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想复原清制二进院,要花的钱海了去了

  容平看着这个院子有些可惜,“这院子的主人是首都大学文学院的方教授,和老林也算是老相识,他从恢复工作后就一直住在教职工楼那边。
  “这个院子原是他们家祖上的,可那几年运动,院子被收了,他儿女怕被牵连也和他们断绝了关系。
  “而他爱人在那些年里身体拖垮了,虽是熬过来了,可如今的身体不好,常年得靠药调理着。
  “虽然有补发了一笔工资,可工资也有用完的时候,他就想着把这个院子给卖了,反正他们老夫妻有教职工楼住。”
  几人前后转了转,容平就道,“这个院子的主人说,你要是看了还有意买,可以去学校找他谈价,”不然就算了。
  陶桃理解,现阶段的大学教授很忙,毕竟如今全国的头等大事——高考,有很多事等着他们处理呢,比如教材编写、考试范围划定等。
  “叔奶奶,你知道这个院子大概多少钱吗?”
  陈修之惊讶,“陶桃,你真打算买?这院子破败成这样了,买了也住不了啊?”
  就这样子的,要想重新再收拾出来,那可比重新盖一个都要贵了。
  陈修之确实看不上,他原以为自家收回来的那几套房产就已经够破的了,
  不想这里居然还有一个更甚。
  也正是因为自家那几处房产太破了,要想收拾出来费劲,
  他才会想着万一在首都买房不凑手,就把产业置换一下,
  他手上那个五进的宅院,如果拆开来只卖一进院,那应该也能凑个一千块左右。
  容平也有点惊讶,她原还担心陶桃看不上呢。
  这里除了离首都大学近,其他真没什么优点了。
  “具体的价格,那得和方教授去谈。他只说要有人有兴趣可以先带来看房,看完有意买的去他家找他谈就行。”
  陶桃见两人对于自己要买这个破院子不解,也没解释。
  现如今花大价钱买这种房子确实不上算,可是在未来那就是捡漏啊!
  而且,这个院子的格局和建筑设计陶桃是真的很喜欢,如果能修复好,那不仅很好看,住得也会很舒心的。
  哪怕那些梁和栋都不成样了,可是在陶桃看过系统做成的复原效果图后,陶桃简单是一眼就爱上了,简直是太棒了!
  完美的清制二进院啊!
  只是想复原成系统效果图的样子,要花的钱也是海了去了。
  系统不遗余力的劝说,“宿主不怕,系统商城可以给宿主提供复原设计图和所需材料,弄完了你见到复原后的真实效果,肯定会觉得物超所值。”
  陶桃呵呵,又想从她的账户里掏钱了,……
  哪怕她都已经在系统商城买了那么多物资了,系统还是不忘见缝插针的忽悠她花钱。
  不过,最终能不能买,还得找主人谈过价后才知道,
  不然,她明面上的五千块钱不够的话,她也只能考虑先放弃了。
  看完了这处后,几人又去了另外两处的院子看看,
  另外两处院子容平也不认识,只是听人说起过,所以容平请了同一个大院的马婶给牵线带路。
  像这种成事了是要给谢礼的,不过,如今不兴中介费,
  价高的给送些好点的烟酒茶,价低的给送些次等的茶点粮食也就是了。
  其中第二处看的院子,离部队大院不远,院子的面积和第一处看的比,稍小一些,
  系统扫描过后也说,这个宅院不到六百平,而第一处的院子有六百八十五平。
  不过显见是主人家收拾过的,加建的木板棚子什么的都拆了,
  只是院里该破的还是破,整个院子就给陶桃一个感受——空,
  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真就是留下了院墙和门廊这些,窗户都只有窗框还在。
  而且,这个院子还和第一处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里没能让陶桃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系统解释说,因为这个院子其实是民国才建的,而且用料也一般,不是什么名贵木料,就是一般人家建房子用的杉木和松木。
  可是第一处的房子却是清初建的,而且用料也讲究,只是破败的不成样子了,所以才看不出来。
  第二处院子的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妻,房子是上一辈留下来的,老人在那十年里过世了,如今产业还回来,他们也是刚拿到不久。
  夫妻俩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单位有分房,
  对于这个已经被拆得不剩什么的院子,也没什么住的欲望。
  只想着能卖了换钱就挺不错,正好家里儿子该说亲了,要用钱。
  这个院子,对方开价要四千五,陈修之听了心下一紧。
  虽然他之前就猜首都的房价会比南阳市贵,但是,没想到贵出了这么多。
  带路的马婶挑了挑眉,按说这边的二进院好的要价五千都有,
  可这房子都没剩啥了,那就不值价了。
  更何况,如今都有单位分房,谁会买房啊。
  估计是见来看房的人穿着体面,故意开高价了呢。
  陶桃和陈修之对视了一眼,都没说什么,言说考虑一下,其实是两人都没看上这房子。
  陈修之是不考虑预算外的,陶桃则是更中意第一处的。
  第三处则是离科研大院更近一些,一进的小院子,
  看着倒是比前面两处的院子归整的好一些,
  虽然也是空空荡荡的,但是索性没有破败的厉害。
  不过,这院子的格局不太好,长长的一溜条,像是哪个大院的倒座房隔开来的,
  屋里的光线也差了很多。
  这个院子的主人来了男男女女六个,听马婶介绍说是父母没了,产业还回来后兄弟姐妹六人都想占了去住,可一个想住另几个不同意啊!
  爸妈留下来的房子自然是每人都有份的,凭什么就给一个人住呢?
  争来吵去的,干脆就决定把房子卖了,卖了分钱最公平。
  陈修之对这院子说不上多满意,不过是想着也许这院子自己能买得起,
  实在不行借点也该是能凑够,所以看完他就问了价。
  对方一开始出价1800元,结果还不等陈修之说贵了,
  又一个人跳出来说1800不卖,至少要卖两千。
  陶桃见这样就皱眉,拉了陈修之就问马婶,“婶子,房子的主人是真的想卖吗?
  “一千八我都嫌贵了,居然还喊两千,这是把我们当冤大头呢?”
  陶桃是真没看上这院子,只一点光线差就不行。
  小舅是来首都读书的,屋子的光线不好,那肯定会影响学习。
  哪怕平时都住校,只周末偶尔回来也不是很方便。
  其实陶桃觉得小舅很不必这么急着买房,就像陶源说的一样,
  他完全可以住学校宿舍,周末去陶家住就行了。
  等手上更宽裕些了再考虑买房也不迟,能买房捡漏的时间还有至少五年呢。
  但是她也理解小舅的想法,陶家是陶家,陈家是陈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