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章 1467裁撤

  魏广德下江南,根本就不是来解决杭州之事的
  按照锦衣卫密报和南京的奏疏,内阁连同九卿会议其实已经定下解决办法,巡抚吴善言革职,张佳胤接替其职位稳定地方
  至于处置失当的兵备道副使张文熙也会在之后被降职调任,不能继续委以大任了
  说白了,在朝廷重臣眼里,平息事态,把事儿解决了就是大功一件,没办好就是有失体统,尸位素餐
  至于办好了事儿会不会传到京城,他们是不考虑的
  委以地方重任,要的是他们能维护好地方的安宁
  出了事,自然就是他们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官员都喜欢捂盖子的原因,都不希望在自己制下出事儿
  遇事那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其实都是上面人处理事件的态度决定的,他们不会去管是非功过,他们只看结果
  所以一些人指望把事儿闹大了,引得更高层关注,似乎就能获得“公平”处置,其实是想瞎了心
  根本不存在的,就好像魏广德来到码头,什么都不问,先把人拿下再说
  剩下浙江需要更换的官员,那都是张佳胤的事儿了
  稳定了浙江局势,他就有功,再出事儿他就是总背锅侠,全部都要扛起了
  在杭州最知名酒楼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接风宴后,魏广德就住进安排好的府邸里
  至于杭州府挑选送过来的花魁,魏广德这几天在船上疲倦的很,也没有要,一个人就睡了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锦衣卫杭州百户所就送来一份密报
  魏广德只扫了一眼,就直接撕掉揉成团
  浙江官员连夜拜会浙江巡抚,这不是基本操作,还需要锦衣卫侦查
  张佳胤要控制好地方,还不是要拉拢住一波人,否则孤家寡人还怎么玩
  吃过早饭,魏广德对随从吩咐道:“安排车轿,我去看看杭州九营”
  这次过来,魏广德主要就是要亲眼看看,才好最终定下他们的命运
  光是通过一些官员之口,魏广德可不敢全信
  在杭州城里,魏广德自然先去了杭州南北两处军营,这里驻军万人,是守卫杭州府城的主要兵力
  钦差仪仗进入杭州兵营,守门士卒肯定不敢拦,只能快速入营禀报
  不多时,营官就带着一帮将官出来迎接,在魏广德车轿前哗啦啦跪倒一片
  “都起来吧”
  魏广德下了轿子,大手一挥让众人起来
  “末将骆迁拜见阁老”
  将官起身后,营官出列再次向魏广德抱拳行礼道
  “骆迁,你就是这南营掌营?”
  魏广德看了眼骆迁,确实身材魁梧,看上去是个有功夫的
  战阵中,这类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之人,往往都是破阵好手
  打仗,说到底就是有把子力气就行,就能砸开对方的防御阵型,所谓一力降十会就是这样
  明清官兵打仗不行,其实主要和待遇有很大原因,都吃不饱吃不好,身体长期营养不良,如何能近身肉搏
  在想想唐朝陌刀队的传说,据说一个陌刀手的吃食相当于十个步卒,装备价值顶三套马具,可以说陌刀手完全就是用金子堆出来的
  没有绝对的力量,如何能做到“入墙推进,人马俱碎”,完全就是蛮力劈砍的打法
  魏广德此时环视一圈,好吧,京师兵马虽然依旧被克扣,可多少比卫所、营兵待遇好上一些,而杭州南营的兵马,魏广德一看之下多少有些失望
  身材瘦小,或许动作灵活,可是战场并没有腾挪空间,这样的兵打仗,除了做啦啦队、壮声势也就没其他作用了
  不过军队这一套,魏广德身为文官,还真不好过多干预,牵扯太多,圈子都固化了
  他能做的,就是挑选良将,打造几支强军用于对外作战
  “骆将军无须多礼,本官来此就是看看南营官兵
  听说你们和罗木营一样,都遭到吴巡抚克扣军饷?”
  魏广德先是安抚,之后才问出来意
  “回魏阁老,本营官兵本来就只能拿七成饷,前月上官传来消息,说再扣两成
  其实那里只是罗木营官兵,杭州各部都为此闹得很利害,末将也只是勉力维持局面不乱”
  骆迁说到这里再次低头
  魏广德看着他四十多的年纪,估摸着应该参加过嘉靖朝抗倭战争,于是又问了他的出身
  果然,戚继光营兵出身,因为战功得了赏升官
  至于小兵升官到把总其实就不错了,他能混到掌营,没花点功夫显示是不行的
  这里面或许因为背景,或许因为使钱,也可能得到赏识,总之想以小兵之功就升迁到掌营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之后呢?兵备道可把扣下来的两成饷银补发下来?”
  魏广德继续追问
  “前日已经把拖欠和本月饷银送来,还未下发”
  浙江这边也做了补救,只不过没用,谁也救不了他们
  “既然到了,就发吧本官,也想看看官兵们领取饷银的喜悦”
  魏广德淡淡笑道
  听到魏广德这么说,骆迁也不好推辞,值得拱手听命,当即传令召集兵卒在校场发饷
  “文书我看看”
  坐在营帐里,外面就是宽敞的校场,已经有一队队官兵在队官带领下进入校场准备领钱
  那是兵备道送来的文书,交接军饷用的,上面有兵备道和南营的关防,属于正式交接文书
  “是,阁老请过目”
  骆迁不敢怠慢,马上把文书双手递到魏广德面前
  “骆将军无须如此,我父兄早年也曾来过杭州助战剿倭,都不算外人”
  魏广德军户出身,在官面上不是秘密
  不过到了杭州地头上,特别是这些小兵自然就不知道了
  所以,魏广德说自家父兄早年在杭州剿倭,骆迁脸上还有些狐疑
  阁老的家人,那不应该都是书香门第出身才对?
  怎么可能是丘八,还被派来剿倭
  开头就不说了,倭乱中期,大明各地卫所都不愿意出兵来东南沿海剿倭,迫不得已才大量招募营兵作战
  就算是胡宗宪,有时候也拿卫所毫无办法,就算他是总督也一样
  至于找严嵩帮忙,那就太杀鸡用牛刀了
  魏广德没理会他的诧异,自顾自看了文书,满饷,每人九钱银子
  “以前,士卒实际能到手五成吗?”
  魏广德忽然冷不丁问道
  刚刚放下心的骆迁马上紧张起来,起身说道:“有,都是按五成实发”
  微微点头,魏广德放下手里文书,他也不问消失的两成谁拿了,直接出营帐走到运来的银车前
  “打开”
  魏广德懒得看士卒领钱的花名册,他此时已经扫视了校场
  南营官兵已经站了半个校场,还有队列正在往里走,估摸着大约有两千人了
  后面还有人进来,看站位,魏广德估计五千人的编差距不大
  知道江南空饷严重,北地都很多,不过看着南营,似乎不是很多,这倒是稀奇
  身后跟出来的骆迁也急忙命令看守银车的士兵打开银箱
  箱盖打开,魏广德伸手从里面抓出几枚通宝,都是户部铸造的小银币
  放回去,又伸手往更深处抓出一把,还是一样的
  把银宝丢回箱子,魏广德又指指其他的箱子,说道:“都打开”
  十几个大银箱打开,魏广德每个箱子都一一查看
  一直看到后面几个装铜钱的箱子,魏广德才停下脚步
  如果是足发,也用不到这些铜钱
  但漂没过,自然就需要了
  看着箱子里黄澄澄的铜钱,魏广德这才点点头,再次看了眼校场
  士卒已经站满大半个校场位置,估摸着人已经接近四千,还有队伍在往里走
  “营里现在有多少人?”
  魏广德随口问道
  “四千五百人,五个把总带队守卫城门和城墙,只能换班回来补发”
  骆迁上前半步答道
  “按你们的规矩发吧”
  魏广德不打算插手旧制度,这些人愿意站在这里,其实也就说他们是接受五成军饷的
  至于吴善言再克扣两成,那就意味着他们只能拿三成
  三成太少,才会闹将起来
  何况,他们是营兵,是招募来的,不是卫所兵,愿不愿意都必须来
  下意识的,魏广德伸手抓了一把身边钱箱子里的铜钱
  “咦”
  只是看看,魏广德还没太注意,可是抓到手里,不经意就拿到眼前,魏广德就注意到这铜钱貌似和他用过的略有不同
  放一块,黄澄澄的,自然不显眼,可拿到眼前,魏广德就注意到这铜钱颜色比他看过的略暗一点
  魏广德招来一个随从吩咐道:“把你身上的铜钱拿出来”
  “是,老爷”
  那随从急忙摸出钱袋,找出两枚铜钱
  京师出来,自然是京师宝源局铸造的铜钱,两相比较下,魏广德就注意到京城的铜钱颜色更正
  嘉靖朝是中国铜钱的分水岭,嘉靖以前铜钱以青铜铸造为主,之后则是黄铜为主
  也就是说,现在大明新铸的铜钱都是黄铜钱,户部是有规定加入多少铅、锌的
  可是魏广德手里两种铜钱,差别虽然细微但还是能一眼就辨认出来
  “这钱是泉州还是南京铸造的?”
  魏广德开口问道
  “应该是南京吧,泉州府铸造的铜钱一边是在福建和江西那边流通,这银钱是兵备道送来的,想来应该是南京铸造后发运来的”
  骆迁小心翼翼说道
  “老爷,南北差异大,所以铸造的铜钱多少都有些不同
  好像,南京这边铅锌加入是多了一点,但也就是两三分”
  魏家跟来的一个幕僚这是凑到魏广德耳边,小声说道
  好其他官老爷一样,魏广德也请了绍兴师爷,不过多是处理府里一些事儿,朝廷里大事儿,都是他和张居正商量,很多需要保密,所以不曾让这些师爷参与讨论
  不过,不和他们商量,不代表就不需要
  而且,他们对于朝廷里的潜规则也更加熟悉,很多时候还需要他们提示
  “怎么会如此,户部不是早就定下标准,按照标准铸钱就好了”
  魏广德依旧有些不解,宝源局按户部要求铸钱,怎么还要分南北钱币
  “老爷,南北两京宝源局铸钱为时已久,北京宝源局因为铜料难寻,铸钱时断时续,技术也就不怎么好
  而就宝源局因为南方铜料充足,特别是无法筹措时还会调云南铜料,所以铸钱一直没有停止过
  相对来说,南京宝源局铸钱品质也更好”
  那师爷小声在魏广德耳边答道,“至于南京这边铸钱比北京含铜量低,这个也是潜规则了”
  魏广德听到这里有点明白了,南京这边仗着技术优势,所以克扣了一些铜料
  好吧,大明貌似各官府都有自己生财的路子,宝源局肯定会在铸钱上下功夫,捞钱
  “户部知道?”
  魏广德小声嘀咕一句
  “肯定知道,也认可了,否则南京这边也不会大量铸造铜钱”
  师爷小声回道
  “知道你,你记一下,回去带我书写封书信,银宝和金宝决不允许出京城铸造,必须保持一致
  南京这边,既然铸钱技术好,那以后就负责铸造铜钱吧”
  魏广德这才知道南北流通的铜钱还有些许差异,不过只要不影响流通,他也就懒得管
  不过,钱法对于稳定国家财政太重要了
  铜钱面额小,老百姓不在乎,可金银通宝还是算了,就算北京技术差点也无所谓
  要是交到南京铸造,也给你来点缺斤少两,大明钱币在海外信誉受损可就不妙了
  这事儿,魏广德认为很急
  因为他出京前可是看到工部的题本,想让南京宝源局加入铸造金银通宝
  现在知道此事还来得及,马上往京城发消息,把此事拦下来
  而另一边,骆迁还僵在那里,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发吧”
  魏广德视线再次看向校场,缺额不多,骆迁的位置算是保住了
  只在南营看了一会儿,魏广德就离开这里前往北营
  南营的消息早就传到那里,所以北营掌营官早有准备
  魏广德在这里只是询问了些守城和巡城的问题,就让北营也开始发放兵饷
  “南北两营,可以裁撤一支,防汛的,也不能继续维持七营兵马,太多了”
  回府邸路上,魏广德就打定主意
  虽然兵挂在杭州府,可饷来自巡抚衙门,所以命令也出自这里
  削减兵权,就是他这次南下的任务之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