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一印象

  李世民对朝臣们的心思很清楚。
  太子李承乾,能够得到朝臣们的拥护和喜爱。
  李世民也乐见其成,更愿意鼎力成全。
  于是,开心的笑道:
  “就依众卿所言,命太子高明为宣慰正使。”
  “谏议大夫尚书左丞魏征,左屯卫大将军程咬金二人为副,即刻前往灾区赈灾。”
  “户部尚书刘政会,火速征调钱粮,以备所需。”
  “并选址安置流民,以免发生骚乱。”
  “通令河东、淮南,巴蜀三地,火速运粮进京。”
  “朕希望朕之大唐百姓,都能得到妥善安置。”
  “你们明白吗?”
  李世民一呼百诺,众臣纷纷离去,各自准备。
  李承乾的太子府里。
  陆德明,李纲,孔颖达,正与李承乾商量着什么。
  而李承乾,却表现出极不耐烦的样子。
  不停的磨蹭着自己的屁股,嘴里还啰里啰嗦,不停的嘀咕着。
  “本宫为何要去?”
  “孤不想去,孤不去。”
  李纲耐着性子,对李承乾好言劝道:
  “太子殿下,如今蜀王,福王,齐王,均已在外历练。”
  “福王与蜀王,更是直接平灭了罗艺的反叛。”
  “再加上前段时间的功绩,福王如今之盛名,大有甚嚣尘上之势。”
  “假若太子殿下,依旧毫不作为的话。”
  “您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恐怕比之福王,将大不如也。”
  “太子殿下,您希望如此吗?”
  孔颖达也在一旁连连劝说道:
  “太子殿下,此次渭河暴涨,河水倒灌,正是上天赐予殿下的好机会啊!”
  “只要把此次赈灾之事,完美解决。”
  “太子殿下的声望,必能盖过诸位王爷。”
  “哪怕是福王,也远不如也。”
  “太子殿下,机会难得啊!”
  李承乾嫌弃的撇着嘴道:
  “可洪灾一过,往往伴有疫病。孤……”
  李纲对李承乾微微一笑道:
  “无妨,臣虽老迈,但与太子走上一遭,也是可以。”
  陆德明在旁边急忙劝说道:
  “少师不可,怎敢劳烦少师亲赴灾区。”
  “不如就让学生陪太子去吧。”
  “学生必会护得太子周全。”
  孔颖达觉得陆德明抢了太子的台词,不屑的撇了撇嘴。
  李承乾也对陆德明的表现很不满。
  尊师敬老,本该是孤来表现的,你嘚瑟个屁。
  事情既已敲定,李承乾起身前去给母后请安。
  因为李承乾觉得,远行还是坐房车的好。
  虽然李承乾不喜欢李代本人。
  可李代制造出来的东西,李承乾却都很喜欢。
  尤其是房车,坐着就是舒服。
  所以李承乾,想借长孙皇后的房车一用。
  皇后寝宫内,李承乾说明了来意。
  长孙皇后听后诧异万分。
  “高明,母后的銮驾岂是你能坐的?”
  “你就不怕你父皇责罚于你吗?”
  李承乾撅着小嘴,手里不停的摆弄着茶碗说道:
  “房车又不是母后真正的銮驾。”
  “再说,母后把房车送与儿臣,不就没问题了吗?”
  长孙皇后,失神的看着自己,一直心爱的大儿子。
  一时之间,无法释怀。
  继子想着法的给自己送东西。
  又是香水又是蛇油膏的,对了,还有半截裤腿。
  亲儿子却想着法的问自己索要东西。
  到底哪一个才是自己的亲儿子?
  “好吧!既然你喜欢,你就拿去好了。母后会与你父皇说明的。”
  长孙皇后,最终母爱使然,满足了李承乾的心愿。
  看着兴高采烈的李承乾,坐着马车渐渐远去。
  长孙皇后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
  经过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李代终于抵达了灵州。
  灵州,地处黄河东岸。
  地势平缓,水系发达。
  刨去黄河不说。
  龙溪江,滔江,资江等支流,横贯其间。
  秦汉之时,建造的三大干渠,使得农田灌溉,更为方便。
  灵州湖面广阔,牧草丰富,阡陌纵横。
  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如今,虽是初春。
  却依然显露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好一片大好风光,好一片田园诗画。
  李代从来没有来过这边。
  即便是在没穿越前,也没有来过。
  原本以为靠近蒙古高原,毗邻沙漠的灵州,会很荒芜。
  怎料亲眼见到的,竟然是堪比江南水乡的美景。
  不禁艳羡道:
  “原本以为李靖是在灵州吃土。”
  “怎知却是躲在这里享福。”
  “好不叫人羡慕。”
  李代的话,传到卫国公李靖的耳朵里。
  李靖却只是微微一笑。
  早就听闻福王殿下不着调,听他今日之言,果真如此。
  只因风景好,边把卫戍边关的苦差事,说成享福。
  除了福王李代,也是没谁了。
  卫国公李靖,此时正在府中等候。
  只待李代等人接近府邸之时,才起身前去迎接。
  不是李靖要耍大牌,是因为李靖有自己的顾虑。
  必须在李代等皇子面前,不得不耍大牌。
  李靖出身和李世民一样。
  也是陇西李氏出身。
  不过陇西李氏分四门,李靖出身在李氏杨门而已。
  在李靖看来,李世民此人心思极重。
  能对自家兄弟的后人,做到赶尽杀绝的人。
  手段也必是狠辣。
  当然,帝王者,必异于常人。
  所行之事,也必与常人有别。
  李靖认为李世民行事狠辣,也许在李世民看来。
  却是作为一名帝王,再正常不过的操作罢了。
  李靖看不惯,是李靖自己的事情。
  所以,李靖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
  做起事来,一向是谨小慎微,切勿留下把柄于人。
  这也是他宁愿独守灵州,宁愿面对豺狼突厥。
  也不愿返回长安,面对大唐权贵的原因。
  人生在世,要想被人彻底遗忘,除非是个窝囊废。
  还不能太窝囊,窝囊到极致,让也很难让人忘记。
  李靖作为大唐一代军神,就算把自己埋进尘埃里。
  都能被人掘地三尺找出来。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人在朝堂,身不由己吧!
  双方会面,李靖上下打量了一番李代。
  除了脸上的微笑,让人觉得格外亲近以外。
  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反倒是蜀王李恪,让李靖眼前一亮。
  浓眉大眼,鼻挺口方,身材健壮,挺拔如松。
  这才是皇帝的儿子。
  这才是皇家子弟,该有的样子。
  哪像李代,栽栽愣愣,斜里歪垮的。
  和仪表堂堂,一个毛边都沾不上。
  哪像一位皇子,更像是一盲流才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