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遛狗战法

  知画侧身躺在一边,喃喃道:
  “不知道王爷下次出行,还要不要我们伺候了。”
  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清楚,沉默,是最好的答复。
  泾阳,厉兵秣马。
  尉迟敬德早就准备好,与突厥大干一场。
  李绩带着人在二十三日,赶回泾阳。
  一进门,就哈哈大笑。
  李代见李绩心情如此好,猜想游击战肯定是成功了。
  “王爷真是天纵奇才,这是末将的真心话。”
  李绩满眼都是笑意。
  李代也很开心。
  “李大人,是不是占了大便宜?灭敌一万?”
  李绩摇了摇头,笑着说:
  “具体灭敌多少,不太清楚。不过,据将士们猜测,一万五千人,只少不多。”
  “另外,突厥折损的马匹粮草。不计其数。突厥人这几天,都快被我们折磨疯了。”
  “逃也逃不掉,打又打不着,睡也睡不好,天天跟在后面吃土。”
  “哈哈~~老夫喜欢王爷的遛狗战法。”
  李绩原来是个喜欢乱起名字的主。
  李代也不纠正他,游击也好,遛狗也罢,泾阳大捷已是必然。
  尉迟敬德兴奋的跳起来。
  “接下来,就看我的吧!”
  李代笑着说道:
  “大总管,莫急。”
  “王爷,轮也该轮到我了。”
  尉迟敬德很想立功。
  “大总管,没说不让你去,只是让你等一等。”
  “王爷,还等什么?突厥人都被李大人遛了四天,早就疲惫不堪,现在出击,正好杀之。”
  李代依旧笑着解释。
  “大总管,你说,一个人又累又饿,终于可以休息了,他接下来,会做什么?”
  尉迟敬德:“吃饱喝足睡觉。”
  李代哈哈大笑。
  “等突厥人睡着了,大总管再去,不更好吗?”
  尉迟敬德和李绩仔细一琢磨,相视大笑起来。
  王爷真阴险,不过我们喜欢。
  熬过夜,加过班的都知道。
  非正常睡眠,一旦睡着了,使劲抽他的脸,他都没反应。
  二十四日一早,尉迟敬德带着人马出击了。
  不到中午,便赶了回来。
  这一仗,俘虏突厥三万多人。
  斩杀敌将阿史德嚜啜,杀敌一千多人。
  突厥突利可汗执失思力,见势不妙,紧率几百亲卫逃脱。
  泾阳道大捷。
  于此同时,洛阳刺史张亮,带领两万五千人马,赶到了长安。
  灵州李靖,不出三日,也将赶回。
  长安危局已解。
  刚登基不足一月的李世民,恨不得将突厥寝皮食肉。
  然而朝中老臣,却将突厥此次入关,归错于李世民。
  甚至造谣,这就是杀兄弑弟,囚禁生父的报应,是上天对李世民的惩罚。
  朝中,对李世民虚与委蛇,阳奉阴违之人,比比皆是。
  北衙十六卫里,更有不少中高级将领,对李世民的旨意,采取听而不为。
  李世民想歼灭突厥主力的梦想,难以实现,就此破灭。
  李世民在显得殿,不禁仰天长叹。
  “大好局面,付诸东流。儒夫懦夫,夫之贼乎!”
  八月二十八日,李世民马踏渭河便桥。
  高士廉、房玄龄、周绍范、安元寿、李孟常紧随其后。
  桥上,李世民大骂突厥可汗颉利与执失思力二可汗,背信弃义,卑鄙无耻。
  双方大军严阵以待,大有一碰双飞之势。
  便桥之上,无人知道二人最后说了些什么。
  八月三十日,突厥退兵。
  自此一场兵祸,消弭无踪。
  显德殿里,李绩和黑敬德,正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讲述泾阳大捷。
  李世民常常听着听着,就哈哈大笑起来。
  “陛下,福王爷真是天纵奇才。”
  “王爷创造的那个减速带,对马匹士兵无效,但对运送粮草的车辆来说,简直堪比灾难。”
  李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车辆行驶在减速带上,不停的颠簸,就跟王老二的手一样,哆哆哆...”
  “捆绑粮草的绳索,一旦被颠开,粮草便散落一地。”
  “突厥人因此,一路上,忙个不停。”
  “而我军,就在这时,给他们再添点乱,那叫一个热闹。”
  “哈哈~~~还有王爷发明的遛狗战法……”
  别说古代的木轮马车。
  就是现代减震良好的汽车。
  在减速带上驶过,也得浑身颤抖。
  尉迟敬德也不甘落后,讲起泾阳大捷来,也同样吐沫横飞。
  “陛下,王爷让末将,等突厥人睡熟了再出击,简直是神来之笔。”
  “陛下,您是没见。微臣一到突厥营地,都看傻了。”
  “只见一群猪,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末将直接走过去,抬脚随便踢,突厥人一点反应都没有。”
  “居然有的还说,‘别闹,再睡一会。’实在是笑死微臣。哈哈~~~”
  殿中群臣也跟着哈哈大笑。
  今天的显德殿,和往常不一样。
  今天出现在这里的,都是天策府的老人。
  都是自己人,说起话来轻松了许多。
  “李代呢?他也是朕的功臣啊,怎么没来?”
  李世民有点想念这个,心眼多到往外流的儿子了。
  李绩出声言道:
  “陛下,福王殿下给长孙娘娘请安去了。”
  李世民笑了,子孝恭亲,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李代的行为,很得君心。
  该立后了,长孙娘娘不如长孙皇后好听。
  另外,论功行赏,以示君恩的时候,也差不多到了。
  寒了属下的心可不好。
  正好,顺便清理一下,朝堂上的二椅子。
  一个屁股想坐两把椅子,也不怕屁股被打成八瓣。
  臣子们的赏赐好说,论功行赏就是了。
  可李代怎么赏赐。李世民有点犯难。
  主要李代的功劳太大,单不论泾阳道大捷,是他谋划的。
  就突厥的入侵计划,也是李代洞察先机。
  才让整个事件,没发展到控制不住的地步。
  这对刚登基为帝的李世民来说,不亚于救他一命。
  如果按照他和李代事先的计划,只赏赐一座府邸的话,绝对万万不够。
  这个时候,李世民很想听听李代自己的想法。
  于是,李世民在散朝后,也跑来探望未来的--长孙皇后。
  李代正跟长孙皇后,大夸秦岭风光。
  云山雾霭,碧波如海。一步一景,巧夺天工。
  天然的氧吧,对呼吸系统的疾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李代不会治病,熟悉的中药,几乎都在鸡汤里。
  李代只能劝长孙无忧,多出去走走。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身体也许会好很多。
  李世民的到来,打断了母子之间的谈话。
  等长孙无忧离开后,李世民开启了话匣子。
  也让李代彻底明白,李世民渭水之盟的无奈。
  “即使灭掉突厥主力,朕手中也将,再无可用之兵,介时,大唐分崩离析,朕该如何面对?”
  李代很理解也很了解。
  李代努力了这么久,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历史没有变,依旧按照时间的轨迹,滚滚前行。
  渭水之盟,李世民实乃情非得已。
  想想也是。
  李世民在前面打生打死,该死的阴谋者,投机者,反叛者,在后面摘桃子。
  给谁也不能干这傻事。
  攘外必先安内,李世民想灭突厥,一雪前耻。
  就需要把内部的垃圾,清理出来,一一消灭。
  这也是李世民对李代,说这么多话的原因。
  毕竟李代,还肩负着鱼饵的使命。
  儿子不是白认的。
  王爷不是白封的。
  馅饼不会自己掉下来。
  “李代,朕允你开府建衙如何?”
  李代觉得李世民想杀人想疯了。
  现在能开府建衙的只有太子李承乾。
  直到李世民对李承乾失望透顶后,才允了李泰建文学馆。
  可那是贞观十年,才发生的事。
  让李代开府建衙,这不是没事找事嘛!
  “留给朕的时间不多了。”
  李世民这话说的李代很别扭。
  好像终场哨,马上就要吹响似的。
  “朕也觉得这决定,过于激进。可朕真的等不及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