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筹备

  林水这是第二次来到这里,这次感受更加深刻。
  他似乎已经看到了他们厂子生产的粮食销往县城、省城,甚至是外省的盛况,激动了半天的心此刻是更加心潮澎湃了。
  宋有才这会子终于上道了,也看出来了门道。
  要不是说为什么叫能干人呢,肯定是有某些方面比较突出的,他这会儿考虑到的已经不再是要不要在这里建厂,而是要怎样在这里建厂了。
  他抓着张要发的手臂激动地问道:“兄弟,需要我做什么?如果是要我包下这块儿地,那肯定是不在话下的。”
  “不过这个事既然是我们几个人一起合伙筹备,那就要将李富贵和廖国富叫一起,我们几个合伙人坐一起好好碰个头,商量个详细的章程出来。”
  张要发点头道:“是的,得把大家叫到一起来仔细商量。”
  宋有才看了看天色,又道:“现在天色也不早了,要不这样,明天早上你们去李家村找李富贵,我去廖家村找廖国富。”
  “然后我们五人明天上午十点钟的样子在我家集合,好好商量下开厂子的细节。今天就先回家去各自好好想想做些准备。”
  张要发和林水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张要发道:“阿水与我同路,那我先送你回去,然后再送阿水回去。”
  宋有才想了想,光开拖拉机就得十来分钟的路程,如果靠脚程的话,怎么样也得半个多小时吧。
  不能将时间浪费在路上,有这个时间他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了呢。
  于是他也就没客气,让张要发送他回村。
  送完宋有才,张要发将林水也送回了林家村。
  待得他回到家,天色已经渐渐黑下来了。
  吴凤仙听到院子里的动静,赶紧从灶房里探出头来,问道:“回来了,情况怎么样?”
  说着也跟着男人一起进了堂屋,赶紧去倒了一杯温开水递给男人。
  张要发接过水杯,咕隆咕隆灌了两口,这才温声道:“咱幸亏买了拖拉机,今天干了那么多事,跑了那么多路,要是光靠走路,今天“米厂”选址的事情肯定是忙不下来的。”
  吴凤仙问道:“地址选好了?”
  张要发点点头,道:“嗯,基本上初步意向是定好了,还得明天我们五人一起再商量。”
  吴凤仙点点头,她不太懂这些,她能够做的就是将男人的身体照顾好,将一大家子都照顾好。
  她二话不说,又赶紧钻进灶房做饭去。
  第二天一大早,张要发吃过早饭就来林家村接上了林水,俩人出发去隔壁大队找李富贵。
  这两天,张要发来林家村找林水的频率有点高,惹得桥大爷那几个老大爷、老婶子们免不得心里又开始有了些计较。
  这张家村的能干人张要发跟林水那小子关系好得很啊,看来以后遇到老林家的人,尤其是林水那小子,态度要更加热情起来了。
  不管有没有用,老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看张要发和林水来去匆匆的样子,众人也不好将林水扯过来仔细问问,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开着拖拉机走了。
  拖拉机出了林家村村口沿着乡道笔直往南走,又爬过一段高坡,汇入另外一条乡道,然后沿着这条乡道继续笔直往南走。
  走了大概一刻钟的样子,远远地就能看到不远处右手边的清水河河道。
  俩人现在走的这条乡道与河道是并列平行的,待得汇入河东连通河西的那条大桥的乡道时,拖拉机往左手边掉头,往东边沿着乡道继续前进。
  越往里走,越能感受到绿树葱葱,在乡道的两旁入目所及都是有些年份的大树了,周围全是高高低低的小山,风景很是秀丽。
  拖拉机约莫又开了半个小时的样子,终于到达了李家村。
  李家村已经是这条乡道的最里头顶端了,村子后面就是绵延起伏的山脉。
  想想,先辈们能够在这里修出一条乡道一直通到青水河石桥旁,着实不容易,却也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要想富,先修路。
  交通对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太重要了。
  交通方便的,各种贸易、信息互通这些都比较便捷,经济发展也快。
  交通闭塞的,则是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无法互通有无,经济发展就很受掣肘。
  李富贵在山坳坳的村子里能够发展起来,甚至帮扶着村里一起发家致富,着实不容易,就连张要发他自个儿都对李富贵很是佩服。
  那天他来找李富贵谈合作开厂子,李富贵听完后,二话不说就拍板:“我同意加入厂子的筹备。”
  张要发都有点不太适应对方的果敢。
  他不禁道:“兄弟啊,这开厂子是大事,是要赌上全部身家的。正常来说,不是都要深思熟虑一下,最起码也要象征性的思考一晚上,然后第二天再给我答复的嘛。”
  结果这个老兄不仅不作过多考虑,还说:“要发,你合计好开这个厂子得投入多少资金,我会尽快将我这边入伙需要投的钱筹齐。”
  李富贵的魄力让张要发暗暗心惊。
  李富贵的这波操作同样无形之中也给张要发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大家都这么信赖他,那他更加得拿出十二分的警醒和细心,尽量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了。
  这次也是,张要发刚将选址的那些个理由说完,李富贵就完全赞同,还催促着几人赶紧出发。
  这次李富贵是开的自家拖拉机跟着张要发走的。
  张要发和林水都在心里犯嘀咕:这个老兄到底有没有听明白他们刚才说的什么哟?怎么做个决定竟然如此草率呢?
  李富贵才不管张要发和林水二人怎么想的,反正张要发在解释的过程中,他已经完全吸收,全部都听懂了,他也觉得那个地方是再合适不过的地方了。
  李富贵见二人都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还是解释道:“什么事情都是宜早不宜迟,就得趁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们得抢占先机。”
  “如果等到所有人都知道那个地方好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没有我们什么事儿了,等到我们再去操办这个事,恐怕黄花菜都要凉了。”
  张要发:“兄弟,你说得对,我们得趁早,抓紧。”
  三人火急火燎地赶到宋家村时,已经过去将近一个小时了。
  没办法,李家村在山坳坳里,出来一趟真是不容易啊。
  光这,开着拖拉机赶到镇上都要花四十多分钟,还是马不停蹄地赶路的情况下。
  如果是在平时不急不忙的情况下,开着拖拉机到镇上得个把小时,如果是步行的话,估计得三个小时。
  三人也不敢耽搁,在村口停了拖拉机后,就急急地往宋有才家里赶。
  宋家村村口正在闲话家常的几个村民看到这番动静,众人都顾不得拉家常了。
  有人将心里的猜测问了出来:“这宋有才家今天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么?”
  “怎么刚见宋有才早上火急火燎地开着拖拉机出去,过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样子就见宋有才回来了,后面还跟着开着拖拉机的廖家村的廖国富。”
  “俩人停好拖拉机后,表情很是严肃地往宋有才家赶去,看上去像是宋有才家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
  又有人嘀咕道:“这又有另外两个大队的能干人一脸严肃、着急地赶去宋有才家,莫非今天宋有才家真的有大事要发生?”
  在宋家村村口看到了这么大阵仗的几个村民心里八卦之火被熊熊燃起,怎么都浇灭不了。
  有好几个村民心里实在是心痒难耐,跟在张要发三人的后面一直到宋有才家院门口。
  他们几个不好意思进去,就假装在宋有才家院子外的巷子里闲话家常,实际上眼睛和耳朵时刻关注着院子里面的动静。
  可惜待得张要发、林水和廖国富三人进了院子后,宋有才听到动静赶紧出来相迎,同时顺便将院门给关上并拴上了。
  这下子引得想看热闹的几人没看成热闹,心里却是更加好奇了。
  他们也不敢走远,生怕错过了一手消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