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取经

  县委书记,县长都是大力支持。
  建立旅游公交专线这项议题全票通过。
  接下来的几项议题都和花石镇的旅游业密切相关,说白了,就是全力支持花石镇旅游业的发展。
  毫无例外,陈文林都表示全力支持。
  于是,这几项议题全部顺利通过。
  列席会议的各乡镇的负责人一个个羡慕不已,甚至看李海的目光都是热切的。
  这么大力度的支持,花石镇这是要再次起飞啊。
  会议开了两个多小时,顺利结束,最大的赢家无疑是李海。
  不但获得了县委书记,县长的称赞和表扬,而且,通过的这几项议题都是关于支持和发展花石镇旅游事业的。
  这次会议,李海是赚得盆满钵满。
  虽然暂时不清楚陈文林为什么要大力支持自己,但心情还是不错的,起码赚翻了嘛。
  走出会议室,脚步都是轻快的。
  很快,一个声音在李海的身后响起来,“李书记,等一下,等一下!”
  一位中年男子一路小跑追上来,他是金竹乡的党委书记陈甲。
  金竹乡和花石镇毗邻。
  盘龙大峡谷森林公园的西门出来,不到一里地就是金竹乡的地界。
  这个乡也属于山区,最大的特色是漫山遍野的竹海,竹林的覆盖率应该占了全乡面积的三分之一,剩下的才是树林,农田等等。
  听说金竹乡的竹编很有特色,另外,她们乡普遍种植葡萄,粒大味甜,很好吃,只是销路一直成问题,每年都有大量的葡萄卖不出去,烂在地里面。
  大家都在三江县体制内,平时开会也经常碰面,李海当然认识陈甲,打过几次交道。
  “陈书记,你好。”
  “李书记,你好,你好。”
  陈甲主动的和李海握手,在他的头顶浮现出一行绿色的字体。
  好感度:40
  李海有一点微微惊讶,没有想到陈甲对自己的好感度这么高,以前两人也握过手,记得对方的好感度是15。
  “李书记,有空没有,附近有一家茶馆不错,赏脸去那里坐一坐,怎么样。”
  肯定不是喝茶这么简单。
  应该是有某一些事情。
  看到对方好感度高达40的份上,李海爽快的答应了,“可以了,那我们现在就过去。”
  在陈甲的带领下,两人有说有笑的,步行到了这家装修和环境都不错的茶楼,距离不远,一路走过来也就不到十分钟。
  包厢内,两人坐下来。
  陈甲熟门熟路,烫茶具,冲水泡茶,很是熟练,并热情的给李海倒茶。
  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了起来。
  陈甲首先祝贺了一番,向李海表示恭喜,眼神和话语之间都是满满的羡慕。
  花石镇以前穷,落后,和金竹乡半斤八两,现在鸟枪换炮,成了闻名全省的旅游区,在全国范围内也渐渐开始有一些名气。
  何止是陈甲羡慕。
  其他乡镇的领导们,哪一个不羡慕得眼睛发红。
  这不但是一笔巨大的政绩,而且,这么多人过来旅游消费,花石镇赚翻了,财政状况会空前大好,不用几个月,估计就会财大气粗起来。
  祝贺恭喜一番之后,陈甲的话锋一转,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我们金竹乡太穷了,实不相瞒,上一个月的教师们的工资都没有发出去,乡财政没钱。”
  说完,苦涩的摇了摇头。
  李海第一反应,陈甲不会是想开口借钱,要我们在财政上支援他一下吧,但很快就否定了,应该不是的。
  果然,陈甲继续道,“我们也想发展,李书记,帮个忙,帮我们金竹乡把一把脉,我们该从哪里作为切入点,才能快速的发展我们乡的经济。”
  说完,一脸诚恳的看着李海。
  原来是想取经。
  李海倒也没有藏着掖着,稍微沉思一下,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道,“目前来说,发展旅游是全县的大环境,从旅游的角度来看,金竹乡还是有很大潜力的。”
  真的吗!
  我怎么没有看出来我们的潜力在哪里呢。
  看到花石镇的旅游发展得这么好,这么火爆,陈甲也在思考,金竹乡是不是也有旅游资源可以进行开发。
  他在金竹乡主政多年,对这个乡是十分了解,夸张一点说,每一草一木都很熟悉。
  绞尽脑汁想了很久,实在是想不起来有什么旅游资源。
  感受到陈甲满是希望的目光,李海道,“我知道金竹乡到处都是竹子,竹编工艺很有水平,你们可以成立竹编合作社,开发设计一些竹编工艺品,然后放在我们的几个景点售卖。”
  真的哦!
  一心只想着开发旅游景点,有什么旅游资源,完全忽略了这一点。
  只要销路好,搞竹编也很赚钱。
  人家花石镇吃肉,起码金竹乡能跟着喝一口汤。
  有一口汤喝,陈甲就很满足,总比现在一穷二白,连教师工资都发不出好。
  李海继续道,“除了竹编工艺品,你们还可以在盘龙大峡谷森林公园靠近西门的地方,开发民宿,酒店。”
  将酒店、民宿建立在景点附近,生意肯定不会差。
  又是教导他们搞竹编工艺品,又是开发酒店和民宿,李海也是有一点私心的。
  大家一起努力,将旅游做大,吃肉的肯定还是花石镇。
  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了很久。
  陈甲的收获巨大,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恨不得马上回金竹乡组织大家开发,将这些全部落实下去。
  李海不但讲了竹编工艺,开发酒店和民宿的事情,还说了可以搞竹笋产品深加工,扩大葡萄种植等等。
  至于销售,依旧是依靠旅游,将这些东西放到各旅游景点的商店里面,这么大的游客量,肯定是不愁卖的。
  接下来两、三天,李海的办公室门槛都差一点被踩烂了。
  消息不胫而走。
  某一些乡镇的领导们知道陈甲在李海这里取到了真经,他们一个个的主动上门,虚心请教。
  一下子,李海成了香饽饽。
  这不,刚送走某乡的一位领导,没有几分钟,又一个乡镇的领导敲门进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