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礼轻情意重【拜谢大家支持!再拜!

  第261章礼轻情意重【拜谢大家支持!再拜!】
  “啊?”
  梁晗乔九等几人纷纷面露不解,
  荣显回过神,侧头看着一旁众少年的表情,
  他面上没有丝毫的尴尬,上下扫视了梁晗几人后挑了挑眉,
  “嗤”
  嗤笑一声后,荣显一撇嘴角,摇了摇头转身朝着厅堂走去。
  顾廷烨第一个反应过来:
  “他他这是什么意思?”
  乔九道:“好像是瞧不起我们!”
  几人对视了一眼后,皆是快跑几步簇拥了上去,
  “显哥儿,你刚才什么意思?”
  “对呀!嗤笑什么呢!”
  荣显此时并未喝多,
  不为拱手一礼后便跟着齐衡出了厅堂。
  这时不为从门外走了进来,在齐衡耳边道:
  “小公爷,郡主娘娘派嬷嬷来催了。”
  青云看着不为,没朝后看青草她们,笑着点了点头:“有心了。”
  徐载靖又看了一眼青草,青草赶忙把食盒提到腿前,徐载靖走下了马车。
  “见过七爷爷。”
  青草跟着走了下来,在马车和青云的坐骑被门口的小厮领进了府里的时候,
  一片‘吁’声传来,
  看到徐载靖的眼神后,离的近的云想打开了车门。
  听到此话,众人追上去又是一番打闹。
  “大人的事儿,少打听”
  当在马车中听到路边楚战招呼客人的声音,
  那车队来到了侯府门口,
  徐载靖拱手还了一礼:“多谢。”
  今天不是端菜就是沏茶,少有时间吃东西,这个时候都饿得很。
  回曲园街的马车中,
  众人也就是知道要到家了。
  “也好!”
  走了一会儿,遇到了餶飿(馄饨)摊,
  徐家车马停了下来,从带着的器具里挑出三個碗后青云走到了摊子前。
  进到了屋子,女使小厮们已经上了有助于解酒消食的茶汤,
  众人又玩了两刻钟。
  跟在青云身后的三位女使,纷纷笑着朝不为福了一礼。
  青草和花想三个女使,眼睛不时的瞟向放在中间的硕大食盒。
  徐载靖躬身拱手道:
  顾廷烨道:
  齐衡一愣点了点头,趁着众人说话的间隙,齐衡举起茶汤道:
  “府里母亲催着回去,诸位我就先告辞了。”
  身后的青云朝着衙役迎了上去道:“您这边请。”
  这时,马车旁的青云道:“公子,貌似有客来访。”
  “你是.五郎。许久未见,倒是长高了。”
  日头还高,
  说着众人带来的女使小厮们开始服侍穿衣、整理器具。
  “尔等年纪尚小,血气未定!”
  为首的却是一位衙役:
  “小人李慕白见过衙内,在樊楼附近的街上看到这位老丈在问路,便领来了。”
  “是,公子。”
  老人是徐载靖姑父的七叔。
  听到徐载靖叫人,那老人眼中满是惊讶笑道:
  一旁的梁晗道:
  “时候不早,要不我们就散了?”
  他瞥了比他稍矮的顾廷烨一眼,又看了看其他喝了酒几人,装模作样的道:
  “都凉了,等到了家热热再吃!青云,要三小碗骨餶飿上来!”
  待众人都出了厅堂,纷纷上了马车,在一片告别声中,
  顾荣梁乔四家的马车走到了一个方向。
  回到一旁的房间里的不为,看着乔家的女使小厮,说了几句。
  待要走的时候,不为手里提着三层的食盒来到了青云的身边:
  “青云哥,方才我看到府里的女使喜欢这些水产,特地多要了些。”
  车队中一位穿着体面的老人也走了上来,先是仔细打量了一番徐载靖后道:
  徐载靖看去,只见十几辆蒙着油布,满载着的平板车正朝着徐家门口驶来,车子上都插着‘祝’字的小旗。
  “没想到五郎还能认出我来,好孩子!”
  行完礼徐载靖握住老人的手道:
  “您快里面请。”
  老人笑得一脸褶子,拍着徐载靖的手道:“好好好!”
  说话的时间,车队里有几个半大小子凑到了前面。
  老人回身道:“叫五表叔。”
  一时间叔声不断,徐载靖笑着点头。
  一旁得了赏钱的衙役们也在等说话的间隙。
  小子们叫完人,以李慕白为首的衙役们纷纷躬身告辞。
  走了十几步后,李慕白身旁的衙役道:
  “李头儿,没想到这徐家嫡子碰见,居然下马车亲自迎这乡下老亲戚。”
  李慕白笑了笑,把手里的荷包扔给了说话的那人,
  “嚯!大方!”
  大门口处,
  徐载靖点完头后,朝着摊子方向喊道:“小楚,过来!”
  嚓嚓,楚战跑了过来,
  “公子!”
  “给走马师傅们上好热饮,忙完进来和他们玩儿。”
  “是,公子。”
  徐载靖身前的那位老人则是一抬下巴,跟来的几个半大小子纷纷追着楚战走去,
  不远处的舒伯听到后,将写着‘歇摊’二字的布条挂在了布棚上,
  待楚战他们走过来,舒伯将瓷碗在热水中过了一下,楚战将瓷碗摆好,随后灶上的胡辣汤便被盛到了碗里。
  几个跟着的小子赶忙帮着端碗。
  旁边摊子上,和舒伯差不多年纪的摊主,则是已经放好了温水,肩上搭着毛巾,端着盆走向了赶车的马夫们。
  “几位,洗洗手!”
  拿着马鞭,站在马车旁,正满是感叹的看着徐家高耸院墙的马夫们听到此话,赶忙说着感谢的话,
  擦干净手后,热乎的汤也端到了。
  走到后面那端着盆的摊主道:“等我去换水。”
  “嗨,不用换”
  “七爷爷,进府吧。”
  “好,让这头车进来吧!”
  徐载靖挥了挥手,门房小厮赶忙走了上去,牵着挽马跟着进了徐家。
  刚进门,孙氏就已经领着两个儿媳和女儿走到了这里后纷纷福了一礼:
  “七叔。”
  “见过大娘子。”
  老人拱手一礼,
  “您怎么还行礼了!这个是大郎家的、三郎家的!”
  谢氏、盛氏赶忙叫人。
  随后孙氏道:“您快里面请。”
  “母亲,七爷爷特意让这辆马车进来,要不您瞧瞧?”
  孙氏眼睛一亮道:“靖儿说的是,七叔?”
  老人笑的更开心了,掀开板车上的油布后说道:
  “大娘子,这是咱们祝家庄子上产出的冬菜、冬瓜、芦菔(萝卜).”
  “冬菜没剥外面的叶儿,看着难看了些”
  看着一车的蔬菜,孙氏笑着道:“七叔,我懂!那咱们能进去了吧!”
  “哈哈哈!走走!”
  一旁的徐载靖插话道:“母亲,外面还有十几车呢!”
  这位祝家七爷道:“都和这车一样的!”
  说笑着众人进了前厅中。
  老人也没拘谨,喝了口茶后眼中满是赞赏的点着头。
  “咱们家在河边的那几十顷田地,都是丰收的”
  “西瓜也卖了不少钱.”
  “有个贵公子,姓荣.”
  这时有女使通报:
  “大娘子,祝家大娘子来了。”
  很快,徐载靖的姑姑便在儿媳的陪伴下进了厅堂中。
  看着已经恢复正常的徐氏,
  这位老人欣慰的点了点头,随后又看了看倪大娘子,
  虽然老人欲言又止,最终没说什么。
  晚饭的时候,
  徐载靖和兄长陪着这位七爷爷,喝了些酒,隔着道屏风跟来的祝家小子们也是吃的痛快。
  这个时候,
  门口的走马师傅们已经吃饱喝足,有的坐在马车上说着话,
  有的则是被徐家小厮带着,赶着车离开了曲园街,朝别处驶去。
  积英巷
  盛家
  寿安堂
  正在同老夫人一起给马球杆握柄上绕着防滑的缑绳的明兰忽的抬起了头,
  听着外面有些噪杂的声音。
  老夫人也听到了,很快崔妈妈走了过来道:
  “老太太,是侯府送来了一车冬菜,说是相州亲戚送的。”
  老夫人笑着点了点头:
  “等京郊庄子上产出了,也送些去。”
  “是,老夫人。”
  一旁的明兰听完后道:“祖母,这从相州拉来,多远啊,为什么不直接给银钱?”
  老夫人看着明兰的眼睛道:
  “明儿,有的东西是不能只靠银钱来衡量的。”
  “银钱能买来冬菜,却买不来这份心意。”
  明兰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身家不知几何的老夫人眼中神色不明的说道:
  “银钱.哼.明儿你要记住,用银钱封口是最傻的办法。”
  “你能用钱让她闭嘴,那么自有更多的银钱能让她开口。”
  明兰眨了眨眼道:“祖母您是说有了心意后,银钱也不管用了?”
  老夫人道:“这,看人的。不说这些了!”
  说完老夫人笑着道:“明日,咱们去庄子上,高不高兴?”
  明兰连忙点着头。
  第二日,
  天还没亮,
  徐载靖骑着骊驹,同兄长一起陪着祝家亲戚到了汴京北门,
  走马师傅们的马车中,有的重新装满了装着腌制的螃蟹、蛤蜊等东西的大木桶,是昨晚侯府在乔家采买的。
  有的装的则是些绫罗绸缎,徐家库房里这些也不少。
  待开了城门,
  外面无数辆载着冬菜等过冬蔬菜的马车便涌了进来。
  立冬在即,汴京无论百姓勋贵,都要开始储备过冬的蔬菜了。
  城外,
  徐载靖和兄长再次挥了挥手,车队很快消失在黎明前的官道上。
  回来的时候经过潘楼,天色已经放亮。
  几个正在潘楼门口伸懒腰的贵少年看见远处的徐载靖后,
  又慌忙的躲回了潘楼中
  骑马跟在徐载靖身后的青云摇了摇头:这几位哥儿,是对自家公子的视力多么不自信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