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金台

  这敏敏整日神龙见首不尾,一出现就吃他的飞醋。
  “我怎么不记得曾经有过哪个相好。”
  “那宁河王府里,不就住着一位你的老相好吗?”
  一提起邓明月,敏敏的语气变得酸溜溜。
  朱樉眼睛一瞪,没好气说道:“我要是和她有私情,还用等到现在吗?”
  “那你说的那个西方蛮婆子,是怎么一回事?”
  自知无理的敏敏一时语塞,立马开始转移话题。
  “西方的一幅着名油画而已,其价值相当于宫里收藏的《千里江山图》。”
  一说到《千里江山图》这样的传世名画,徐妙云和张红桥恍然大悟。
  徐妙云开解道:“常言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传国玉玺,代表着君权天授。”
  “天命无常,非有德之人不能居之。”
  “夫君今日得而复失,将来必定能够失而复得。”
  朱樉眼睛亮了起来,将玉玺白送给朱元璋比杀了他还难受。
  要是将说法,换成朱元璋暂时先替他保管。
  好像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张红桥问出了一句:
  “万一皇上龙驭归天的时候,要用传国玉玺陪葬呢?”
  以朱元璋守财奴的性格,朱樉觉得很有可能。
  “传国玉玺,本来是我千辛万苦得来的宝贝。”
  “老头子要是敢埋,我就敢挖。”
  三女互相对视一眼,达成一个共识。
  刨自家祖坟这事,王爷很有可能干得出来。
  朱樉见她们都不搭理自己,将被褥拉开。
  朱樉眉头紧皱,一只手揉着胸口,连连呼痛。
  徐妙云坐在床边,神色紧张,问道:“夫君可是在救驾时受伤了?”
  朱樉脸色难看,呼吸急促道:“本王心里堵得慌,三位爱妃快到被窝中来。”
  “我们一起彻夜畅谈,互相排解一下彼此的烦恼和忧愁。”
  “不要脸的家伙。”敏敏脸色羞红地啐了一口,转身扬长而去。
  张红桥面红耳赤,像只煮熟的虾子,灰溜溜地跟在敏敏身后,亦步亦趋。
  见两人一眨眼跑了,徐妙云慌忙起身,正要迈步跟上的时候。
  徐妙云发出一声娇呼,朱樉从身后一把抱住了她。
  她的娇躯像风中杨柳般柔弱,仿佛随时都会被风吹倒。
  朱樉嘿嘿一笑道:“好妹妹,哥哥今天讲个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故事。”
  徐妙云脸色红的像块布,仿佛盛开的桃花般娇艳欲滴。
  她欲拒还迎地挣扎了几下,那模样如同一只受惊的小鹿,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
  ——
  大年初三,天还没亮,朱樉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温柔乡。
  在宫人服侍下穿戴好了衣冠,朱樉杵着一根拐杖上了步辇。
  打着灯笼在前面引路的苟宝,回头说道:“老爷的脚受伤了,皇上特许您在家中休养。”
  “何必这时辰出来遭罪受呢?”
  朱樉指着包扎好的那条腿,说道:“我要不趁着工伤,在老头子面前多晃悠几天。”
  “等我离京的时候,老头子又怎么会记着我的好呢?”
  苟宝走到他身旁,小声说道:“昨日陈公公半夜来找奴婢。”
  “说是皇上的旨意,让奴婢陪他调查欧阳驸马走私茶叶一事。”
  朱樉觉得其中肯定有猫腻,问道:“你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苟宝一直充当着包打听的角色,在他耳边说道:“奴婢听驸马府的管事太监说,公主和驸马的母亲安氏在去年春节发生了口角。”
  “安氏对安庆公主多有苛责。”
  “奴婢打听到欧阳驸马经常去秦淮河上的画舫买醉。”
  “在老家的宅子里,还金屋藏娇了一个茶商的女儿秦氏。”
  这欧阳伦玩的挺花啊,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怪不得妹妹安庆会和婆家闹别扭。
  本朝的规矩,公主和驸马各自有一座府邸,平时分居而住。
  夫妻之间要见一面,还得经过公主府女官的同意。
  说实话,他还有些同情明代的驸马。
  可是涉及到了自己的亲妹妹,朱樉选择了去他娘的理智。
  “调派锦衣卫仔细调查,给孤的好妹夫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
  苟宝跟了秦王这么多年,当然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就是早日投胎。
  “奴婢知道了。”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朱樉绕了大老远,先到午门点了名。
  然后在华盖殿前的石亭处,花名册上签了到。
  等到朱元璋的御辇来到时,朱樉才拄着拐跟在他身后。
  见到朱樉脚上绑着厚厚的纱布,走路一瘸一拐的模样。
  朱元璋有些心疼道:“咱允许你这几日在家中养伤。”
  朱樉满脸严肃道:“父亲年近花甲,仍然每日披星戴月,坚持处理朝政。”
  “儿子正是大好年华,又怎能安睡于卧榻之上。”
  朱元璋听到这话,十分满意道:“不愧是咱的种,有那股子闯劲。”
  接着朱元璋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举动。
  他直接伸出了手,搀扶着朱樉走上御阶。
  “从今往后,你就站在咱的左右。”
  朱樉还是第一次站在金台之上,放眼望去。
  台下的诸位大臣,连每个人的小动作都看得一清二楚。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出声打趣道:“怎么样?是不是有种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万丈?”
  “没有,站在这上面总感觉怪怪的。”
  朱樉努努嘴示意,站在前面的黄公公,还有在龙椅背后持扇的宫女。
  总感觉自己跟这帮宫人是一个档次。
  朱元璋哑然失笑道:“你大哥都没你这么多毛病。”
  “来人,给秦王赐座。”
  话音一落,立刻有人出列反对。
  “臣詹徽启奏陛下。”
  “秦王乃是臣子,金台宝座乃帝王之基。”
  “臣子脚踩帝王基业,有僭越之嫌。”
  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他的父亲詹同是洪武元年的吏部尚书。
  同时还是太子老师宋濂的好友,可以说詹徽是太子的铁杆拥趸。
  朱元璋不慌不忙说道:“这地方太子站过。”
  詹徽出言反驳:“太子是君,秦王是臣。”
  “陛下,怎么可以将太子和秦王相提并论?”
  “这岂不是乱了礼法,失了尊卑?”
  詹徽慨慷激昂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