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第225章 董方甄选!你欠我一袋大米!(

  第225章 董方甄选!你欠我一袋大米!(二合一)
  此刻,董余晖还不知道自己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更不知道长白山、旅游小组都站出来支持自己。
  他只是安静的在直播间卖大米。
  不过,此刻有点尴尬的是……
  大米卖完了,但是,直播间的人数正在以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增长着。
  而且,原定的直播时长还没有到,要是提前下播的话,平台会扣分的。
  不过这些倒也难不倒董余晖。
  看着大家清一色的“董方甄选欠我一袋大米”的弹幕。
  他歉意的拱了拱手,道:
  “朋友们,对不住,董方甄选的大米库存已经清空了,要买的话,只有等明年了。”
  “但是,没有买到米的观众们,你们也不要着急。”
  “看,我这里还煮着一电饭煲的米饭呢,我可以替你们尝嘛。”
  给直播间的观众们听无语了。
  “???”
  “皮这一下很开心吗?”
  “欠我的一袋大米,需要你人来偿还【怒火】”
  “林老师来替伱还大米债,也不是不可以。”
  “楼上的,你算盘珠子嘣我脸上了。”
  “……”
  董余晖乐呵呵的看了一眼在线人数,此刻,实时在线人数已经突破了六十万加!
  这下他可开心了,对着场外的工作人员说道:
  “不知道为什么,人数破六十万了,这种时候,必须要有福利。”
  张云舒神情一下子激动起来了,这时候来福利,肯定是为了留住观众的!
  会发优惠券,还是搞在线抽奖?
  结果下一秒,董余晖张嘴:
  “把我珍藏的红肠拿出来,今天就这这一电饭煲米饭,我们给造了!”
  张云舒:“???”
  直播间的观众们:“!!!!”
  关键的是,工作人员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甚至煞有介事的回应:
  “单吃红肠太腻了吧?酸黄瓜要不要?”
  “要,怎么不要?”
  董余晖一口答应。
  然后,就这样,外间助播的工作人员端来了酸黄瓜、红肠、小菜,还有碗筷。
  真就大家一起,在直播间吃的喷香!
  “我们董方甄选的大米,吃着就是香哈。”
  “这一口大米入口,舒服!”
  “诶?要不要给直播间的观众们先尝尝?”
  “好啊,朋友们,看过等于吃过,来,瞅瞅这米粒,颗颗饱满,晶莹剔透啊!”
  直播间的观众们,嘴角留下了不争气的口水。
  “吃的真香啊,真不是人啊!”
  “董老师,你性格这么恶劣,林老师知道吗?”
  “嘴角留下了不争气的口水,啊不,泪水。”
  “好气,凭什么你们吃的这么香?!”
  就在这个时候,董余晖扫了一眼弹幕,正好看到了这条,乐呵呵的道:
  “有观众问,我们为什么吃的这么香。”
  “嘿嘿,当然是米好啊!”
  工作人员戳了董余晖一下,默默道:
  “董老师,别拉仇恨了,这米今年买不到了。”
  “哦,那我圆个场子吧。”
  董余晖放下了碗筷,悠悠的看向了镜头。
  直播间观众们的拳头都硬了。
  呸,这次要是说不出一朵花儿来,直播间都给你冲掉!
  “我刚刚有提到,我们为什么吃不出大米的香味了?”
  “那是因为在饭桌上,你得照顾不必照顾的情绪,回答不必回答的问题。”
  “你不开心呐!你没有心情去品味那米的味道。”
  “对吧?”
  董余晖双手一摊,继续说道:
  “其实我们吃的并不是具体的饭菜,我们吃的是一种状态。”
  “那种状态里头,一定是爱人相伴左右,家里饭菜可口。”
  “这种健康舒服的状态,就是生活的真谛。”
  “所以,你们的餐桌上,摆放的是不是董方甄选的大米,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和你爱的人,一起吃饭。”
  “朋友们,今天家回家去吃饭吧,炒个土豆丝、来盘西红柿炒鸡蛋。”
  “细细品味,美好无处不在、生活也无处不在。”
  话音落下,直播间的弹幕出现了短暂的停滞。
  而后,普天盖地的评论弹出——
  “回家,和家人吃一顿饭!”
  “对,回家!给老婆煮一碗面,有她的地方,吃什么都安心。”
  “想爸妈了,今年过年,团圆饭我来做,让他们也歇一歇。”
  “今晚,就带着老婆孩子回家!然后,他们歇着,我来张罗晚饭。”
  “董老师,谢谢你的提醒,浪漫,一直在我身边啊!回家咯!”
  “回家,哈哈~!”
  “……”
  在观众们的调侃中,直播终于圆满结束了。
  看着灯光熄灭,张云舒陷入了一种静谧的沉默之中。
  这场直播已经超出了她的理解范围,以至于,她不知道自己应该、可以说什么。
  倒是房间外的吴鹏他们几个,看到直播结束,拉着林枫走了进来。
  “林老师,怪不得您和董老师是好朋友,你们俩都是才华横溢的那种人嘛。”
  吴鹏眼睛里全是佩服,由衷的说道:
  “之前,我想的是好好学习法律知识,可是现在我才发觉,光是学法律知识不够的,我还要看文学作品,把谈吐给提高上去。”
  林枫听到吴鹏的话,还没有来得及表扬一下他的思想觉悟又提高了。
  孙薇就抢先开了口,满脸都是笑意:
  “吴鹏,你也知道你一张嘴就露馅呀?”
  吴鹏也不恼,笑嘻嘻的回应孙薇:
  “孙姐,你也别说我,咱俩,一个半斤,一个九两,反正都不足称。”
  两人的对话让林枫无奈摇头了。
  倒是周子程,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你们俩真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不对,这一幕我还真不好形容。”
  周子程摇了摇头,微笑着看向了董余晖:
  “我也应该好好和董老师学习,多读一些书,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林枫点了点头,笑道:
  “多读些书这点倒是对的,咱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
  “你们仨能有这种想法,不枉费我带你们走这一遭。”
  几人的说笑声,把张云舒的思绪引了回来,她目光灼灼的跑到了董余晖的身边,说道:
  “董老师,你好厉害啊!”
  “我第一次知道,直播带货,不仅仅是卖商品。”
  “我在场外看着直播间的弹幕,发现你还启迪了观众,这简直就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董余晖看着张云舒崇拜的小眼神,笑了笑,神情中带着谦虚:
  “任何一个职业,都能,也都可以带给人们对‘美’的启迪,没什么值得夸耀的。”
  张云舒挠了挠头,她知道董老师没有说大话、空话。
  但是这个层面,她还是觉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于是,张云舒干脆不想了,倒是问起了更为现实的问题:
  “董老师,我想请教一下,您带货的选品标准是什么?”
  张云舒指了指直播间的背景墙,张嘴:
  “您卖书,也卖大米,这完全是不一样的品类。”
  “怎么就凑在一起了呢?”
  面对张云舒的问题,董余晖轻轻一笑,开口说道:
  “来,我带你看一下外面。”
  “什么?”
  张云舒有些不明所以,但是董余晖已经率先往屋外走去。
  和林枫擦肩而过的时候,也不忘招呼吴鹏他们仨:
  “和我一起,到阳台上来。”
  几个孩子懵懂的跟上的董余晖的步伐,趴在了阳台栏杆处。
  董余晖深深的呼吸了一口空气,指着外面的风景:
  “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水田,大片大片的水田。”
  张云舒抢着回答道:
  “这里和香樟村不一样,香樟村也有水田,但是是水田和旱地交织,那边靠着山,土地被分隔成了一小片一小片的。”
  “但是这里打眼望去,都是水田,视野开阔,水田波光粼粼,很漂亮。”
  董余晖笑着拍了拍张云舒的肩膀:
  “你的观察力很不错。”
  “现在,我可以回答你,为什么我卖的东西里面有大米了。”
  “因为这里盛产大米,但是,这里又不是国家的主要产粮区,名气不大。”
  “这就导致了,乡亲们有好的大米,但是根本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就意味着没有收入,乡亲们也要生存,就外出打工,逐渐荒废了田地。”
  “本地官方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就想了一系列的办法,包括进行新农村改造。”
  “刚刚改造的初期,根本没有人来,但是道路打通了,租金又便宜,就吸引了一些主打田园风光的自媒体入驻。”
  “我就是那个时候被吸引过来的,看到乡亲们的情况,就想着帮大家卖大米。”
  “于是就在这边驻扎了下来,一边带货,一边跟进大米生产。”
  “就有了你们今天看到的直播卖大米的事情。”
  听着董余晖娓娓道来那段过往,吴鹏、孙薇、周子程三人,脸上都带上了恍然。
  原来董老师选品是这样选的啊!
  怪不得大米和书一起卖呢。
  不过,张云舒显然有其他的想法。
  她定定的看着董余晖,说道:
  “董老师,你的这个模式,是不是可以在香樟村复刻呀?”
  “我在香樟村的时间虽然不久,但是也发现了不少的好东西。”
  “那里也产大米,虽然数量规模不比这里,但是我尝过,好吃的。”
  “还有一些干货、竹编的器具之类的,都不错。”
  说起这个,董余晖就有些惆怅了,他先是看了一眼林枫,才无奈的说道:
  “之前我和你们林老师也有过这方面的想法。”
  “为此,我还专门去香樟村做过调研,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
  林枫点了点头,也是带上了几分惆怅:
  “是啊,那时候董老师还给香樟小学的孩子们上过课呢。”
  听到这段往事,四个孩子脸上都带上了疑惑,既然都去过,为什么没做成呢?
  林枫和董余晖一看大家的神色,就知道四个孩子心中所想。
  董余晖轻轻的拍了林枫手臂:
  “你来说吧,毕竟,那是你的家乡,你比我更加的了解。”
  林枫点了点头,但是先反问了张云舒一句:
  “云舒,你觉得带货这件事,关键点在哪里?”
  张云舒想了一下,开口回答道:
  “在于让观众认可主播,愿意为了主播掏钱。”
  “要做到这一点,主播选品应该慎重,要卖真正的好东西,建立口碑。”
  林枫听了,微微一笑,开口道:
  “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忽略了一个点。”
  张云舒瞪大了眼睛,有些不解。
  林枫不疾不徐的接着说道:
  “主播带货,本质上也是一种生意,生意,就离不开生产和销售。”
  “我们先说生产。”
  “香樟村坐落在山间,土地被山势地貌天然的分隔开来,且因为山形的阻隔,每块地适合种植的东西都有所差别。”
  “我举个例子,山体向阳的一面,和背阴的一面,植物长势本就不同,你们想想就知道。”
  四个孩子听到这话,细细的回忆起香樟村的植被情况。
  然后点了点头,在村里,好像真的每块地种植的东西都不一样。
  村民有一套自己的种植经验。
  林枫看着大家的神色,知道他们想通了接着说道:
  “这么一来,就导致了,香樟村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某种作物培养。”
  “而卖货,需要‘量’的,生产跟不上,怎么卖?”
  “走精细化的高端路线吗?”
  “可是香樟村不管是人文底蕴,还是历史底蕴,都达不到呀。”
  四个孩子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重重的点了点头。
  孙薇更是说道:
  “老师,我记得慈善机构来捐赠物资的时候,您留下了养殖蜜蜂,还有竹编的技术书籍。”
  “其实,您是在一点一点的帮助香樟村,建立自己的底蕴,对吧?”
  林枫笑了笑,赞许的摸了摸孙薇的头。
  这时候,张云舒迫不及待的问道:
  “老师,生产这一块,我知道缺陷了,那么销售呢?”
  “在我看来,主播就是最关键的销售,只要主播号召力够强,总能卖出货物的吧?”
  林枫听到张云舒的说法,轻轻一叹:
  “主播能卖出东西不假,可是,卖出的货物,怎么到达消费者的手上呢?”
  “你在城市中生活,早已经习惯了,今天下个单,明天快递员就能把东西送到你的手上。”
  “那是因为城市交通发达,人员足够。”
  “你回想一下香樟村现在的交通条件,狭窄弯曲的道路,最近的快递点在遥远的镇上。”
  “这么长的时间差,消费者能等吗?货品的新鲜度能等吗?”
  “所以,在香樟村带货这件事,困难重重啊!”
  话音落下,吴鹏的脸上露出的失望的神色,对林枫说道:
  “这么看来,香樟村的带货之路,还能遥远。”
  孙薇也是叹气:
  “香樟村的乡亲们想要富起来,真不是一代两代的事情。”
  董余晖伸出手,轻轻的揉了揉两个孩子的头,道:
  “这些事情,让我们大人操心就好了,小孩子嘛,快快乐乐的就行。”
  “走,董老师带你们去吃好吃的!”
  说着,他也招呼林枫:
  “林老师,您也请?”
  林枫微微一笑,拍了拍好友的肩膀:
  “你这语气,怎么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怕我把你吃穷?”
  “呵,你看不起谁呢?”
  “……”
  两人说说笑笑,领着孩子们往楼下走去。
  张云舒想着事情,落在了最后面。
  然后,她抬头看了看天空,心中升起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困难是有很多,但是一点一点的克服不就完了?!
  我家雪王冰城,不也是从一间几平米的小店慢慢做起来的?
  林老师、董老师,你们等着!
  我一定能想出办法,不管要花费多长的时间!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