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危机(二)

  到了东河村,二人没回家,让古通架着驴车直奔张家。
  半路上竟遇到了赶着驴车过来的张阔。
  “张哥!”
  “古兄弟!”
  古传喜和张阔两人都急急地相互打招呼。
  “古兄弟,出事了!”
  张阔更着急地开口。
  古传喜心下一紧,按耐着问:
  “张哥,出什么事了?”
  胡羡羡心里也一沉,没插话。
  张阔看看四周,见并没有人,压低着声音说:
  “古兄弟,我今天去收菌子,在周围好几个村子都转了,没有一个卖菌子给我的!”
  古传喜闻言拧眉,暗道“不好!”
  张阔继续说:“问原因,好多人还不肯说,只说自己没采。
  最后我在两个小孩儿嘴里问到了!
  说是昨晚有人到村子里高价收菌子了,还说每天晚上都会来收,都是高价。
  我之前去收时,平菇是十文一斤。
  我在山脚下等到午时,看到一个大娘从山上下来,背篓里就是平菇。
  我就说今天十二文一斤,问她卖不卖。
  结果那大娘白了我一眼,说那么便宜还不如喂鸡吃!
  我又问那多少钱才肯买,那大娘说没有二十文免谈。
  这平菇什么时候卖到过二十文啊!这不是狮子大开口么?
  我就空车回来了。
  路上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赶紧过来跟你说说。”
  张阔一口气说完,怕古传喜着急,紧跟着又说:
  “还好咱们村的每天也能收些,昨天的也还剩不少,明后天做酱的肯定够了。
  我明天再走远点儿去收。”
  古传喜心里有个不好的猜测,但又怕说出来一语成谶,不敢说。
  于是拍拍张阔的肩膀,
  “辛苦了张哥!
  明天也别走太远,实在收不着,咱们就去山上采。”
  张阔点点头,
  “那行。我先回家了,看看今天下午能收多少,不够的话我们就去山上找些。”
  双方告别,各回各家。
  古传喜和胡羡羡一路无话。
  家里其他人都在作坊里忙着热水瓶的活儿,倒是让他俩躲了清静 。
  父女俩无言对坐了一会儿,胡羡羡先忍不住了,
  “对方这是要釜底抽薪呀!
  竟然连咱们去收菌子的村子也调查到了,还都去高价收了。
  如此看来,今天下午翠婶子那里收菌子恐怕也不会如意。”
  “咱们一个村的,乡里乡亲,应该还是会有人顾及邻里情份……吧……”
  古传喜说得自己都气虚,在金钱诱惑面前,微薄的邻里情算什么?
  “希望有人顾及,人数却不敢奢望。”
  胡羡羡不抱幻想。
  “今天和明天的鲜菇是够的,不行的话咱们就还用干菇子做。
  等大家忙完热水瓶,咱们家多去几个人到山里采菌子。”
  胡羡羡提议。
  “行,只能如此了。
  下午晚点儿去问问你翠婶子,干菇子有多少,看看能撑几天的。”
  古传喜有气无力地说着。
  “实在不行,咱们就停止供应几天。
  咱们都不卖了,对方还能一直高价买菌子么?”
  胡羡羡有点儿泄气,想摆烂。
  “那是实在不行的做法,卖不掉可以少做,但彻底不做不就是放弃了市场么?
  对方一卡,咱们就放弃,很快就没人记得古韵蘑菇酱了。”
  古传喜想得远些,但因为没有解决之法,也说得语气飘忽。
  “如果山上的菌子都归我们就好了……”
  胡羡羡嘟囔一句,
  “哎~这是个方法!爹爹,咱们能把山买下来么?”
  “买山?”古传喜腾地站起来,
  “我猜应该可以,我去问问里长!”话音没落就冲出了堂屋。
  胡羡羡也坐不住了,在堂屋里来回溜达,心思不停:
  如果真能买山,山上的蘑菇就都是自己家的,而且还可以实施种香菇大计了!
  里长爷爷可一定要同意啊!
  古传喜跑到里长家门口,整整衣袖,突然想起现在是午后,里长叔很可能在午睡。
  踟蹰着在他家门口徘徊了两圈,还是决定敲门试试,心里想着:
  倘若没人应声,自己就再过半个时辰再来。
  刚刚抬手,身后传来声音,“找我?”
  古传喜猛地转身,见里长从南边走来,赶紧迎上去,
  “顺叔,我还以为你在午睡呢,犹豫了半天想敲门试试。
  您怎么从南面来?去镇上了?”
  张顺点点头,面色沉重地说:
  “正巧我也有事找你,进来吧。”
  古传喜心里“咯噔”一声响,顺叔这表情和语气,明摆着找自己的事不是“好事”啊!
  到了堂屋,张顺指了座让古传喜坐下。
  “先说说你找我什么事。”张顺开口。
  “顺叔,我想买座山,不知道咱们村里这几座山哪个能买,怎么买。所以来请教您。”古传喜开门见山地说。
  “买山?”张顺扬眉,
  “山和荒地一样要量面积的,一座山可大了去了,尤其咱们村没有小山头。
  而且,村民还需要到山上砍柴摘野菜挖菌子等,百年后还要葬在山上。
  都是人人去得的,你何必买?
  就算你买了,倘若大家砍柴挖野菜到了你买的山头上,你还能把人赶走不成?”
  张顺觉得这个想法过于荒诞了,怕是古家手里有了银子心浮了,
  “我有个坏消息要带给你。”
  张顺本来还觉得今天这个坏消息很是棘手,但现在反而觉得它来得刚刚好,是该给古家泼瓢凉水降降温了。
  好不容易村里有个作坊,不管是作为里长,还是作为长辈,他都想护上一护,希望作坊能更长久些,这样古家受益,全村人也受益。
  古传喜面色一紧,又是坏消息!今天是要倒霉到底么?
  压着心里的忐忑,说:“顺叔,您说。”
  “我去镇上,是因为听其他里长给我捎信儿。
  我没太信,就去转了转,却发现是真的!”
  张顺抬着眼皮看着古传喜,
  “古悦堂的各种竹编盘,甚至痒痒挠,都有了仿品。
  镇上的很多杂货铺里都有了,价格都比古悦堂的低一成。”
  古传喜腾地站起来,眼睛里都是惊恐,不敢相信地再问一句:“各种竹编盘和痒痒挠都有仿品?价格还都低一成?”
  张顺沉默地点点头。
  古传喜拧着眉低下头来回踱着步子思索,久久没说话。
  张顺看他这样有些心疼,觉得这瓢水可能浇得太过了,都透心凉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