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回 范仲淹千里访故友 柳三变…

  洛怀川的一番肺腑之言令胡大人颇为动容,遂沉吟片刻道:
  “此番心意太过贵重,老夫心领神受。这只狸奴虽灵秀动人,也断然不能接受。”
  正当三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收场时,耳闻门外传来一声洪亮的声音:
  “子<span>平<span>兄,<span>旁<span>人<span>之<span>物<span>可以不要,然我家兄弟此礼却是非收不可呀。”
  洛怀<span>川<span>闻听此<span>人声音耳熟,十分酷似范<span>仲淹。
  殊料扭头一看,<span>顿<span>时<span>欣<span>喜<span>地<span>迎<span>了上去,与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口里还不忘言道:
  “范老哥,你如何来了这里?小弟我不是做梦吧?”
  范仲淹拍拍他的肩膀,望着胡则诧异的目光道:
  “怎么,老兄该不会是<span>不欢迎<span>我这<span>位<span>不速之客吧?”
  胡大人揉揉眼睛,眼泪险些没流出来,过来一把握住他的手,哽咽着道:
  “哎呀,我的好贤弟呀,老哥我可是想死你了呢。快坐下,我来与你介绍几位客人。”
  言<span>罢,<span>热<span>情<span>地<span>拉<span>着<span>范仲淹坐了下来。
  柳永一见,不待胡大人开口,也紧忙起身与范仲淹见礼:
  “你我自苏州一别,想来已有四载。希夷兄还是神采依旧啊。”
  胡则一见,<span>越发懵<span>了,指<span>着范仲淹、柳永、洛怀川三人道:
  “你们这是什么情况?看你们如此亲近的样子,莫非之前早成莫<span>逆<span>不<span>成?”
  范仲淹坐定,面上充满笑意道:
  “还<span>真<span>让<span>子<span>平<span>兄<span>说<span>着<span>了,这位姓洛的小兄弟便是我与你信中所言的那位捐银三十万两,助我平复苏州水患的洛怀川。
  然我未告知你的是,他还是我义结金兰的好兄弟。而这位柳大人即是他的七哥,也是他的小姑父呢。”
  胡则闻言,再一次细细打量起洛怀川来。
  见他相貌平平,身材中等,但浑身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儒雅与稳重。看着看着,猛然以手加额道:
  “洛怀川,洛怀川,哦,我想起来了,我说这名字怎地如此耳熟。
  莫非你就是那个赴辽迎亲使,不但带回了神射手太史父子。还将耶律宗真的胞妹安平郡主也拐了回来,此事早已传为佳话。”
  范仲淹闻言,不免哈哈大笑道:
  “子平兄只知其一,不知一二。我这贤弟还有一个哥哥,唤做洛怀亭,表哥唤做狄青的。
  去岁正旦大朝会上以绝技大败辽人,着实为我大宋增光添彩。”
  胡则再一次被范仲淹所言震惊到了,复又问向洛怀川道:
  “大朝会上还出了一位女中豪杰唤做洛怀婉,同样以精湛的厨艺完胜辽人。莫非也是你洛家人不成?”
  洛怀川闻言,谦逊地回道:
  “大人谬赞了,此人正是舍妹。”
  话到此处,胡则始才明白三人之间关系。免不了一通溢美之词。洛怀川又连连谦恭数次,方才得了机会向范仲淹介绍邵雍。
  “老哥,官家不是赐我‘神棍小邵雍’这个称号么?你一直说要见见先生,如今您眼前的这位便是了。”
  邵雍一直面含微笑的聆听诸人的谈话,忽闻洛怀川提起他,遂站起身,对着范仲淹深施一礼道:
  “共城邵雍见过范大人,大人忧国忧民之心令人钦敬。
  ‘伏阁请对’一事更见霜风傲骨。在下对大人仰慕许久,只恨无缘相见。今日得睹真言,实乃平生之幸。”
  范仲淹早闻洛怀川屡番夸赞邵雍,今日一见,果然人如其名。
  <span>始终面含笑意,且眼神清<span>澈明亮,宛若朗星般璀璨。使人一见,便有<span>欲与其进一步结交之感。遂言道:
  “你的事怀川与我说过,能将功名利禄看做浮云,唯一心教书育人,你我也算是志<span>同<span>道<span>合。<span>稍<span>后<span>少<span>不了一道痛饮几杯。”
  <span>邵雍闻<span>言,<span>连连应诺。
  这时胡则突然问范仲淹道:
  “对了,贤弟,你不是在饶州任上么?如何今日突然间到了这里?”
  范<span>仲<span>淹<span>抬<span>手<span>指<span>了<span>指<span>柳永道:
  “还不是咱们这位大词人得了新作,要与我切磋切磋。
  顺便又提了一下怀川老弟欲来之事。我一琢磨也有许久未见老哥了,索性<span>便<span>来<span>了。”
  “哦,柳大人又出新做了,可否吟来,让老夫也鉴赏一二。”
  柳永拖让再三,盛情难却之下,只好缓缓吟道:
  秋尽。叶翦红<span>绡,
  砌菊遗金粉。
  <span>雁<span>字一行<span>来,
  还有边庭信。
  <span>飘散<span>露华清风紧。
  动翠幕,晓寒犹嫩,
  中酒残妆整顿。
  聚两眉离恨。
  胡则大人闻罢,眉头微簇道:
  “老夫平生最不擅诗词,然却也能品味出这首词似乎在描述闺中之人,思念远征夫婿那般孤独寂寞之感来。词风淡雅蕴藉,意境绸缪婉<span>挚。
  然读来不免有些令人伤感。莫非大人欲借此诗有所指么?”
  “大人果然独具<span>慧<span>眼,<span>眼<span>见<span>西<span>夏<span>与大宋之战一触即发。
  届时狼<span>烟<span>四起,会有多少铁骨男儿别娇妻,<span>离爹娘,血染杀<span>场。
  每想到此处,遂有感而发,做下此词。借此以舒胸<span>臆<span>罢<span>了。”
  一说到即将爆发的宋夏之战,在场四人的心情皆一时沉重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