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人性本恶

  张玲回头看到张宇满脸沧桑的望着她。
  李想不高兴的问:
  “小林,这里是族长专享。安保不会都是摆设吧。怎么总有不相干的人闯过来打扰我们用餐?”
  小林满脸歉意的还没来得及通过对讲机询问主管。
  张宇声泪俱下的冲着张玲跪下来大喊“我错了”。
  说他千不该万不该的在同学聚会上伙同其他同学针对张玲。
  还哭诉的说他的结发妻子前不久查出得了癌症。
  家中的所有积蓄都花完了。
  现在走投无路。
  实在没有办法才来求张玲放他一条生路。
  张宇是属于哪种用情至深的人?
  笑话!
  这真当她张玲是一个十足的傻子吗?
  因为她还记得同学聚会上的张宇,好像对自己的老婆有着深仇大恨,借着酒劲儿把人直接打趴在地。
  要不是李熙带人“伸张正义”的把张宇拦住。
  张宇的那架势怕是要把老婆往死里打。
  这种当着同学的面打老婆的男人会有哪么用情至深?
  反正张玲是不愿意相信的。
  她轻蔑的看了一眼张宇,转身装作若无其事的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在嘴里很享受的咀嚼着。
  她心中在想今天是什么日子?
  吃一顿饭,接二连三的有事找上门。
  她的这顿饭看来是吃不安稳了。
  一旁的小林看到眼前一幕有些不知所措。
  于是凑到李想的耳边轻声询问:
  “族长,你看现在还用得着叫保安把他轰走吗?”
  也许是同性相斥的原因吧。
  小林因为惧怕张玲那难以接近的气势。
  所以这才问错了对象。
  李想暂时没有回应小林的询问。
  他目光里散发着阵阵寒意看向跪在地上张宇说:
  “你会走投无路?”
  张宇见有人接话了。
  心中万分欣喜的抬头,看着李想装作可怜兮兮的说:
  “求求你们就别对我赶尽杀绝了好吗?我的妻女是无辜的!犯错的是我。有什么事请只管针对我好吗?”
  不了解情况的小林对张宇的表演深信不疑。
  善良的想要凑在李想的耳边为张宇说两句话。
  不料,李想的一句“笑话”打断了小林行为。
  小林心中暗暗庆幸自己没有冲动的说出那些话。
  不然,肯定要惹得李想不高兴了。
  跪在地上的张宇一怔。
  但还是试图狡辩卖惨说:
  “你们要不放过我。恐怕我只有把女儿送进缅|北这一条路了……”
  张玲实在听不下去的大喝一声“闭嘴”。
  她万万没想到身为一个父亲还能说出这种畜生不如的话。
  本来她还想劝说李想差不多就行了。
  看来她错了!
  对恶人的手软就是对善良最大的残忍。
  张宇竟有了把罪恶之手伸向他无辜的亲生子女心思!
  李想一边安抚着张玲冲动的情绪,一边语气淡漠的继续对张宇说:
  “张宇,你别演了!据了解,我前脚刚制裁的让你丢了工作,你后脚就开始为李熙跑腿效力了。这无缝衔接的找工作的效率。恐怕这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比你厉害了。”
  张玲早就猜测到张宇是李熙的人。
  只是苦于没有实际证据。
  当她看到张宇在听到李想的话语之后并没有逃避否认。
  反而不再装模作样的从地上坦然的站了起来。
  张宇脸上浮现出一抹无奈的笑意说:
  “果然,还是李总好手段。都说了,这点儿把戏在李总的面前,太过于儿戏了。”
  李想笑着不语。
  一旁的张玲与小林都由衷的生出了崇拜之情。
  尤其小林的崇拜之情里好像还掺杂着一丝担忧。
  感觉就像是对李想的能力有所忌惮。
  张玲察觉出了小林的这些异样。
  心中大概有了自己的结论。
  但还是不动声色的默默的观察着不说一句话。
  因为她觉得以李想的聪明才智应该也发现了小林的异样。
  张宇仿佛忘记了这里是李家地盘。
  李熙更是有着绝对掌控权的地方。
  所以竟更加蠢笨的继续对李想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怎奈李熙这个蠢货非要白送几万块让我当着你们的面一跪?唉,看在钱的份上我也只能照做了。”
  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
  张宇还真是没有下线的为了钱财把自己开发到了极致。
  为了钱!
  她一直想不通的是秘书小靳为何会看上张宇?
  现在她终于有些明白了。
  小靳多半也是为了钱。
  所以才会选择背叛她。
  也许小靳与张宇本来就属于同一种人。
  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根本不会在乎用什么手段。
  张玲觉得这个时候李熙应该要登场了。
  不然,张宇刚才的大放厥词就显得很没意思。
  所以她放下手中的碗筷起身四处张望。
  期望李熙不管从什么地方闪亮登场。
  然后再上演一出有趣的大戏。
  一旁的李想猜到了张玲的心思。
  也好像早已经知道李熙根本不会出现。
  他让小林倒了一杯茶,气定神闲的喝茶。
  张宇显然也明白了张玲的意思。
  所以带着一丝慌张不确定的说:
  “别看了!我知道你在等李熙。实话告诉你,我可是亲眼看到李熙,陪着你们李家那个老不死的坐车离开了。不然,我刚才根本不会说出那些话来。”
  张宇显然是有自知之明。
  一旁的李想听到这些话,不禁的咧嘴一笑的摇摇头。
  摇头是觉得这就是张宇身为男人的最大悲哀。
  张玲并没有搭理张宇的说辞。
  或者说她从来没有非常期待一个人的出现。
  只因为张宇这个混蛋也太欠揍了!
  她此时在虔诚的祈求上苍显灵。
  让张宇亲眼看到离开的李熙立刻出现在这里。
  她觉得恶人自有恶人磨。
  李熙绝对是惩治张宇的最佳恶人。
  许久!
  她竟一直没有发现李熙的人影。
  有些失落的重新落座。
  张宇接着说出了此次出现在这里的主要目的。
  一是声明老族长确实说过让李熙接任族长的话。
  二是张宇表面上看似是为李熙跑腿做事。
  李熙给张宇开出了月薪一万好工资。
  可实际上李熙每天都在挥金如土的过着她大小姐的生活。
  一到给张宇结算工资的时候却搞失踪。
  每当有事找张宇办理的时候才勉强给一点儿生活费。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月了。
  张宇不是一个傻子。
  看出来继续死心塌地的为李熙做事没有前途。
  所以张宇确实有心来找张玲求宽恕。
  也算是为自己寻求一个后路。
  可是张玲对张宇的态度。
  一时间劝退了张宇。
  当然!
  张宇也是猜到了张玲大概率不会原谅他。
  所以他还有一条路可以走。
  想到这里!
  张宇听到了张玲不可能原谅她的话语。
  他便带着几分无所畏惧的笑容说:
  “不原谅也没有关系。张玲,请你记住狗急了可是会跳墙的。”
  张宇只是知道自己向张玲认错道歉被拒绝了。
  可是他却没有想过自己的道歉为何会被拒绝?
  真诚!
  张宇缺乏的就是真诚。
  道歉就道歉。
  他张宇态度诚恳的实话实说。
  还试图编排谎言骗取张玲的同情心。
  更可恶的是他谎言被拆穿之后依旧意识到错误。
  态度之嚣张。
  不免给人一种错觉。
  李想拆穿了他的谎言。
  这都是李想的错。
  这就像是如今社会上一些内心邪恶的人。
  明明是他先心生邪念的要为恶。
  结果作恶之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乃至赔上了性命)还不能醒悟。
  反而还要反咬一口安分守己的好人。
  非要让安分守己的好人为他作恶付出的惨重代价买单。
  有趣的事来了。
  代表正义的制度,以人道为由,支持了作恶之人的主张。
  所以有了有人顺走中药店的草药私自泡酒喝,不料顺走中草药是毒药,最后还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本以为搭上一条命就能够警醒别人以此为戒。
  有趣的是赔上性命的家人,舔着脸状告中药店的老板,为人命做出赔偿的事情。
  结果……
  人道,这玩意儿是西方某国提出的。
  一个拥有几百年文化的舶来品。
  堂而皇之的来影响拥有几千年文化的大国。
  好像某国自己都没有做到人道。
  枪击案频发的国度谈人道!
  怎么听着那么像一个笑话?
  可是我们却把人道倡导到了极致。
  荀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
  关于“人性”荀子很明确地提出过:
  人性本恶。
  他也和孟子一样,从人的天性出发,也截取了一些生活中的案例。
  在《荀子·荣辱》中说:
  “凡人有所一同。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
  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
  是又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他举出来的都是人的天性。
  比如:
  饿了就要吃饭,冷了就想取暖,累了就要休息等等。
  说明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
  不得不说人性“好逸恶劳”。
  这在当下都非常普遍。
  荀子选取的角度非常有力。
  这就对孟子“向善”的观念发起了冲击。
  他当然不是简单地为了论证“人性善恶”这样没有实际效用的观念。
  而是进而提出了如何利用人的天性来为社会做贡献。
  荀子认为,那些被人称颂的圣人为什么要比普通人做得更好?
  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克制自己内省的“恶”,将“善”展现出来。
  所以才会被人所尊崇、信服。
  这就是其在《性恶》一文中指出:
  “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
  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
  ……
  性者,本始材朴也。
  伪者,文理隆盛也。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从这些记载也可以看出,荀子之所以要提出“性本恶”的思想,其实也是为了找到遏制人性之“恶”的理由而已。
  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和孔孟是一样的。
  需要“教育”。
  而为了体现人道,让中药店的老板,给为恶之人赔偿。
  不但没有起到教育恶人向善的作用。
  反而还会如病毒一般,给更多好逸恶劳的人,传递一种可以发家致富的财路。
  所以才有了如屡禁不止的碰瓷!
  要说起我们的传统思想,大家都知道是儒家思想。
  这是我国千年以来的大思想。
  百姓从小就会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忠君爱国,孝顺父母,这些看似正确的思想,却有着很大的问题。
  忠变成了愚忠,孝变成了愚孝。
  原本很好的思想,在封建统治者的手里,变成奴役百姓的工具,控制住了百姓的思想,成了统治者们两千年来禁锢百姓的枷锁。
  因而有人为了极致的传播人道思想。
  硬是把我们的文化的精髓孔孟之道说成了虚伪的害人之道!
  这一切都是儒家思想的锅吗?
  应该说既是,也不是。
  一方面,儒家思想的确是统治者控制百姓的枷锁,这点毋庸置疑。
  另一方面,这个思想里也有很多的好的东西,只不过没有被后世继承而已。
  要知道,儒家思想的根其实是仁义礼智信。
  孔孟本身所求的是中庸之道。
  中庸原本是好的,只不过能够做到的人并不是太少,普通人很难做到这点,所以就成了愚忠,愚孝等。
  这就像是原本一本好的经书。
  要是让歪嘴和尚念歪了。
  你能直接否定经书有问题吗?
  不能!
  孔孟之道之所以能传承数千年。
  自是有他独到的地方在里面。
  所以思想的好坏不在于思想本身。
  而在于人对思想的理解。
  因为某些运动为了提倡新事物,灌输西方文化思想。
  所以抨击我们传承了千年的旧文化就成了它的任务。
  我们不能说孔孟思想全都是糟粕。
  不好的,不能与时俱进的当然有。
  但是里面也有好的值得现代人学习的。
  凡事都有两面性。
  我们不能因为孔孟思想中有一些不好的地方。
  从而完全否定了这个思想。
  里面的礼仪,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等思想。
  即使是现在也是属于正确的价值观。
  而且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积极的一方面还是有很多的,很多现在也值得人们去学习与感悟。
  但是属于糟粕的当然要放弃了。
  言归正传!
  不过,张玲不是那种圣母心泛滥之人。
  绝对不会去纵容恶行在她的面前发生。
  因为她从张宇的话语中听出了另一个极大的危机。
  那就是小豆子与父亲。
  她倒是不太担忧父亲。
  因为一般的五六个小伙想在父亲面前为恶都绝对不可能。
  所以一个张宇对父亲而言绝不再话下。
  所以小豆子就变成了张宇最有可能拿出来要挟她的对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