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雨花台上,诗文定胜负

  “隋将军所言极是,是云逸未能做好这个东道主,云逸请罪。”
  云逸折扇一收,缓缓起身对着隋唐微微躬身。
  隋唐没有回应,只是轻抖衣衫上的微尘,缓缓的坐了下来。
  雨花台上,所有人都下意识松了口气。
  “这隋唐当真厉害!”云霆、云泽等人忍不住心中一叹。
  前有举鼎之威,今有三箭之利,当真是不可小视。
  云逸同样如此,见隋唐不再追究,脸上重又恢复了那恣意的笑容。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仅这两句便已是上佳之作,可惜啊,只有下阙。”
  云逸轻轻吟诵,随即遗憾的摇了摇头。
  “来人,为这两位公子奉上笔墨,咱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上阙如何?”
  主座上,云逸折扇一展,高声下令。
  这就是云逸的智慧,作为诗会的筹办者,他没有去指责任何一方,而是以诗入手,先来化解安士远与温不语之事。
  片刻之后,两名侍者,手持上好的苏墨、文砚、东湖笔,走上前来。
  再加上一张铺陈开来的宣纸,安士远、温不语背向而立。
  “不...不用了。”
  眼见旁边侍者准备点香,温不语轻声阻止。
  这首诗本就是他个人所作,根本就用不着点香计时。
  反观安士远,此时,却已是满头大汗。
  此刻他开始后悔,方才为什么要用这首诗,这首诗并非温不语察举所做,而是日常写就,安士远派人先去盗诗,只得了下阙。
  他哪里知道上阙啊!
  安士远的犹豫落在了所有人的眼里,除了花庆余、薛建仁、文行简三人脸色微变,其他人的心中疑惑顿起。
  只是疑惑还没来得及升上心头,温不语这边已然停下了笔。
  “好...好了。”温不语轻声说道。
  好快啊!
  短短十息不到,上阙便已书就。
  “好,温公子请坐,待安公子写完之后,咱们在一起品鉴。”
  云逸点了点头,带着几分笑意看向安士远。
  “安公子,迟迟不动笔,可是有什么难处?”
  见安士远仍不动笔,云逸心中已是了然,不过仍旧不紧不慢的催促道。
  “没...没...”云逸当面,他不敢胡言乱语,只能求助的目光投向花庆余三人。
  可此时此地,面对云霄城中诸多文人雅士,他们除了着急又能如何。
  “这,安公子为何迟迟不下笔?”
  “莫非是还未想好上阙?”
  “怎么会?察举榜首,怎会被一首普通的诗难住。”
  “难道这首诗真不是他写的?”
  “胡说,难道察举还能作假不成?”
  时间在推移,人群之中的议论之声开始喧嚣尘上,隋唐方才的声声质问终究还是起了几分作用。
  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
  “婆婆妈妈的,要写就写,写不出来,就给我滚出雨花台,什么誉满云霄,莫非真的是盗取了他人的诗不成?”
  云霆忍不住了,他少从军伍,本就不喜欢这些舞文弄墨之事,今日若非云逸相请,他根本就不会出现在这里。
  云霆发问,安士远的额头上不由得渗出了几许冷汗。
  “察举之事,关乎我辰国国政,若真有疏漏,本皇子难辞其咎啊!”
  云泽叹了口气,随即也跟在云霆之后,厉声喝问:“安士远,你据实说来,这首诗是否真的是你所作?”
  三位皇子之中,云泽参与朝政最多,如今也最有立场来过问此事。
  “我...我......”安士远额头之上,冷汗更多,他想要为自己辩解,却根本不知该如何说起。
  “今日是我三弟诗会,云泽本不欲越俎代庖,但事涉察举,不可等闲视之,来人,将他拖下去,送入廷尉府,给我好好查一查。”
  云泽没有再多话,而是向着两侧护卫的士兵下达了命令。
  “饶命,二皇子饶命啊。”安士远先是求饶,见云泽不为所动,又将目光转向了花庆余三人。
  “花公子,薛公子、文公子,救命,救命啊!”
  安士远在求饶,花庆余三人却是脸色大变,众人的目光也不可避免的看向了他们。
  蠢材,十足的蠢材,三人心中几乎同时喝骂。
  “我等不过看你才华惊世,这才与你相交,谁曾想竟是个欺世盗名之徒,拉下去,快拉下去。”
  花庆余勃然大怒。
  一番吵嚷、一场混乱,在花庆余的催促下,安士远被士兵拉下了雨花台。
  寂静再一次笼罩了这里。
  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陷入到如此尴尬的境地了。
  “咳,来人,将温公子的上阙呈上来。”
  云逸轻咳一声,将众人的注意力拉了回来。
  “胜日寻芳雨花台,无边光景一时新。”云逸轻轻咀嚼了片刻,又再次重复道。
  “胜日寻芳雨花台,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一次他的声音大了很多。
  “好诗,当真是好诗。”台上有人称赞了一句。
  随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吟诵起这首诗来,雨花台上再一次热闹了起来。
  安士远是谁?
  没人记得!
  方才发生了什么?
  没人记得!
  当然,在这热闹之中仍旧潜藏着一丝敌意。
  这敌意来自于那些文人士子,他们的目标则是温不语。
  只不过相比前一刻赤裸裸的怒斥和谩骂,他们多了一些礼,言语间也客气了很多。
  隋唐桌案上的三支箭,就那么明晃晃的杵在那里,任谁看到它,瞳孔都会下意识的一缩。
  “温先生,康城李易请与先生对诗。”
  “温先生,苏城黄由请与先生对诗。”
  “温先生,居城杨末请与先生对诗。”
  一个接一个的文人士子走上前来,他们站在温不语当面,举止客气,目光挑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人间四月芳菲尽,高台桃花始盛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从温不语口中流出,顺畅、丝滑,没有半分结巴。
  这一刻的温不语如同把守关隘的将军。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