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乡主晋升郡主

  司农处顾名思义是和农业打交道的机构。
  管着天下的农耕制度、种植技术。
  白大壮对这个机构不陌生。
  他在淮城被刘鸿请去做红薯育苗的技术指导见过司农处的人。
  说实话,白大壮对那几位从司农处来的官员没有多少好感。
  作为和农耕相关的官员,他们对农耕不仅没有相关经验,而且很少愿意走进田间地头和农民打交道。
  白大壮和他们一起共事时,他们颇为看不上白大壮这个农夫。
  哪怕他培育出红薯苗,依然得不到尊重。
  若不是有刘鸿这个知府支持他,估计当初那司农处的官员还不肯采纳他的培育方法呢。
  怪不得当年孟知序从边境弄来的燕黍他们培育了多年都培育不出来
  这机构在白大壮这里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四弟,我对当官没有兴趣。”白大壮说道。
  “再说,我和他们吃不到一个锅里。”
  白大壮意思是不想受到他们的钳制,种个地育个苗还要听从他们的指挥,实在没有多大意思,他想自由自在的培育农作物。
  培育好了,推广出去让大家伙儿受益不就完了。
  白大壮对名对利也没有多大的追求。
  但白盼妹不那样想,他认为尸位素餐的人在司农处纯属占着茅坑不拉屎,需要更合适的人去。
  加上白盼妹本身就出自农家,深知农人的不易。
  就想做点有利于农业收成的事儿出来。
  大哥比司农处的任何人都胜任,大哥虽然识字不多,但他有丰富的经验,对农耕农业熟悉,更是亲自躬耕于农亩。
  如果大哥去了司农处,利用司农处的工作职责培育良种,利用司农处的影响力推广优质农作物,岂不是一举两得。
  白盼妹这样想着将道理讲给大哥听。
  白大壮一脸犹豫。
  小福圆在一旁拍手道:“大哥,我赞同四哥的说法。”
  她可不希望自家大哥这样优秀的农业技术人才被埋没,大哥这是生活在古代,若是在现代高低得是个袁爷爷的接班人。
  白大壮见妹妹都支持自己去司农处,心下意动,又眉头一皱说:“可是那都得通过科举选拔,我只会识几个大字,哪能进去?”
  白大壮一想到当官就胆怯就不自信。
  白盼妹说道:“大哥你不知道,司农处和别处不一样,最讲究经验。如果有育苗育种方面的经验,是可以择优录取的。大哥培育出燕黍和红薯,你的功劳可顶整个司农处了。”
  三郎在一旁补充道:“我师傅刘一手现在统领御厨,他也没有考试。御厨是做菜的,司农是种地的,做菜和种地要是靠读书,那四叔岂不是最合适。既然四叔去不成这两处,说明这两处饭做的好吃和地中的好比会读书重要。”
  白盼妹:“……”
  小福圆觉得三郎说的比较再理。
  于是在一旁附和:“大哥你的功劳那么大,进去没问题。”
  再说了上次大哥培育出燕黍种子,皇上只赏了大哥百两黄金,远远不够。
  还有淮城地里的红薯还在生长呢,等到秋天又是丰收,提前预支赏赐不过分。
  什么赏赐都没有比掌握司农处重要。
  大哥若是到了司农处,对天下百姓只有好处。
  兄妹仨还有俩侄儿谁也没有把白大壮要去司农处的事儿告诉家里人。
  毕竟一切都在设想阶段,具体的还没有实现。
  白盼妹说干就干,当天晚上就写了折子,递了上去。
  皇上对白大壮培育出燕黍的事儿还有印象。
  而且皇上已经知道白大壮培育出来红薯,此时就长在淮城的地里,只要秋天大丰收就准备加封白大壮和寻来红薯的小福圆。
  接到白盼妹的折子,皇上觉得对白大壮什么样的封赏,都不如让他去司农处发光发热。
  皇上早都对司农处有意见了,也派了船队去南洋派了商队去波斯处,但都没有寻来更好的种子,哪怕寻来了也没有培育出来。
  不知道是水平不够还是只顾着窝里斗,反正工作极其让皇上不满意。
  像白大壮这样的育种育苗专家,就该去司农处正一正风气。
  于是一道旨意下发到了白家。
  对于再次接旨,白老太太等人很是发懵,待听到是给白大壮的旨意,更加懵圈。
  白大壮被封为了司农处的农官,虽然只是是从九品,但却是白大壮从农夫到吏的飞跃。
  白大壮拿着圣旨的手都在颤抖。
  尽管四弟和妹妹给自己谈过司农处后,他就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待旨意一下,他还是激动的无以名状。
  他白大壮,不再是神树村地头的白大壮了,而是司农处的白大壮。
  他要做更有意义的事,不仅仅局限于让自家多打几担谷子这样的事儿。
  他要让天下人都吃饱饭。
  最吃惊的莫过于谢春桃,都说念书能光宗耀祖,这自家男人种地咋还被封官了?
  不等白老太太等人起来谢恩,宣旨的公公再次拿出一道旨意,这旨意是封白三壮为市舶司郎中,虽然也是从九名,但算是官方认证了白三壮对海运的贡献,以及肯定了从南洋带回红薯的功劳。
  这下子,白三壮终于不再因为身为商人而被人看低,甚至他的孩子也不会因为商人出身而受到种种限制。
  白家一下子被任命了俩官员。
  激动的白老太太眼泪直流,要不是诏书烧了是蔑视皇家,她真想把那明晃晃的绢纸烧给祖宗瞧一瞧。
  白老太太刚想带着家里人再次站起来谢恩,宣旨的公公笑容满面的说道:“老太太,您别慌着谢恩,还有一道压轴的旨意呢。”
  啥压轴的旨意?
  白家人支楞着耳朵听着。
  压轴的旨意是一道册封的诏书,册封小福圆为郡主。
  从今天起,小福圆从福荣乡主光荣的晋升为福荣郡主了。
  皇上在封白大壮和白三壮的时候,被身旁的阿臻提醒,是小福圆看书发现了南洋的红薯,才托白三壮带回。
  如果没有小福圆的细心,白三壮不可能带回红薯,白大壮也不可能培育出红薯苗顺利的栽种到地里。
  皇上认为这个逻辑没毛病,功劳最大的人确实是小福圆,俩哥哥都封了,没理由不封她。
  于是一道郡主的册封诏书随之颁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