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战之果

  尉迟敬德本想走,却被李代留了下来。
  “赵德仁,你带上本王的印鉴,在天黑之前,想办法混入豳州城。”
  李代取出豳州刺史印鉴,交到赵德仁的手中。
  “进去之后,莫要轻举妄动。只待罗艺出城之时,速联系其副将杨芨即可,之后见机行事。”
  “诺!”
  赵德仁揣好印鉴,转身离去。
  帐中只剩李代二人。
  尉迟敬德问道:“王爷留下末将,莫非有要事吩咐?”
  李代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尉迟敬德不解,跟着李代走出大帐。
  李代手指豳州,对尉迟敬德言道:
  “鄂国公,你说罗艺会出城迎接蜀王吗?”
  尉迟敬德同样望向豳州,陷入沉思。
  这个问题,真不好回答。
  谁也不知罗艺如何想,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末将不知。”
  “若罗艺不出,难道我们真要攻城吗?”
  尉迟敬德看向李代。
  “王爷不是已做好安排?”
  李代摇了摇头。
  “所思所做,皆以罗艺出城为前提。罗艺不出城,则尽数废也。”
  尉迟敬德想了想。
  “王爷是在赌罗艺会出城?”
  李代转头看向尉迟敬德,面露微笑。
  “鄂国公,小王不是赌他会出城,而是他一定会出城。”
  尉迟敬德见李代一脸嘚瑟,不禁有些好笑。
  “末将洗耳恭听,愿闻其详。”
  李代哈哈大笑。
  “当今陛下曾经考教于我,问罗艺此人之长短。小王答曰莽夫耳。”
  尉迟敬德见李代有如此信心,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
  “既然王爷说他是莽夫,那他定是莽夫,不足为虑。”
  李代突然不会笑了。
  马屁拍的太响,李代的脸有些疼。
  “鄂国公一向如此?”
  尉迟敬德面露疑惑。
  “王爷此言何意?”
  算了,又是一位实力派演员。
  李代心道。
  要是在大唐搞个影业公司,没准能赚大钱。
  都不需要培训,就有大把的演员可以挑选。
  “鄂国公,传闻毕竟是传闻,小王想听你说说,罗艺此人的详细情况。”
  尉迟敬德晕了。
  详细情况。
  这能说的可就太多了,要从何说起啊!
  “罗艺祖父是……”
  “停。”
  李代瞟了一眼尉迟敬德,想在他的鼻梁上留一块白。
  真能扯啊!
  还罗艺的祖父,你咋不从,罗艺的祖宗是只猴说起。
  “鄂国公,罗艺可有朋友?为人如何?”
  李代觉得,还是自己问的具体些好。
  免得罗艺十几个小妾,一会儿也从尉迟敬德的嘴里,跑出来卖弄风骚。
  尉迟敬德沉吟片刻道:
  “王爷,亲戚算吗?”
  李代也不知道亲戚算不算朋友。
  “先算吧。”
  “中书侍郎文彦博,没了。”
  没了?
  李代震惊了。
  俗话说的好,一个奸臣三个帮。
  咋就文彦博一人。
  秦琼呢?
  秦琼不是他家亲戚吗?
  罗艺咋混的这么惨?
  史书有云,罗艺最多欠了秦琼一毛钱。
  除此之外,没有半毛钱关系!
  李代这是小说看多了,自己哈皮了而已!
  尉迟敬德见李代一脸震惊,拢了拢词句,继续解释。
  “罗艺有个弟弟叫罗寿,兄弟有隙,早不往来。”
  “薛万钧、薛万彻俩兄弟,被封为永安郡公和武安县公后,也不怎么往来。”
  “他曾经和刘黑闼有旧,刘黑闼派兵打过他。”
  “他和窦建德有旧,窦建德也打过他。”
  “他曾经有个好朋友,名叫高开道,背地里捅了他一刀,出卖了他。”
  “这三个人,现在都挂了。”
  李代越听越上头。
  一个两个离开罗艺,还可以找找借口。
  闹得众叛亲离,那就是罗艺自己的问题了。
  一个人朋友的多寡,不仅仅取决于权力地位,万贯家财。
  人格魅力才是关键。
  树倒猢狲散,说的就是罗艺这种,缺少人格魅力的人。
  其实,罗艺还是有些忠心的属下。
  只不过尉迟敬德没说,李代不知道而已。
  至于尉迟敬德为什么没说,因为已经没有说的必要。
  那些人,在李世民讨伐刘黑闼的时候,都死光了。
  李代听完尉迟敬德讲述。
  对拿下罗艺,更有信心了。
  “鄂国公,有件事还需要麻烦你。”
  “王爷尽管吩咐便是。”
  “小王的手下,都派出去了。这剩下的兵马,还需鄂国公出面坐镇指挥。”
  尉迟敬德不解。
  “那王爷你呢?”
  李代呵呵一笑。
  “江山如此多娇,小王自然想四处走走看看呐。”
  尉迟敬德的脸,更黑了。
  王爷怎么一阵阵的抽风。
  刚正经一点,又不着调了。
  “王爷,想要游玩不是不可以,能不能等解决了罗艺再玩?”
  李代觉得尉迟敬德的话,很有道理。
  “慧真~~慧真~~去打两只野味回来,小爷就不出去了。”
  尉迟敬德和高慧真,看向李代的眼神里,充满了鄙视。
  如果鄙视也分等级的话,此时的李代,一定处于链条的最彼端。
  ………………
  长安城中的气氛有些紧张。
  长孙无忌的赵国公府,最近几天,一直是车水马龙,访客不断。
  和世家扳过手腕之后,朝廷终于打探出了对方的打算。
  一切和长孙无忌推算的一样,果然是因为科举。
  世家认为,朝廷选拔人才,察举制和中正制就足够。
  没必要搞什么科举,纯属多余。
  三种制度并存,更是无稽之谈。
  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
  皇帝李世民出身陇西关中,是陇西李氏的一支。
  各大将军国公,大多也是陇西关陇门阀的人。
  各大世家乃同气连枝。
  大唐的锦绣河山,不用自家人守护,还能指望外人帮你守?
  事情的原委,反映到李世民这里。
  李世民勃然大怒。
  “一群跳梁小丑,安敢欺朕!”
  “前隋因何而乱,世家之谋也!”
  “朕之国策,岂容小人置喙。”
  “朕之大唐,岂容国贼觊觎。”
  “辅机,关门,放盐!”
  “朕要用盐,淹没他们,腌死他们。”
  “腌出他们的骨血,把他们统统腌成人干!”
  帝王之怒,咸透长安。
  长孙无忌坐镇赵国公府,指挥若定。
  工部积攒的食盐,如雪花般,撒向长安的各个角落。
  长安盐价,崩!
  一时之间,投机倒把的商人,自绝自缢者无数。
  食盐七日之战,以世家一方完败结束。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撒向人间的时候。
  长孙无忌,早已将完整的情况,汇报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大喜过望。
  “辅机,如今盐价几何?”
  “一石只需二百文。”
  “嘶~~~~”
  李世民害怕了。
  盐价压地太狠了,低到不值钱的地步,可不是好事。
  “为何价钱压得如此之低?”
  长孙无忌兴许是跪坐的时间太久,稍稍挪了挪屁股。
  换了个姿势跪坐。
  也多亏他长地瘦,换个胖一点的人,两条腿怕是早没了知觉。
  “陛下,自长安盐价上涨以来。各地盐商,偷偷运到长安的食盐,不计其数。”
  长孙无忌又挪了挪他的屁股。
  “先藏于长安附近,再找机会,私运进长安。”
  “所以,在朝廷出手之前,长安食盐,早已量如山海,多如牛毛。”
  “只要价格不破,这些人就能一直有钱赚。”
  “多亏陛下明察秋毫,命不良人私下卖盐于民。百姓虽有些许损失,但尚可承受。”
  听到这里,李世民乐了。
  多亏的不是朕,是李代那个臭小子啊!
  要不是李代的建议,朕如何知道,朝廷也可以偷偷贩盐呢?
  此举,不仅免除百姓不小的损失,还真把世家给逼出来了。
  李世民偷乐的表情,让正受折磨的长孙无忌,感到很不爽。
  “陛下,此役朝廷虽胜,但世家的损失,并不大。”
  长孙无忌的话,让李世民大感意外。
  “怎么可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