故事,没有妈妈讲的有趣跟动听。
  这怎么能比?
  孩子他妈就差当编剧了,灵异故事张口就来。
  而且讲的还是她太奶奶的故事,确实有点意思。
  他极为捧场地追问:“怎么?”
  “龙婆对我太奶奶说,她这辈子没有儿子命,莫要强求。”
  “她生三个闺女,三朵金花,日后,后人都会有福。”
  “可她坚持要生儿子,无论付出多大代价。”
  “龙婆跟她说,如果我太奶奶生了儿子,肯定会影响一家人的命数。”
  “而且这个儿子,也活不过五十岁,并且会死于非命。”
  “他这一生都会很难,最后会落得众叛亲离的凄凉下场。”
  “并且还会影响我奶奶的三个孩子,特别是我奶奶的儿子。”
  “我太奶奶一意孤行,在我奶奶十岁的时候生下了我三爷爷。”
  “三爷爷二十多岁就离了婚,他很爱喝酒。
  喝完酒就打老婆孩子,谁劝都不好使,”
  “他四十出头就中风瘫痪在床上,他有儿有女,却无人床前尽孝,也无人给他送终。”
  “他生命中最后的日子,还是我奶奶照顾他。
  但我爷爷不喜欢他,说他这种人败德行,丧良心。
  就不许我奶奶去照顾他,我奶奶也是偷偷一天给他送一次饭。”
  “他中风后,就住在我太奶奶留下来的老平房里面,那房子早就破旧不堪,遮不了风,避不了雨。”
  “连个床都没有,他就睡在地上。”
  “儿子恨他,女儿怨他,儿女都命苦,日子过得鸡飞狗跳。”
  “我们家也就……
  我爸是个什么德行,你应该也听说了一些。”
  “我两个姑妈,哎…… ”
  “都是奇葩狗血大杂烩。”
  南渝的家庭情况太复杂了,让她只要一想起来就会觉得糟心。
  可是人最不能选择的就是出身,她毫无办法,只能接受。
  陆伯尧在她蒙着水汽的黑眸里,看到了伤心跟悲恸。
  他柔声安慰道:“阿渝,都过去了,以后我会好好疼你。”
  她抹了抹眼泪,神情恢复了自然,“我还没讲完。”
  “好,你继续讲,我听着在。”
  她缓缓阖上眼皮,回忆袭来。
  嗓音蓦然变得空灵飘渺,“我三爷爷住的那间房子,供着我奶奶前面的那个哥哥。”
  “为了生三爷爷,龙婆让我太奶奶继续把,装有骨灰跟胎头灰的舍利瓶。 ”
  “供奉在家里的神龛上,享受百年香火,再把他送走。”
  陆伯尧挑了挑眉,脸上有种一言难尽的表情。
  但他保持着良好的听众心态,一语不发,静静听着她精彩的讲诉。
  “我五岁的时候,奶奶带我去老房子玩。
  我三爷爷那时候天南地北的跑,没时间看管老房子,但房子的门要经常有人开一开。”
  “而且也要有人长期给神龛供奉香火。”
  “老房子门口有一亩地,我奶奶在地里种了点庄稼。”
  “她让我就在门口坐着吃冰棍,等她忙完就回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