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假设又来

  心不甘,情不愿。
  李代磨磨唧唧的来到帅帐。
  对于这位惫懒的王爷,苏烈也只能笑脸相迎。
  “王爷,您请坐。”
  左手第一的位置上,放着李佑的屁股。
  右手第一的座位上,放着李恪的屁股。
  李代左右瞄了瞄。
  发现坐在谁的身边,都不会让他舒服。
  于是,随手指了指,裴天啸的旁边说道:
  “小王就坐这里吧,离门口近一点,空气能稍好一点。”
  帅帐中的人,有一个,算一个。
  听闻此话,都愣住了。
  古人安排座位讲究的很。
  是一定要按照尊卑贵贱,按照顺序排坐的。
  这就是儒家讲求的规矩。
  俞矩了规矩。
  不仅会被人嘲笑,还会被人告以大不敬之罪。
  李代这样做,明显太过随意,不合规矩。
  “王爷……”
  李代摆了摆手,“无妨,就这儿了。”
  这些破烂规矩,在李代眼里,连狗屎都不如。
  况且,他的脸皮又堪比城墙。
  他会在乎别人的嘲讽吗?
  他会计较别人的弹劾吗?
  苏烈见李代坚持要坐在那里。
  只得无奈的示意亲卫,给李代搬了把凳子。
  苏烈妥协了,李佑可不想就这么算了。
  “六弟,贵为皇室子弟。”
  “更要以身作则,按规矩办事。”
  “你屈尊降贵,甘愿居于人尾。”
  “是否已将皇家之身份,放诸于脑后乎?”
  哎呦!我去!
  整天就知道胡作非为的人,居然还***乎上了?
  要不是小爷的武功,还没有练好。
  小爷我乎不死你!
  “既然如此,小王我不坐了。”
  李代说完,果真站起身来,踱步到苏烈的桌案旁。
  “小王站在这里,总可以了吧?”
  李代的行为,看的苏烈是眉毛乱舞。
  这个位置,还真没人站过。
  亲卫的位置,一般都在身侧靠后的位置。
  而书记官,坐的位置要稍远一些。
  李代往桌案旁边一站,颇像衙门里的师爷。
  仿佛随时等候他的吩咐一般。
  这怎么能行?
  苏烈连忙站起身来,将李代迎进桌案里面。
  “给福王爷搬把凳子过来,与本帅一同就坐于此。”
  “不用了,小王站着就行,坐着不舒服。”
  实在是苏烈人高马大,所用的桌案也高高大大。
  李代站着,多少还能露出一个人头。
  要是坐下了,连头上的发冠都露不出来。
  就这样吧,说正事要紧。
  “本帅认可齐王所说,不知诸位可有不同见解?”
  齐王和大帅的意见都统一了,谁还敢有不同的意见。
  是以众将皆点头称是。
  “福王爷,您可有别的想法?”
  李代脸上露出一个甜甜的微笑。
  “没了,小王没有任何想法。”
  微笑很甜,但这个笑容,李恪却十分熟悉。
  当初李代在王府算计他的时候,李代就是这样笑的。
  如今再次看到一模一样的笑容。
  让李恪又有了那种,被李代算计的错觉。
  李恪觉得李代,一定有与众人不同的想法。
  可李代为什么就不想说呢?
  上次不是夸夸其谈的说了好多吗?
  这一次为何又闭口不谈呢?
  李恪想不明白,禁不住开口问道:
  “六弟,你若有别的想法,还请言明。”
  “身为皇子,当以天下为重。”
  李代深深的看了李恪一眼,仍旧笑嘻嘻的说道:
  “真没了,小王要是想到了,能不说吗?”
  什么叫以天下为重?
  小爷做了那么多事情,还没有以天下为重吗?
  天下是百姓的天下,也是小爷的天下。
  把话说的那么重。
  是想让旁人觉得,小爷是个不负责任的人吗?
  你以为,所有人的眼睛,都是瞎的吗?
  李代原本还以为,李恪真的是位君子呢!
  未曾想,居然会用言语陷害于他。
  李恪犹未觉得自己说错了话,让李代误会了。
  急匆匆说道:
  “六弟,你智计百出,三哥亦是自叹弗如。”
  “你再仔细想想,兴许真能想到点什么?”
  李恪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
  李佑要是不说点什么,都对不起他的人设。
  “上次他能猜到,突厥人袭扰灵州之事。”
  “兴许只是撞对了而已。”
  “现在让他再分解言说,怕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毕竟人的运气,也不是一直都那么好运。”
  李佑一发言,李代和李恪,俩人同时浑身痒痒。
  咋就那么不爱听你说话呢!
  你不说话能死吗?
  真是十二万分的怀疑。
  李佑就是李世民,派来折磨他李代的唐僧。
  叽叽歪歪,腻腻歪歪。
  既恶心人,又膈应人。
  原本不想多言的李代,瞬间就被降了头。
  “小王本不想多说,毕竟那只是小王的猜想,做不得数。”
  “不过,既然二位哥哥和诸位将军,都想听小王解说一番。”
  “小王满足了你们,也就是了。”
  李佑本意是不想让李代说话。
  哪知他几句嘲讽的话,居然把李代给请了出来。
  这事闹的,是哑巴吃黄连,李佑嘴里说不出的苦。
  激将容易,请将难。
  苏烈和李恪二人对于此话,此时此刻深以为然。
  前面费劲口舌,李代就是推脱不语。
  现在好了。
  让齐王一顿数落,居然自己就跳了出来。
  要知道可以如此省事,本帅(本王)早这么做了。
  “诸位将军,上次小王就说过。”
  “突厥人对灵州,并非势在必得。”
  “而是要依照形势变化,而变化。”
  “我们以不变应万变,本是最好的选择。”
  “但,假如突厥人不围灵州,改为围攻我们呢?”
  “不知诸位,可有应对之法?”
  听闻此话,众将并未有任何慌乱。
  石峡的地势,不比灵州差。
  而且有黄河和山脉作为依托。
  突厥人想围也围不住。
  众将如何想,李代不想问,也不想知道。
  因为李代接下来的话,更让众将吃惊。
  “在灵州与石峡之间,平原之上。”
  “寻一处地利之所在,突厥人在此设置一条防线。”
  “只需少量兵马,便可阻挡我军归途。”
  “而对面的一万突厥兵马,则绕行至灵州。”
  “此时的突厥人,合兵一处,便有了进攻灵州的实力。”
  “届时,我军又该如何应对?”
  李代说完,不顾众将正处在沉思当中。
  又戏谑的说道:
  “小王只是假设,假设,当不得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