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改变粮食结构

  穷人乍富,说的就是李代。
  事情还没怎么地呢,支票倒先开上了。
  李代的行为,显得非常幼稚可笑。
  却让李世民夫妇二人,倍感欣慰。
  孩子有孝心,哪怕开的是空头支票,做父母的一样开心。
  李代觉得机会难得,趁李世民高兴,把粮食问题,与李世民好好说一说。
  “父皇,儿臣有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说?”
  李代少有的严肃,让李世民不由得也重视起来。
  “朕是你父皇,没什么不能说的。”
  李代觉得还是直截了当,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更好。
  所以没做任何铺垫,直接说道:
  “父皇,我大唐地大物博,可食用的物产不知凡几。”
  “儿臣觉得,不应该只盯着田地里的农作物,应该把江河湖海,山林畜牧,都发展起来。”
  “这样百姓的吃食,不仅可以丰富,百姓的收入,还可以提高。”
  “儿臣觉得利国利民,所以想问问父皇,是否可行?”
  李世民凝思片刻,沉声说道:
  “皇儿,你有所不知。朝廷为了能多打粮食,一向鼓励农民开荒种粮,三年免赋。”
  “尽管如此,粮食依旧不够食用,百姓不得温饱。朕岂敢让农民离开土地,跑去河里,只顾抓鱼呢!”
  李代讶异道:
  “儿臣没让农民离开土地啊?”
  李世民笑了。
  “你是没说,但农民一定会离开土地。个中缘由,你仔细想想?”
  李代摇了摇头:“儿臣的意思是,农民在农闲时,可以搞些副业赚钱,没让他们不种地啊?”
  李世民哈哈大笑:“副业轻轻松松,赚的钱比种地还多,换了你,你还会回去种地吗?”
  李代有些丧气,“就不能找个平衡点,让农民既会去种地,又能搞点副业赚钱吗?”
  李代是真心觉得农民辛苦,想让百姓活的好一点。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比没有强。
  李世民觉得李代的话,很有道理,可平衡点怎么找,却没有一点头绪。
  问题是李代提出来的,不知道李代,有没有好的想法。
  “皇儿,如果此事由你来做,你打算怎么办?”
  李世民的眼里,满是期盼,他一直想要治下百姓,吃饱穿暖,开创大唐盛世。
  所以对能够解决百姓温饱的建议,都格外重视。
  “儿臣觉得,有条件的小山林,不缺虫草,可以散养一些家禽,水源丰盛之地,不仅可养家禽,还可养鱼虾。”
  李代说到这里,忽然想起,产量增加或许不易,但可以增加品种啊!
  “父皇,我大唐人杰地灵,一定还有好多,未被发掘的物种。假若对其统计整理,不仅可以找到许多食物,说不定同一块田,可以有两季收获。”
  李代说这话的时候,跟打了鸡血似的,分外激动。
  李世民听得,也激动万分。
  “那要如何统计整理呢?”
  李世民这是逮见不要钱的了,可着劲儿地追问李代。
  “各州各县,一定有喜欢四处游历,猎奇猎鲜之人。父皇只需要将他们找来,定有解决之道。”
  “不错!”李世民太高兴了,李代这个提议,是现有条件下,成本最低的。
  “皇儿,你可知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谁不知道。后世堪称陆地神仙的人物。
  李代的眼里满是星星,闪闪发光。
  “药王孙思邈,他就是皇儿口中,喜欢猎奇猎鲜之人。为父这就下旨,召药王入宫。”
  “父皇,一人智穷,二人计短,众人拾柴火焰高。儿臣建议父皇,招天下擅此道者,共研此事。短则一年,长则三年,必可成书。”
  古人讲求着书立说,流芳百世。
  书的诱惑,对古人来说,不是一般的大。
  李世民收集算学着作,也是想整理成书,流传千古。
  现在,李代又给李世民一个,着书立传的契机,李世民岂有拒绝的道理。
  当即下旨,召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进宫面圣。
  李代功成身退,他可不想再被人追着,问个不停。
  李代离开后,李世民逐渐冷静下来。
  仔细回味李代的言语,笑着对长孙皇后说道:
  “小妹,你觉得李代的才学咋样?”
  长孙皇后笑着回答:“似乎比初次见时,文雅多了。”
  李世民笑了笑。
  何止文雅,臭小子吐出的词,老子都没听过。
  也不知道,臭小子跟谁学的。
  难道真是天才?
  天才会不认字?
  李世民拿起李代的图画,上面连一撇一捺都没有。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注意到,李代握毛笔的手,跟鸡爪子似的。
  不像是握毛笔,更像是握了根签子。
  李世民摇了摇头。
  臭小子有秘密啊!
  长安的冬天,天黑的也很快。
  怀儿和高慧真等在殿外,都快睡着了。
  眼见李代终于出来了,赶忙一左一右,上前见礼。
  “王爷。”
  车子被留在了宫里,还好马匹还在。
  李代笑着对二女说:“慧真,你和怀儿上马,我们这就回府。”
  二女死活不肯,李代只得强下命令,再拖拉下去,谁都别想回了。
  等三人回到王府的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下来。
  李代刚进王府,就有杂役上前禀告说,王府来了位客人,已在厅房,等了王爷两个时辰。
  王府新任总管王仲叔,正在客厅招待。
  此人好耐心啊,换成李代,早就走了。
  高慧真去马厩栓马,李代带着怀儿,迈步走向客厅,待李代坐定,王仲叔才转身离去。
  “小的马周,冒昧拜访,请王爷见谅。”
  李代抬眼打量来人。
  只见此人,身形消瘦,一席粗布麻袍,氤氲透光。
  其间,隐隐有丝线缝合之痕。
  一双矮帮楔口布鞋,早已分不清是黑色,还是灰色。
  身量不高,三等残废,但站姿挺拔,隐露傲然绝世之锋芒。
  三绺黑须,挂在二十五六岁黝黑的脸上,堪抵胸口。
  “你就是马周?”
  李代审视的眼神,让马周想要离开,李代问话的语气,让马周更想离开。
  “不错,小人就是马周,如假包换。”
  李代一愣,这人怎么这么大的怨气,小爷是抢你家媳妇了?还是刨你家祖坟了?
  马周,一代贤相,历史有名。
  李代不过有些惊讶,马周竟然会拜访自己,只想再次确认一下罢了。
  怎知自己一句问询,居然引发马周这么大的反应。
  人就不能惯着,给点好脸色,就想开染房。
  “你求见本王,所为何事?”
  李代把小脸一黑,沉声问道。
  “宾王听闻福王殿下,今日起招贤纳士,所以过府自荐,未曾想,却等了殿下如此之久。”
  “宾王是谁?”
  马周脸黑的发紫,甚至觉得,就不该拜访李代。
  从李代进门,就一直在羞辱自己。
  先是灼热的目光,后用调侃的语气。
  马周人穷志不穷,这样的王爷,不值得辅佐。
  “小人是马周,宾王是小人的字,宾王也是小人,王爷可有疑问?”
  这话说的犹如油锅爆豆,噼噼啪啪。炸得李代哭笑不得。
  马周的脾气这么大的吗?怎么跟吃了黄豆似的。
  李代决定逗逗豆豆。
  “你想在我这里找个活干?你会吹拉弹唱,还是会渔猎耕樵?”
  马周嘴角抽搐不停,手指哆嗦着指向李代:
  “殿下贵为王爷,安敢有辱斯文?”
  李代不解,不就开了个玩笑吗?
  怎么就有辱斯文了?
  却不知,吹拉弹唱属于下九流的行当,渔猎耕樵也非常人所为。
  在当世士大夫们的眼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李代把读书人,和下九流放在一起,不是有辱斯文还能是什么?
  马周也是读书人,并且一向自诩清流上品,德才兼备。
  又怎堪李代如此折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