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落荒而逃的采访

  第二天下午,图市新华书店
  毛玲玲今天一天总感觉怪怪的:难道是太自作多情?为什么老是感觉有人在偷偷瞄自己。
  她有些纳闷,上午和王富在水牛公园见面的时候,这种感觉还不强烈。怎么分手后坐上公交,特别是进到新华书店,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事出反常必有妖。
  进了洗手间左看右看身上没什么污点,偷偷照了照镜子,脸上除了那遮瑕遮不住的几颗小雀斑,就是一张自己早看惯得平淡无奇的脸。
  唉!轻叹口气。
  还是找本杂志翻翻吧,坐到下午下班今天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杂志和报纸分门别类的平躺在一排排黄色的斜书架上。这会儿书店里来了不少人,《大众电影》、《读者》、《知音》,这些热门杂志想都不要想,早有人借去看了;就连《奥秘》、《故事会》、《航空知识》,这些也被小孩子抢光了,也几个圆圆的脑袋凑在一起,挤着翻看一本,自己根本走不进。
  毛玲玲无奈,一手拿着奶茶,一只手随意拾起一本没那么多人看的《古今传奇》翻了翻。
  都是故事还不错,就是字太多了,还是喜欢图多的《女友》,看着不累,各种甜宠秀爱的文章,看着就过瘾,这么好的杂志不知道被谁借去了。
  再转转,毛玲玲渡着步,慢慢来到报纸区。
  咦?!看见一张熟悉的大脸。
  毛玲玲眼睛直直盯着今天最新的《图市日报》,脸贴进上前。
  头版封面上,虽然是半个巴掌大的黑白照片,但分明就是于文明那张贱兮兮、宽颊高额大脑门,五官特征明显的脸,胸前衣服上五个大字清晰可见,不是他还有谁?
  再仔细看看,照片上压了加粗的五号行书字体标题:八十年代新一辈。
  下面配了一行简短的配图文字:“年轻的城市,朝气的未来。记者昨日在我市看到别样风采:街头穿着新趋势,年轻人服饰大胆展露个性,社会精神文明增添新面貌。”
  见鬼,真上报纸了?是图片新闻,还是头版!
  出名这么简单么?真要给那小子涨工资?
  这衣服会不会歪打正着真的火了?怪不得老觉得老被人盯着,原来都在看衣服。
  毛玲玲脑中迅速闪过几个念头,然后告诫自己镇定,紧紧攥着《传奇故事》来到书店角落独自兴奋。不管怎么样,里面也有她的一份功劳,与有荣焉。
  新趋势、新面貌、精神文明,词用的够大。
  这事要和大明白说说,提早做好准备。
  对了,奶茶!奶茶的事,怎么只字未提。这些人办事不靠谱,看来是大意了。要是有记者采访我,肯定面面俱到、左右逢源、镇定自若、对答如流。
  边装模作样的翻杂志,边沉浸在编织的美丽幻想中高兴,毛玲玲听到一个期待已久的声音:
  “你好,打扰一下,能耽误你一点时间简单做个采访么?”
  说曹操曹操到,怎么那么神!毛玲玲怀疑这是幻听,可是看到眼前真真切切一个扎马尾的年轻姑娘正向自己地过来一张名片,名片上的字清晰可见:
  《图市日报》记者 马艳华
  是真的!
  毛玲玲手心冒汗,小心翼翼接过名片,僵硬的点点头接受。
  “不用紧张,放松一点,就是随便聊聊。”看到面这个年轻小姑娘雀斑小脸通红羞涩的模样,马艳华笑道,“请问,你现在是学生还是工作了?”
  采访什么?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值得在一屋子人里面被挑出来。
  衣服?昨天已经有人碰见了,不可能今天还有,难道于文明笨嘴笨舌的没说清楚;读书?自己可不爱读书,手里这本还全是民间神话、妖魔鬼怪。
  咽了口口水,毛玲玲小声道:“上学。”
  “哦,在哪里上学?”
  “卫校。”
  “又是卫校?”马艳华皱眉轻声嘀咕道。
  这话却被毛玲玲清楚的听到。
  又是!这么说采访过好几个了?真的还是问衣服?难道前面几个人说露馅了?自己出面张罗组织了这卖衣服卖奶茶的宣传,可是到底也没想骗谁呀,买不买没关系,不强迫。
  “你觉得这两年我们图市的城市变化大么?城市建设也好,精神面貌也好,都可以说说。”马艳华边说边摊开了小本本。
  这是啥问题?超纲了!啥城市变化精神面貌大不大?我天天在学校咋知道?还要把我的话往小本本上写!
  “城市变化,还行,不……不太大吧。”毛玲玲声调都发抖了,吞吞吐吐,做贼心虚越说越紧张了,大脑一片空白。
  “不大?”马艳华吃了一惊。
  没听错吧?这么不会顺杆爬的采访对象这年头可不多见。
  她愣愣看着这个不断喝着手里东西的姑娘,接着问道,“我换句话问吧。你感觉现在年轻人的衣着和上一代或者七八年前比,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么?”
  “啊?变化……好像……挺大的,变得挺漂亮、更时髦,也大方?朴素?”毛玲玲的语气渐渐不自信起来,由肯定慢慢变成疑问。
  她对自己此刻的表现非常不满意,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这是她期待中的问题,但是说出来的答案完全不是心中想的。
  马艳华叹了口气接着问道:“我觉得你这身衣服很有特点,你是在哪里买的?”
  “五联百货大楼,地下服装市场。”毛玲玲终于轻松的将艰难背好的词僵硬说出。
  “这衣服上的字太有意思了,为什么会想到买这样一件?”
  憋了半天,毛玲玲低下头,当时三人编写这字的情景浮出脑海,吐出五个字:“觉得……有文化。”
  目光躲躲闪闪,再说不下去。
  马艳华脸上鄙夷的神色终于有些绷不住了:这衣服和文化沾什么边?那里看出有文化的样子。
  “好的。别紧张,没关系,随便说,可以多说一些。我想问,你对现在年轻人服装选择和穿衣风格越来越多元,这种现象怎么看?你自己喜欢么?”
  这一段提炼后华丽的语言输出让毛玲玲彻底破防了,她一时没明白什么叫多元现象怎么看,只记得手里的奶茶不能忘了提到。
  在马艳华鼓励的眼神下,“嗯……嗯……嗯……”毛玲玲嗯了半天,愣是没有嗯出下文,接着鼓足勇气嘤嘤低语道:
  “这个……奶茶,挺好喝。”
  马艳华愣了一下:“哦,好,你喝。”
  期待的目光再次看向毛玲玲,可是对方重新低下头,默默无声的吸起手里那什么奇怪玩意。
  马艳华不甘心,最后又问了一句:“和你的父辈们相比,现在社会的个性化穿衣风格,是不是体现了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
  既然问不出来,干脆诱导提问,这是马艳玲最后的倔强。
  主编交代了深度报道,可是自己的采访素材一直流于表面,宏大主题完全没挖掘出来,这怎么算深度。
  沉默……等待……
  焦急的等待,马艳华要的只是听到对方一个“嗯”或者“是”即可。
  可接下来毛玲玲自由发挥了。
  她脱口出溜出:“体现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个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毛玲玲挺高兴,最后这句她政治课背过,应该可以上报纸。
  马艳玲萎了。
  就这!
  没了?
  没了!!
  “嗯~好的,谢谢你。”
  采访戛然而止。
  终于结束了,两个人都松了口气。
  毛玲玲又羞又忿又郁闷,恨自己不但读书少,而且胆子小,还怂:这都是说了个啥,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还不如于文明。
  落荒而逃,手里的杂志走没付钱,被营业员追出去拦了下来,赔礼道歉不算完直到买下这本早就翻的封面皱起的《传奇故事》才脱身离去。
  马艳华很无奈,这段采访算是彻底作废了,除了“五联百货大楼”全篇没有一个字可以用。
  “五联百货大楼”她心中嘀咕着,这就是她的下一个目的地。
  新闻么,挖一挖总会有的,这里挖不出,下一处一定要挖掘出。
  第二天,马艳华终于来到五联百货市场地下服装市场。
  在这里她一眼就看到地下楼梯旁卖t恤衫的摊位,和外面大马路上见到的一模一样。
  还有,一群人吵吵嚷嚷的围着一个姑娘,另一个时髦姑娘鄙夷的叫道:“就这,算有文化?说出去丢死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