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胖东来真的有网上说的那么好吗?严嵩:商人能好到哪里去!

  【胖东来真有网上说的那么好吗?】
  【有个女人在胖东来偷了盒猪肉藏在衣服里,过警报器的时候被发现了。】
  【于东来让女人把东西还回来,然后就让她走了。】
  【于问保安她都偷了什么,保安说就一盒最便宜的猪肉,五块八毛钱。】
  【他听后让保安偷偷跟着女人,看她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
  弹幕:
  ——“说实话,我现在看见猪肉都想哭”
  ——“五块八毛钱的事,却让我看到了人性最温暖的一面”
  ——“其他商场:赶紧报警!胖东来:让我看看你为啥要偷[do]”
  ——“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冰冷的规则来衡量”
  ——“于东来:我这个当老板的,得先摸清楚情况再说”
  ——“我酸了,这种老板上哪找啊!不光没抓人还要了解人家困难”
  ——“这盒猪肉可能是最贵的猪肉,因为它值得我们深思”
  ——“商场:开启侦探模式!上班时薪:√侦查技能:√社会调查:√”
  ——“保安:我这工作又当保安又当福利调查员???”
  ——“什么叫大气?这就叫大气!不过值得学习的是态度而不是偷东西”
  ……
  街坊巷口间,古人们看着天幕上的景象议论纷纷。
  这商贾之道竟能如此新奇,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分。
  “这经商之道当真奇特,倒是让我等开了眼界。”
  往日街市之上,商贾皆是奉行童叟无欺,却也不曾见过如此体恤之人。
  这般做派,与寻常铺子大不相同。
  放走盗窃之人也就罢了,还要暗中派人打探,此等手段当真令人叹服。
  “依我看,这位于掌柜怕不是个富贵命。”
  这般胸怀,便是当下最富有的盐商、粮商也少有。
  街坊邻里间若遇到偷盗之事,不是当场捉拿,便是送去官府。
  哪有这般费尽心思探访其因由的?
  “你们说,这位于掌柜会不会暗中资助那户人家?”
  “依我看八成是要施以援手,不然何必派人跟去。”
  “依我看啊,这于掌柜定是个有大智慧的。”
  “可不是么,既给自己赢得好名声,又能帮助困苦之人。”
  但转念一想,这般处事方式倒也颇有道理。
  毕竟商贾之道,与其说是赚取钱财,不如说是结交四方。
  “你们猜这故事后面会如何?”
  “我倒要看看这位于掌柜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兴许会让那妇人在店里做工还债?”
  众人看得入神,纷纷猜测这故事后续。
  这位于掌柜既然派人跟踪查访,想必不会就此罢休。
  “这后世的经商手段,当真令人大开眼界。”
  “要我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商道。”
  这般新奇的处事方式,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众人愈发期待这故事的后续发展,究竟这位于掌柜会如何化解这桩事端。
  ……
  大明位面。
  戚继光立于天幕之下,身旁只有心腹将领俞大猷作陪。
  两人观看着这番奇特景象,神色各异。
  “这后世的商贾,竟比我等将士还要细心谨慎。”
  戚继光摇头轻叹。
  昔日在蓟镇、宁波一带剿倭时,也曾遇到过饥民偷窃之事。
  那时为了整肃军纪,不得不秉公执法。
  可这于东来处置之法,倒是让人眼前一亮。
  “大帅所思何事?”
  俞大猷见戚继光若有所思。
  “想起当年训练戚家军时,也常有穷苦百姓来投军。”
  “为了甄别真伪,我们也是要暗中查访,了解其家境。这商贾倒是与我们英雄所见略同。”
  俞大猷抚须点头:“此人确实独具慧眼。”
  “寻常商贾遇此等事,不是痛打,便是送官究办。哪似这般体察民情。”
  “可惜啊,若是当年我们也能有这般体恤之心,或许能少些强梁之辈。”
  戚继光感慨道,想起了那些被贫困所迫而为倭寇的百姓。
  “大帅此言差矣,军中军纪严明,岂能与商贾相提并论。”
  “话虽如此,但这商贾处事之道,倒是值得我等借鉴。既要秉公执法,也要体察民情。”
  两人正说着,只见天幕上景象又起变化。
  戚继光不由得来了兴致,这后世的奇事当真令人大开眼界。
  也不知这位于掌柜最终会如何处置这件事,是严惩,还是施以援手。
  “咱们且看下去,倒要看看这商贾如何断案。”
  戚继光此时已将这当做一桩军中案例来研究。
  这番新奇的断案手段,与军中处事大不相同,却也自有其道理。
  两人愈发专注地观看起来,期待着事情的后续发展。
  ……
  大唐位面。
  唐太宗李世民立于天幕之下,房玄龄与魏征作陪。
  三人观看着这番奇异景象。
  “后世的商贾,倒是有几分治国之道。”
  李世民看得饶有兴致。
  “陛下何出此言?”
  房玄龄忍不住问道。
  “你看这于东来,遇事不急于处置,先令人暗访究竟。”
  “此等明察秋毫之举,岂不正是我等为政之道?贞观初年,朕不也是如此体察民情。”
  魏征却有不同见解。
  “只是这商贾纵容盗窃,恐非长久之计。若是人人效仿,岂不是扰乱市井?”
  “魏卿所言差矣。你且看这于东来,他放走那妇人,却派人暗中跟随。”
  “此举既显仁德,又不失查访之意,当真是用心良苦。”
  “陛下所言极是。这商贾处事,倒与《贞观政要》中所言‘明察民情’不谋而合。”
  房玄龄深以为然。
  李世民继续观看:“这后世的经商之道,竟能与治国之术如此相通。”
  “朕记得当年在长安城中,也常有百姓因贫困铤而走险,若是地方官员都能如此体察民情,或许能少些讼狱之事。”
  “依臣看来,这于东来定是深谙‘教化为先,惩处为后’的道理。”
  “正是如此。你们说,这于东来接下来会如何处置此事?若是能妥善安置这户贫困之家,岂不正是我大唐所提倡的仁政之道?”
  三人正说着,天幕上的景象又有变化。
  这后世商贾的处事之道,既新奇又耐人寻味。
  李世民不禁想起当年在太原起兵时,也曾亲身体察过百姓疾苦。
  “这商贾行事,倒是让朕想起了魏征你常说的‘以民为本’。治国安邦,说到底不就是要体恤民情么?”
  魏征听后也不再执着于规矩礼法,反而对这个后世商人的做法生出了几分敬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