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跟宝子们唠唠嗑儿,与剧情无关。

  客观评价一下明英宗,朱祁镇!(不喜欢的宝子,可以跳过!)
  说起朱祁镇,就不得不提:大明战神,叫门天子,葬送大明五十万大军,让明朝由盛转衰,大明罪人,这些标签了,好像朱祁镇丁点好事都不干。
  为何如此,大概是因为那部传奇历史剧吧!
  诚然,那部剧拍的很好,可它也只是电视剧。
  其实吧……大明只有一个盛世。
  ——永乐盛世。
  事实就是自从明成祖朱棣死后,大明就开始走下坡路。
  不过,明英宗朱祁镇时期走下坡路严重,这的确也是事实。
  但朱祁镇并没有那般不堪,也不存在葬送五十万大军一说。
  纵观历史,朱祁镇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在大明十六帝中,他算可以了,以下先说好,再说坏。
  朱祁镇对百姓,确实没的说。
  以下出自明史:
  正统二年,夏四月,免河.南被灾田粮,五月,免陕.西平凉六府旱灾夏税,六月振河.南、江北饥,冬十月,再振河.南饥;
  正统三年,春三月,振陕.西饥,冬十月,再振陕.西饥;
  正统四年,秋七月,免两京、山.东、江.西、河.南被灾税粮;
  正统五年,春二月振抚京郊流民,夏四月,免山.西逋赋;六月,免两京被来田粮,冬十一月,振浙.江饥,免:苏、松、常、镇、嘉、湖,水灾税粮;
  正统六年,秋七月振浙.江、胡广饥,冬十月免京内被灾税粮,十一月,免山.东、河.南、凤阳被灾税粮;
  正统七年,春三月,免陕.西屯粮十之五,夏四月,振陕.西饥,五月,免山.东、山.西、河.南被灾税粮,七月振陕.西饥,赎民所卖子女……
  ……
  后面就不写了,因为实在太多了,之所以叨唠,是因为那部剧的影响实在太大,或许是最近写朱祁镇的缘故,豆音时常推送关于他的视频,清一色大骂特骂,文案几乎一样,好似朱祁镇除了废除殉葬制度,全是都是在作恶,太误导人了。
  正统一朝赈灾力度之大,包括后来的天顺,以及养老政策,其他大明皇帝都比不上。
  仁宣时期,都做过战略收缩,放弃过疆土,但正统没有,麓川之战一直断断续续的打,打到最后,麓川、缅甸彻底消停。
  明朝对后世版图还是有贡献的,不过不在北方,而在西南。
  此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重点:迁都北.京。
  明朝迁都是朱棣迁的,但北.京真正成为大明京都,是朱祁镇定下的。
  自朱棣死后,京师就改名‘行在’,直到明宣宗驾崩,都没改过来,朱祁镇亲政之后,强行把京师定在北.京。
  从朱祁镇之后,北.京才真正意义上成为大明京师,并延续下去。
  保举制是真的,废除保举也是朱祁镇做的,文官镇守军队是真的,改派镇守太监也是朱祁镇干的。
  说说土木堡吧。
  根本不存在五十万大军!
  论点如下:
  1:大明当时一方面在镇压福,建叛乱,一方面出兵麓川,朱祁镇调不了那么多兵。
  2:朱祁镇从决定出兵,到出兵,只用了六天,是的,只用了六天,六天集结五十万大军,除非大明士兵坐汽车、高铁。
  3:真要是五十万大军尽皆埋骨,于谦再牛,面对呼啸而来的瓦剌骑兵,也无计可施啊!
  明史没有任何记载,朱祁镇带了五十万大军。
  这个数字来自刘定之《否泰录》,貌似谈迁的《国榷》也有提到,不过谈迁是明末人,就不说了。
  刘定之是明正统元年的进士,他的话有参考性,但他前脚说完五十万大军,后脚又加了句他也是听说的,就……很离谱。
  说了这么多,并非是为朱祁镇洗白,马上说坏。
  主要是写这一卷,负面评论太多了,数据也很差,因为大家喜欢看大明文,就是因为喜欢明朝;
  因为喜欢明朝,所以心理上想追究让大明衰落的责任人,而朱祁镇成了一个宣泄口;
  青红可以无脑站队,以获得更好的数据,但不想违背操守,青红也是明粉。
  接着唠,
  朱祁镇杀于谦,这个没得说,纯属混账,也不是听信了石亨、徐有贞等人的谗言,就是他自己要杀的,无非就是于谦权柄太大,又是朱祁钰手下的头号大臣,他无法容忍,还有对他弟弟的残忍,超级混账。
  土木堡之变造成的伤亡大概在3~5万,也可能更多些,但应该不超过8万,这些也都是朱祁镇的过失,并非什么王振怕踏苗,王振就是个背锅的,事实就是朱祁镇自己菜,他根本不会打仗。
  事实上,正统一朝,朱祁镇不亲征的情况下,仗打得还是挺好的,几乎都是明军在赢,他亲征就是最大的昏招。
  有人说,朱祁镇被俘后,若是自刎殉国,还敬他是一条汉子,输不可怕,但叫门就是他的不对了。
  这种说法很对,但问题是朱祁镇没理由自杀,崇祯殉国是大明要完了,朱祁镇被俘,根本上升不到大明亡国的高度,
  也先只是想用大明皇帝换钱,效仿靖康之变而已,不过他的野心更大些,想要回大明京师,昔年的元大都,仅此罢了。
  也先不傻,他也知道自己根本掀不翻大明!
  可以说朱祁镇只要回大明,他依然是皇帝,他自然不会自杀,所以他干了件丢人的事,叫门这件事很丢人,非常丢人。
  主要朱祁镇也没想到,朝廷会另立新君。
  明月评价:朱祁镇人生两大污点,打败一仗,杀错一人,
  这一点青红十分认同!
  后面半句:他是个好人,但不是个好皇帝;
  这一点,青红也认同,纵观历史,朱祁镇的确不是好皇帝,但单看明朝,他又勉强称得上是好皇帝,至少比嘉靖,万历,天启,崇祯这些强。
  引用那位老爷爷的一段话:
  “《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其实青红也是想用笔墨,书写一个不绝对反面,相对客观的朱祁镇,奈何很失败,大家都不喜欢朱祁镇,从心理上排斥他。
  李青也在弥补大明遗憾,比如:让百姓生活的更好。
  最后补充一句:这一章完全是从历史的角度,客观评价一下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烂,但没影视剧中的那么烂。
  跟剧情无关!
  跟剧情无关!
  跟剧情无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