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激光选区熔化成型

  “集中力量先攻克材料本身?”
  听到常浩南的思路之后,卢青松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
  “单从研究角度这样确实更合理,但是常总,时间上会不会有些来不及……”
  在已经拿到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从头……从半路开始研发一种新材料相比,工作量总归还是要小得多。
  包括按照最开始的打算,对4722合金的逆向工程,也是个相对长期的任务。
  现在突然调整计划,对于整个项目来说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可是眼下,常浩南实在也没得选。
  “没办法。”
  他略显无奈地回答道:
  “时间上确实会比较赶,但是既然利用其他钛合金基材进行测试,再把结果递推出去的尝试已经被证明行不通,那么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工艺参数,就只能直接拿足够的4722合金,单独建立面向这一个系列材料的数据库和拟合公式,这样的结果肯定能保证准确。”
  “而现在要想获得足够的4722合金,最简单的办法肯定是根据合同找罗罗要,但是我又不太想把全部加工废品都还给他们,那样漏出去的东西就太多了……所以,只能搞两手准备。”
  “一方面集中绝大部分力量攻关4722合金材料本身,虽然短时间内大概做不出跟罗罗完全一样的叶片,但最好是能拿出符合要求的基材来,这样我们的计算建模过程就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完成,完全没有泄露出去的风险……”
  “当然另一方面,遄达900的涡轮加工任务本身肯定还是最重要的,所以也不能把宝全都押在这上面,如果合金成型工艺到今年年底还是没有起色,那就只能选择管英国人要第二批后续样品了……”
  听到这一番解释,卢青松神情凝重地点了点头。
  技术封锁这东西,道理都是一样的。
  主要目的是提高别人追赶的成本和时间。
  只要后来者技术迭代的速度还没我快,那整个市场就仍然处在垄断状态。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谁都想把这个过程尽量延长一些。
  稍作迟疑之后,他才又继续道:
  “那如果西罗公司想知道进度的话……您知道,那边毕竟是甲方,咱们不可能连一点消息都不给透露……”
  而常浩南的回答几乎不假思索:
  “就说正在调整工艺参数……另外,这一轮测试加工出来的几组废品,也可以拆开之后分几次给他们交差,应付两三个月时间应该足够了……”
  “……”
  就在俩人已经做好了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时。
  一道人影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了办公室门口……
  是杭志斌。
  “常总,还有卢工。”
  他手里拿着一个和常浩南面前几乎同样的文件夹,缓步走了进来:
  “我们根据从资料中倒推出来的工艺,试生产了一批ti-47al-2cr-2nb出来。”
  这一句话,着实把刚才还在讨论这件事的常浩南和卢青松给炸得不轻。
  尤其是前者。
  差点从椅子上弹起来:
  “试生产出来了?棒材还是型材?”
  也实在不能怪常浩南一惊一乍。
  主要是距离研究开始,总共才过去不到20天。
  这么短的时间里,哪怕是依托现有经验开发出一套完整工艺都有点费劲。
  更别说产出材料本身了。
  就算有系统帮忙都不可能这么快的……
  看着一脸震惊的二人,杭志斌也有那么一瞬间露出了茫然的表情。
  随即意识到对方会错了意。
  赶紧摇了摇头:
  “怎么可能有型材和棒材……只是用我们所过去开发出的气雾化工艺,制成了一批金属粉末而已……”
  听到他的解释,常浩南在稍稍松了口气,庆幸科学原理还存在的同时,也难免有些遗憾。
  当然,即便是粉末,20天时间,也是非常不错的进度了。
  因此,他肯定不能把自己的遗憾表现出来:
  “没关系,我看过罗罗那边提供的资料,叶片胚料是用激光选区熔化成型技术生产出来的。”
  “有了金属粉末,至少就有了后面进一步研究成型工艺的基础……另外,我和卢工正好也在考虑调整研发计划,和你们一起集中力量,攻关基材生产技术。”
  这个激光选区熔化成型工艺,属于3d打印的一种。
  算不得什么新技术,从90年代末就开始有少量应用了。
  只不过在21世纪初这会,还做不到像后来那样,直接从粉末打出成品。
  都是先差不多搞出一个毛坯,然后再由传统加工方式进行后续精密处理。
  而杭志斌这会虽然还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对于他来说,有这么两位大佬加入,肯定不会是什么坏事。
  于是欣然点头。
  然后,还颇为兴奋地报告了另外一项进度:
  “其实,在粉末搞出来之后,我们也进行过两轮铺粉成型试验……只不过结果不算太好,所以就没写进这次的报告里面。”
  “但是既然常总您接下来准备亲自负责这边……”
  听到这里,常浩南的眼神重新亮了起来。
  甚至不等对方说完,便匆忙道:
  “具体说说!”
  “嗯……试生产嘛,所以我们做的都是10mm的立方试样,但样品只有上下表面比较平整,侧壁,尤其是侧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翘曲、毛刺还有未熔合缺陷,然后从这些缺陷上还……”
  由于没带样品检测报告,杭志斌只能一边组织语言一边形容,所以难免有点卡壳。
  不过,他说出来的内容,却让常浩南相当熟悉。
  以至于在中途就打断了对方:
  “你是想说,以这些侧棱位置的缺陷为源点,产生了很多宏观裂纹,肉眼都能明显观测到的那种?”
  杭志斌当即点头:
  “对……”
  紧接着马上意识到了什么:
  “等等……常总您怎么知道?”
  “唉……”
  常浩南叹了口气:
  “因为我这边也遇到了几乎完全一样的问题.”
  说着,把桌面上刚才卢青松带来的测试报告递给杭志斌:
  “看一下吧,这上面有图,是不是跟你们……”
  常浩南的声音,到一半便戛然而止。
  因为就在这一瞬间,一个念头从他的脑海当中飞速划过,擦出了一连串灵感的火花。
  激光选区熔化成型,是妥妥的利用激光热效应工作。
  而他这边的超短激光加工,则是要尽可能减少热效应的作用。
  可现在两边却产生了相同的问题……
  众所周知,裂纹产生的直接原因,基本是因为残余应力大于材料本身的抗拉强度。
  而目前的皮秒级激光实际上不足以规避全部热效应。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当初常浩南开发超短激光加工设备时,是把待加工工件浸泡在液体当中。
  如果一定要说成型和加工两个过程中有哪里比较类似,那大概就只有这个过程。
  不是说冷却方式一样——
  粉末成型过程中当然不可能填充液体。
  但本身更高的温差却使得其传热效率与液冷接近。
  也就是冷却速率接近
  换句话说,应力本身很可能是在材料冷却过程中产生的。
  并且,未熔化的粉末与熔融粉末的边界会形成缺口,增大了表面自由度,因此,裂纹更容易在试样的侧面产生。相比之下,由于上表面是由最后熔化的熔池组成,表面质量较好,不易成为裂纹源。
  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杭志斌那个立方试样的上表面相对光滑,而侧棱部分情况最差。
  “杭研究员……”
  许久之后,常浩南缓缓开口道:
  “我好像……想到解决办法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