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开启全球pvp模式!大清口嗨姐!反正都要完,不如痛快干一场

  【影视资料。】
  【慈溪转身:你不说,我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洋人欺我太甚,竟至国之将亡。】
  【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何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朕,今日庄严宣誓,向英吉利国,开战!】
  【向法兰西国,开战!向美利坚国,开战!】
  【向德意志国,开战!向俄罗斯国,开战!】
  【向意大利国,开战!向奥地利国,开战!】
  【向日本国,开战!钦此。】
  弹幕:
  ——“慈溪这操作堪称史诗级团战发起人”
  ——“八国联军:感谢老板集火指示”
  ——“这波是清朝最后的疯狂”
  ——“慈禧:既然打不过一个,那就一起打”
  ——“历史性时刻:清朝单挑全世界”
  ——“这不比火影的四战宣言燃?”
  ——“反正都要完,不如痛快干一场”
  ——“这是要开启全球pvp模式吗”
  ——“总之先宣战,输赢什么的以后再说”
  ——“我要打十个!不对,是八个!”
  ……
  茶馆内烟雾缭绕,三三两两的古人围坐在天幕下方。
  随着慈禧太后那气势磅礴的宣战诏书展现。
  整个茶馆先是一片死寂,继而爆发出此起彼伏的议论声。
  “这就叫破罐子破摔,反正都要完,不如痛快一场。”
  一位身着青衫的食客啜了一口茶水。
  “我大汉威震四方的时候,那些蛮夷哪敢如此放肆。”
  角落里传来浑厚的叹息。
  油灯下,几位常客凑在一处,议论纷纷。
  “这宣战的气势倒是不小,就是不知道这些洋人的铁甲舰船,能不能用大刀长矛招架得住。”
  “说到底还是我们落后了啊。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何曾受过这等气?”
  茶馆掌柜添茶时忍不住插嘴。
  “听说那洋人的火器厉害,这一下子得罪这么多国家,怕是要吃大亏。”
  “可不是么,就跟蚂蚁去啃大象似的,光是气势汹汹有什么用?”
  炉火噼啪作响,一位老者缓缓开口。
  “想当年我们还在争论要不要做生意的时候,人家已经坐着铁船满世界跑了。”
  “这下可好,一次性全都得罪完了。”
  “话说回来,这位太后倒是有几分霸气。”
  有人忍不住笑道。
  “既然都要打,索性一起打个痛快。”
  “霸气是霸气,就是不知道最后能剩下几根完整的骨头。”
  夜色渐深,茶馆里的议论却愈发热闹。
  ……
  大清位面。
  康熙皇帝凝视着天幕,索额图和明珠站在两侧。
  殿内的氛围随着慈禧太后的诏书渐渐变得凝重。
  “竟有如此荒唐之事?”
  康熙神色复杂地摇着头。
  “这位后世的太后,是要把整个天下都拖入战火之中吗?”
  “朕当年收复台湾,也不过是调动数万人马。这一次性向八国宣战,简直闻所未闻。”
  索额图面露忧色。
  “陛下,这诏书透露出的信息令人担忧。看来后世的清廷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朕倒觉得有趣。”
  康熙突然笑了起来。
  “这位太后倒是有几分胆色,既然打不过一个,那就索性全都得罪了。”
  “只是这样的决断,未免太过儿戏。”
  明珠沉声开口:“臣在想,若是我们现在就开始重视海防,是否能避免后世这般境地?”
  “那些洋人的船坚炮利,确实不容小觑。”
  “说得对。朕早就觉得这些西洋传教士带来的知识不容忽视。”
  康熙的目光变得深邃。
  “看来后世子孙们把我们的基业败坏至此,连区区外夷都能欺辱到头上。”
  索额图附和道。
  “陛下远见卓识。只可惜后世子孙不能继承您的志向,以至于闹出这般笑话。”
  “笑话?这哪里是笑话。”
  康熙站起身来。
  “这分明是一场悲剧。朕费尽心力打下的江山,居然沦落到要同时对抗八国。这些后人,究竟是有多无能?”
  明珠低声道:“或许他们是被逼到绝境,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绝境?治国之道在于未雨绸缪。若是平日里便做好准备,又怎会有今日之困?”
  康熙冷哼一声。
  “朕倒要看看,这位太后的决定,最后会给大清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天幕继续闪动,映照着康熙略显阴沉的面容。
  他心中既有对后世子孙的失望,又带着几分对未来的担忧。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仿佛在向他展示着一个他最不愿看到的未来。
  ……
  大宋位面。
  宋太祖赵匡胤望着天幕上闪动的画面,赵普和李处耘在殿中陪伴。
  大殿内的气氛随着慈禧太后铿锵有力的宣战诏书渐渐凝重起来。
  “真是天大的笑话!”
  赵匡胤一拳重重砸在龙椅扶手上。
  “堂堂天朝上国,居然被这些蛮夷逼到如此地步。这些子孙,简直是把祖宗的脸面都丢尽了!”
  赵普走上前来。
  “陛下息怒。这后世的情形,必定另有缘由。只是这般一次性向八国宣战,确实有些匪夷所思。”
  “朕当年北伐契丹,尚且知道要量力而行。”
  赵匡胤站起身来,在殿中来回踱步。
  “这位太后倒好,一口气要与八国交战,莫非以为大清还是当年的盛世不成?”
  李处耘面露忧色。
  “恐怕事情没那么简单。臣听那诏书的语气,倒像是破釜沉舟的决心。”
  “破釜沉舟?”
  赵匡胤停下脚步。
  “朕倒是想不通,这后世的大清究竟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当年朕励精图治,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受外族欺凌,没想到竟会沦落至此。”
  赵普叹息道:“听闻那些洋人的火器极其厉害,远超我们的想象。若是不及早准备,恐怕真要吃大亏。”
  “你说得对。”
  赵匡胤若有所思,“朕现在总算明白为何要重视武备了。”
  “这后世的情形,分明就是国力衰败的下场。那些洋人,比契丹、党项更难对付啊。”
  李处耘补充道:“只可惜后世子孙不懂得与时俱进,白白浪费了祖宗基业。”
  “且看这位太后如何收场吧。”
  赵匡胤重新坐回龙椅。
  “朕好奇的紧,这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事,最后会如何收场。”
  “只是想到大好河山竟会落入如此境地,朕心中便十分不快。”
  天幕上的画面仍在继续,映照着赵匡胤严峻的面容。
  这位开创大宋的帝王,此刻仿佛看到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未来。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而他们所建立的基业,终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