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达索的小心思

  直到此时刘永全才意识到,两个人的脑电波完全没对上频道。
  艾德斯坦纳说的事情,是发生在80年代的两伊战争期间。
  当时双方正在大搞导弹袭船战,都希望通过扼杀对方的石油出口来取得战争优势。
  但任何人只要看一眼地图都会清楚,在这种斗争局面下,几乎占据了整个波斯湾东岸的波斯国拥有巨大优势。
  他们只需要在海岸上部署陆基反舰导弹,甚至是岸炮,就足够封锁住霍尔木兹海峡这个咽喉要地。
  而位于海湾最深处的另一方,则需要出动空军远程奔袭,才能实现相同的袭击效果。
  即便他们获得了整个西方世界的支持,但战争资源,尤其是反舰导弹载机仍然捉襟见肘。
  并且当时进行袭船战的主力型号是幻影f1,每次出动只能在机腹挂载一枚飞鱼导弹,往往需要双机、乃至四机编队才能彻底击沉一艘油轮。
  而这样大规模的出击又很容易被发现,进而招来对方拦截……
  总之,为了提高打击效率和隐蔽性,他们试验性地将一架猎鹰50公务机改装成了反舰导弹载机。
  不仅载弹量相比幻影f1翻倍,而且雷达信号特征也和一架正常的小型客机相差无几。
  就算对方有所怀疑,也未必敢对一架疑似“民用目标”开火。
  总之,计划看似天衣无缝。
  至于结果……
  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问题是,过于辉煌了。
  这架飞机第一次出动,就朝着当时正在波斯湾护航的美国海军斯塔克号护卫舰发射了两枚飞鱼导弹,并全部命中目标……
  只能说美国军舰终究比英国军舰可靠,加上二战时候的氪金损管还没出有效期,挨了两发飞鱼之后愣是坚持着没沉,但最后还是有37人死亡,斯塔克号亦遭到重创。
  整个过程充斥着各种乌龙,确实非常有节目效果。
  刘永全最后狠咬了一下舌头,才控制住没让自己笑出声来。
  真·我想起高兴的事情。
  不过,看着掩面憋笑的刘永全,艾德斯坦纳倒是有点绷不住了,面色有些恼火:
  “这有什么可笑的?”
  关于那次攻击是否为故意,各方众说纷纭。
  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给当时尚处在发展初期的猎鹰系列公务机打出了不小的名声。
  只不过,未见得是什么好名声——
  整个改装过程是由达索负责进行的。
  而利用民航身份掩护执行军事任务,本身就是相当敏感的话题。
  那还是80年代,大家普遍都比较狂野的时候。
  如今都21世纪了,要是再搞这套玩法,怕是会直接被唾沫星子给淹死。
  猎鹰8z的名声也就不用要了。
  对于艾德斯坦纳来说,这自然是绝对无法接受的结果。
  “呃……不是,你理解错了。”
  刘永全轻轻捏了捏自己的侧脸,让因为憋笑而有些僵硬的脸部肌肉恢复原状:
  “我上级的意思是,用猎鹰8z作为平台,发展一个特种机系列,就比如……预警机。”
  稍作停顿之后,他又继续解释道:
  “你知道,这次震慑行动虽然没遭到什么抵抗,但是对于很多国家……尤其是海湾地区国家,确实造成了一些震慑。”
  “联军方面出动将近50架预警机,指挥每天2000-3000架次的作战飞行,把发现-打击链的构成时间从沙漠风暴时期的一个半小时缩短到了二十分钟以内,并且还显著降低了误击概率。”
  “所以在这一战之后,国际上,特别是一些比较有钱的中小型国家,很可能会掀起一阵购买预警机的风潮,如果能抓住这次机会,可是个潜力不小的市场……”
  “……”
  艾德斯坦纳这下也意识到自己闹了大乌龙,面露难堪地挠了挠头。
  好在对方的提议相当具有吸引力,很快就把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预警机……”
  他看了看停在不到十米开外的猎鹰8z,下意识脱口而出:
  “是不是有点太小了?”
  猎鹰8z其实就是最开始猎鹰项目中的z9方案,只是考虑到某些文化当中数字9不吉利才改叫8z。
  虽然已经是型谱中最大的一款,但说到底还是公务机,连支线客机都够不上。
  不到40吨的最大起飞重量在如今的预警机当中,似乎有些不太够看。
  但话才说出口,艾德斯坦纳自己也意识到了不对。
  瑞典人的萨博340,起飞重量甚至才15吨,但还是能改造成asc-890预警机。
  虽然航程接近三位数,且仅具备空中雷达功能,指挥控制都需要下行至地面站操作。
  但至少说明存在可行性。
  并且考虑到猎鹰8z的体量是对方两倍,甚至有可能保留完整的功能。
  而这个时候,刘永全也在旁边啪地一击掌:
  “就是小才有市场啊!”
  “但凡像样一点的国家,谁愿意……”
  他本来想说,但凡像样点的国家,谁愿意对外采购?高低也得尝试一下自己研发预警机。
  就连隔壁带英,都有丑出新高度的塘鹅aew3和沙尔克顿aew2两代产品。
  但转念一想,这话说出来可能有点过于辱法了。
  毕竟法国人是真的连点念想都没有。
  所以最后还是改了口:
  “总之公务机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体量不大、成本不高、容易伺候的同时,还能维持比大部分大型客机都远的航程和留空时间,甚至只需要两架飞机轮换,就能维持24小时不间断巡逻,这一点对于很多国家来说都很有吸引力……”
  而艾德斯坦纳正好也想到了这一点上。
  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并不需要四五百公里的探测距离和几百上千个目标的处理能力,只要能威慑跟自己有利益冲突的邻国就足够了。
  所以动辄百吨甚至二百吨级别的战略预警机对于这些用户来说属于严重的性能浪费。
  反而是经济适用型会更受欢迎。
  而且,升级之后的阵风f2很快就会进入交付周期,很多潜在用户也重新开始将这一型号列入到选项清单当中。
  如果这种时候,达索能推出一款各方面性能到位的预警机……
  那么显然可以起到1+1>2的效果。
  尤其幻影2000本来就是中东地区不少国家的现役装备,更是能带来不少优势。
  并且,法国空军本身也不再需要为了是否斥巨资升级e3f而纠结。
  美国佬狮子大开口的那笔钱,足够买几架新飞机了。
  “我……”
  艾德斯坦纳脱口而出地准备同意。
  但就在这个瞬间,他猛然有了点不一样的想法——
  作为达索的技术人员,艾德斯坦纳最早找上华夏,只不过是想着死马当作活马医,让对方帮斯奈克玛解决一下m88的可靠性问题。
  但这一找不要紧,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牵扯出一大堆后续事件。
  最后m88和sea650几乎成了别人的航发不说,就连猎鹰z项目,也莫名其妙地让华夏人成为了第二大参与方。
  差点就失去主导权。
  而且核心技术还都在对方手里攥着。
  这种情况,对于达索来说显然不太妙。
  而现在,华夏人又主动提议要在猎鹰z的基础上搞预警机?
  怕是没安什么好心吧?
  要知道,法国可没有研制预警机的经验。
  机载设备肯定得靠别人。
  那这么一算,在整个预警机项目里,华夏方面的贡献在任务载荷当中占比100%,在平台当中占比30%……
  飞机岂不是成别人的啦?
  再者说,华夏人自己的预警机也才服役不到两年而已,性能如何谁也不知道。
  相比之下,刚刚想起来的瑞典,似乎才是更好的合作伙伴。
  至少能平分项目主导权。
  而且爱立信公司的产品已经装备多年,至少没听说有什么致命缺陷。
  想到这里,艾德斯坦纳当即就改了口:
  “在这件事情上,我个人恐怕没办法马上给出答复,需要把情况报告给集团总部,由董事会讨论之后再做决定……”
  作为混迹江湖数十年的老油条,他倒也没把话说死。
  毕竟,达索过去从未和爱立信有过深度合作,甚至不知道对方是否有合作意向。
  万一中间出了什么岔子,现在留些回旋余地,到时候也好有个退路……
  不过,艾德斯坦纳毕竟是临时改变想法,这一波演技实在有些生硬。
  对面的刘永全尽管没完全猜到他内心所想,但也不难看出,所谓董事会讨论不过是拖延时间的说辞而已。
  当然,大家都是体面人,看破不说破。
  他只是暗暗把情况记在心中,准备回头去问一下常总是否有什么对策……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