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回文诗震惊众人

  回文诗,也就是无论正读还是倒读,都能成为一首诗。
  回文原本是个文字游戏,要让一句话正反都通顺,本就有一点点难度。
  但华夏古代文人实在太会玩,将各种文字游戏玩到了极致,还不断想着花样来玩。
  觉得光是句子回文,太没难度,不如把诗词也用来回文,那才算本事。
  并且在诗词回文上也玩出了花。
  有通体回文,即整首诗词从头读到尾,再从尾读到头。
  有就句回文,即诗中每一句都能形成回文的效果。
  有双句回文,即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倒读。
  有本篇回文,即一首诗的后半首为前半首的回文。
  还有环复回文、中间回文......等等。
  而李慕白提出来的,就是通体回文。
  关键他还规定是七言律诗。
  律诗,也就是严格遵从格律要求作出来的诗。
  通常八句为一首诗(较长的排律也有),一般为五言或七言,也就是每句字数。
  除押韵有要求外,还需注意对粘(第23句、45句、67句平仄相粘)、对仗(第34句、56句平仄相对、词性相近,可理解为对联)等问题,还有挤韵、撞韵、四平头等各种忌讳。
  所以写律诗本就有难度,李慕白还要用通体回文来形成两首律诗。
  这难度就翻了好多倍,几乎是回文诗中顶级难度了。
  哪怕是古人,写出来的有,但精品都不多。
  因为太难!
  听完“课代表”们的解释,网上吃瓜群众直接把瓜皮塞在了膝盖之下。
  还没开始写,咱听完规矩都准备要跪了!
  你叫咱想一段五十六个字的话,倒过来还能读得通顺都难。
  你还要让这五十六个字形成条条框框这么多的律诗,还得倒过来也是律诗。
  关键你还限定十分钟,呵呵......这特么是我们幼小一班能做的题目吗?
  既然李慕白这么有底气,傻子都能猜到他肯定是写好了一首成品的。
  若易庸没有写过,那肯定就是输。
  所以网友们都纷纷留言,反正咱们填词赢了就是赢了,不必理会李慕白这条赖皮狗。
  视频中的胡昱都皱起了眉头,易庸应下与李慕白继续斗诗,其实他是蛮期待的。
  因为易庸今天所作的七首词,令他感到无比兴奋,已经准备挑几首写好赏析,再推荐到教育部,收入教材中供大华学生学习了。
  若是能再出几首经典的诗,那当然再好不过。
  原本他对易庸还是蛮有信心的,词是诗的延续。
  能把词填得这么好,怎么可能没有好的诗作?
  却没料到李慕白一下子出了个这么难的题。
  只怕易庸写不出来吧?
  一心传媒的众人也小声的劝荣奕,反正已经赢了三场,不理会李慕白就是了。
  荣奕嘿嘿一笑:“不就回文诗吗?一百多个字,一分钟的事。”
  木兮、李清平、叶凡、吴霜......这特么的是时间的问题吗?
  咱担心的不是你怎么把孩子生出来吗?
  荣奕:生孩子与过程的时间长短有关吗?
  放心,不管来多少个媳妇,咱保证一分钟过程,双胞胎结果。
  易庸@李慕白:来呀,现在开始记时。
  “卧槽!易庸应战了!”
  “不是吧?难不成这种诗易庸也能写?”
  “如果这都能赢了李慕白,老娘决定吃一个月的黄瓜!”
  “楼上的,详细说说,怎么个吃法?削皮不?”
  ......
  李慕白没料到易庸居然真的答应了,心中慌了下。
  他不会还真的写过这种诗吧?
  不过马上摇了摇头,不可能的!
  就算写出来,也肯定是凑的句子,到时按律诗标准一套,肯定一大堆有问题的地方。
  估计他就是诈我而已!
  于是,李慕白将自己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写出来的一首回文诗传上了v博。
  嗯,三分钟,呵呵。
  随后看了看易庸的v博,也更新了。
  看了看时间,一分钟。
  再点进去看了下他写的诗......
  脸色煞白,感觉心中一阵绞痛,眼前慢慢迷糊了起来......
  网上,正在热烈讨论两人各写出来的这一首回文律诗。
  李慕白的诗名为《大树》。
  正读:
  痴性缘由任雨风,立根云聚合天穹。
  枝横倚杖扶耆老,叶翠遮荫歇稚童。
  时恸沈哀忧切切,日欣欢健乐融融。
  慈怀久住心随佛,我自无声折困穷。
  回文倒读:
  穷困折声无自我,佛随心住久怀慈。
  融融乐健欢欣日,切切忧哀沈恸时。
  童稚歇荫遮翠叶,老耆扶杖倚横枝。
  穹天合聚云根立,风雨任由缘性痴。(自创)
  而易庸的回文诗却是两个名字。
  正读:《思妻》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隔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回文倒读:《思夫》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宋.李禺)
  “我跪了!”
  “我就没起来过!”
  “这两个都是什么样的妖孽呀?”
  “同样是两个肩膀顶个脑袋,但我为什么怀疑我顶着的是粪球?”
  “课代表呢?能帮忙解析下吗?我看到这两首诗都头皮发麻,不知道哪首好。”
  ......
  胡昱更新了v博,是一段视频:@李慕白,@易庸。
  视频上,胡昱拿着两张打印纸,正是两人所写的回文诗。
  “今日,老朽有幸见到两位青年才俊的诗词切磋,实令我大开眼界。
  先不管胜负如何,两位都让人见识到了大华语言文字的魅力,对大华文化的推广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此,老朽对二位说声谢谢!
  另外,这两首回文诗,其实能写出来,已经足以令人心生敬意。包括老朽,也对两位敬佩万分。
  不过既然要分优劣,老朽就说一说。
  李慕白的诗,含有一定的禅意,正读倒读都算是一首佳作,已经很难得。但在意境及情感上,逊了易庸的诗太多。
  关键是,李慕白的两首意思都差不多。但易庸的两首,却正好遥相对应,分别代表丈夫与妻子的相思之情,与他前面所填的两首《长相思》一样。
  所以,这场回文律诗的比试,易庸要胜上一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