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科举

  晚上,
  皇帝陛下结束了一整日的繁忙政务,决定去延禧宫。
  就听见陈福林跟他说着这事儿。
  秦骜挑了挑眉:“这小子也有怕的时候?”
  他看他不是很能,在他面前可稳得住了。
  陈福林嗔了他一眼:
  “旭儿也才七岁,怎么就不能怕了?”
  “行行行,能怕能怕!”
  秦骜认输。
  他心底也是好笑,其实前几日他母妃还没迁宫的时候,他搬去太上皇的启阳殿就问了那臭小子,要不要跟他一起搬来。
  毕竟他自己当年就是被太上皇早早接来启阳殿的。
  可那臭小子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自己。
  这下又跑来求他母妃。
  哼哼,看他明日怎么奚落他……
  此时的皇帝陛下完全忘了,他根本就没告诉秦旭,他母妃也要离开东宫。
  秦旭想的是他要是和父皇都搬走了,母妃和弟弟妹妹怎么办?
  于是拒绝了他父皇。
  结果没想到大家都搬走了。
  *
  此时,
  润州。
  一家客栈里热闹非凡。
  随着一个月前朝廷派出的考试官陆续到达各地,民间关于此次选官考试的热议也到达了鼎峰。
  “陛下说了,四个月完成郡县的考试,如今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了,也不知道这考试咋考……”
  “你没看布告吗?上边写了,分科取士,那些才子不都称这叫什么‘科举’嘛?”
  “科举?妙哉!还真是恰如其分,我看那布告上写着,分诗书、礼乐、骑射、商算、律、政、医卜、农桑共十余科呢!”
  “是极是极,我还听说了,但有一技之长皆可去考上一考呢!”
  “吴兄所言差矣,还是得识字才行啊哈哈哈!不然上了那考场,不识得卷面,如何作答?”
  “哈哈哈哈,还是高兄所言有理,有理……”
  坐在一间包厢里的年轻男子悠哉悠哉地摇着手里的折扇,听着隔壁传来的爆笑声,摇了摇头。
  “咱们这位陛下,还真是不可小觑啊!”
  短短一个月,便让考试官到了各地,说明其对大靖之掌控十分严密。
  不得不说,太上皇修建大运河,真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若是没有大运河,那些南下的考试官定没有这么快到江南来。
  朝廷只需派出一艘官船,星夜兼程,只需十五日便可到江南,再往南到南海之滨,陆路也不过半个月。
  但更重要的是,朝廷的这个布告能这么快在全国为所有百姓所知。
  庄焕宇觉得,自己现在就是去乡下逮个农夫,估计都听说了这事。
  这自然不是各地官府出力了。
  他们巴不得除了自己根本没别人知道这事儿。
  陛下要改官制,要从天下万民中选取可用之才,而不是举荐制,这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了。
  他没有想到,陛下之行动如此大胆又如此迅速。
  庄焕宇对面也坐了个年轻的男子,衣着朴素,一身灰色长衫洗得发白。
  但目光清正,坐姿笔挺,脊背刚直。
  听见庄大人的话,年轻人笑了笑:“大人说的是,早在陛下还是太子之时,便已经展露出锋芒。”
  他是六年前庄大人来江南后就跟在他身边的,本是个丧家的难民,得遇大人赏识,是他之幸。
  自然知道庄大人其实就是被太子殿下派来江南的。
  这些年,庄大人在江南收拾烂摊子,还要帮太子的人在江南揽钱,几次陷入危险,险些丢了性命,如今总算能回京了。
  庄焕宇一乐:“少爷我也该回京去享享清福了。”
  “清茗,你户籍不在上京,便留在此处,参加今次的恩科考试吧!”
  清茗闻言却有些犹豫:“大人,属下还是跟您一起回京吧?”
  他知道庄大人来江南前就是大理寺少卿,未来妥妥的大理寺一把手,可清茗也知道,大理寺如今不一定还有大人的位置。
  虽然那位怡皇贵妃的长兄还只是个寺丞,少卿之位依然空缺,但和他们家大人已经不相配了。
  大人回京后,还不知道会被陛下安排到哪里去。
  庄焕宇不以为意的拍了拍这个下属兼好友的肩膀:
  “少爷我说了是回去享清福的,你就不必担心了。”
  “你家里供你读了那么多年书,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一展抱负,你莫要让他们失望。”
  清茗闻言默了默,良久才站了起来,对着庄大人深深一揖:
  “清茗多谢大人栽培之恩。”
  他是读了不少的书,但真正让他学到不少的,却是这些年跟在大人身边。
  庄焕宇笑笑:“今日起,你我便不是上司与下属,明日我便启程回京了,不必相送,你我上京再见。”
  正当县试在各地开始举行,庄焕宇也踏上了返京的路程。
  大理寺少卿庄焕宇,临危受命,劳苦功高,在三十岁之龄,成为了和其父比肩的一部首官——
  监察院院正。
  庄焕宇接手的监察院,不同于先前的监察院,而是要真正肩负起监察百官的责任。
  除此之外,监察院每年还要派人密切监控全国各地官员,配合吏部做好官员考评,作为官位升降的依据。
  (相当于唐朝的御史台)
  而监察院如今的首要任务,便是保证今次科考的公正公平。
  于是,本以为自己是回来享清福的庄大人,刚回家屁股还没坐热,又要开始在豫州巡查了。
  监察院其他大人们更苦逼,除了侥幸留下的几位,其他人全都被派往了大靖各州。
  县试他们是赶不上了,这不是还有郡试和州试?
  秦骜把手里的事情都安排下去了。
  还派了人盯着。
  自己就开始每日上朝下朝,处理完政务就回去带娃的悠闲生活。
  相比之下,因为太上皇万寿节,从年前就开始忙碌的礼部,那才叫一个苦不堪言。
  万寿节后是登基大典,登基大典后本以为自己能好好歇歇了,结果陛下又来了个科考!
  已经三个月没有看见女儿和外孙的岑尚书心里苦。
  他虽然不用像其他大人一样前往各州盯着考试事宜,但他也忙得团团转。
  和他一样的还有吏部尚书。
  倒是刑部和户部,完成了陛下大赦和免赋的任务,清闲多了。
  陈彦之每日也是上上朝,回来就开始含饴弄孙。
  他四个儿子,除了老四,其他三个儿子就给他生了七八个孙子孙女了。
  他们老陈家几代单传,总算在他活着的时候家门兴旺了。
  ------题外话------
  害:-(
  码字人,码字魂,码字都是人吓人
  读书中文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太子殿下他对我图谋不轨更新,第三百零三章 科举免费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