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每一步都有坑

  10年后,定性改为‘抗争’。
  李铭等人此时还不知道有这样的大事发生,他们在商量调料包原材料的小事。
  香辛料,盐,味精,酱料,这些的生产都不用讨论。
  脱水蔬菜这个没有难点,在50年代初,为了支援战争,就紧急研究出来了。
  脱水牛肉粉末,脱水鸡肉这些才是难点。
  大家调侃的笑话:康师傅一年都用不完一头牛。
  稍微有些夸张,实际需要的牛还是要好些的。
  分配到每一包调味料确实非常少。
  所以比较紧缺的猪肉、牛肉、鸡肉都不是问题。
  关键问题是制作技术不行。
  热风干燥方法。
  热能不能充分利用,能耗较高,运行成本高的缺点可以暂时不计较。
  高温热风对物料子粒的内部结构损伤严重,容易产生焦糊味,这个缺陷要处理好就有难度了。
  冷冻干燥方法。
  51年,在上嗨由葛学煊工程师最早设计成功冻干机,53年由五昌机器厂、合众公司、上嗨医疗器械厂分工制造。
  由于质量差、品质不稳定,能耗比热风干燥更高,总共只生产了10套供应全国。
  京城、上嗨只有一些试验性的冻干设备。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不说。
  这个技术暂时只在瓯镁日有在使用。
  轮到罗芸好奇问道:“你这些调料是从哪弄来的?”
  李铭坦言道:“估计你们也猜到了,是从国外进口的。”
  张海洋心想路子真的野,连国外的东西都能弄到,“总不能以后也靠进口吧?”
  李铭笑呵呵问道:“为什么不行?”
  “真正做出来的调料包不贵,一包也就两三分钱的事,进口100万包也才两三万块钱。”
  “到时候我们还可以进口小麦,出口面饼;用一小部分赚来的钱进口原材料生产调料包。”
  原来还可以这样,张海洋被这天马行空的思路弄得有点懵,追问道:
  “那面饼又可以出口到哪里?”
  “港城就是一个很好的进出口通道,也可以出口给北朝藓,甚至弄到越国。”
  实际上是胡扯,把陆路的运费算进去,最终成本会比港城高一大截,没有商人会采购这些面饼。
  越国正在跟镁国佬打仗,屁钱没有。
  北朝藓倒是一个不错的市场,此时有老大哥的照应,小日子美滋滋,农村已经全部通电,南边的人时不时跑去北边。
  李铭接着说:“再说了,战场上瞬息万变,方便面也可以派上大用场。”
  张海洋眼神一亮,“是啊,部队埋锅做饭很耗时间,只烧开水的话可以减少很多时间,可以降低因为生火而暴露位置的风险。”
  “所以啊,咱们这个创新研究室责任重大。以后部队有紧急任务的时候,可以用方便面先对付两顿。”
  李铭这下是真的没有忽悠,即使几十年后大大改善了野战食品,方便面也是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
  罗芸更关注进出口的贸易操作,感觉这才是做生意的正确思路,“晓白你也觉得这样能行吧!”
  “可以吧。我感觉没问题。制作罐头的马蹄铁就是靠的进口,做好了出口罐头,一进一出还赚了外汇回来。”
  跟着李铭长了好多见识,但每次有外人跟李铭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周晓白就不爱说话,爱看男朋友挥斥方遒的帅气。
  可惜这次是被忽悠了。
  不谈运输成本,之前说过方便面的面饼制造用油不是那么好解决,棕榈油需要进口。
  其他油炸出来的面饼没那么好吃,还会附带有油的味道,特别是保质期很短。
  大豆、菜籽、花生这些油炸不了多久就会因为高温,发生氧化变质,发黄发黑,会让煎炸的物品变色,产品品质不稳定。
  此时还不知道容易产生致癌物,知道的话更不可能用。
  棕榈油可以承受长期高温,炸出来的东西品质稳定。
  手工制造一些物品,任何国家都行,一上升到工业生产就处处都是技术门槛。
  这也是很多人容易被忽悠的一个缘故。
  项目听起来很符合逻辑,很靠谱,以为赚钱不难。
  实际上里面每一步都有坑。
  另一头。
  港城。
  矮仔周几个人被打断腿的事,放在全城,其实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阿海、阿荣等人为了不坠声势故意大肆声扬。
  反正附近的帮派肯定很快会知道的,还不如主动说出去。
  阿海等人的目的也很明显,让附近的帮派别想着捡他们的便宜,他们这些人损失不大,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是一块容易磕着牙的硬骨头。
  港城的帮派地盘大多是这样划分的。
  某个大帮派占据一片区域里最好的几条街,占据来钱快的行业。
  其他小帮派也能占几条边边角角没什么油水的街,搞些辛苦产业。
  有了四大探长划分势力范围,抢地盘的事情少多了,但也不是没有。
  阿海等人的应对算是正常反应。
  附带的‘断腿阎罗’名号再次响起,也让道上的人知晓了‘阎罗’的真实省份。
  星辰公司的李不仁董事。
  名字取的很符合行事风格。
  一言不合就打断别人的手脚,确实有些不仁。
  帮派大佬们都精明似鬼,对于这样不混江湖的猛人那是敬而远之。
  争斗带不来好处的事不会去做。
  李铭的火星贸易公司以后可以少很多小麻烦。
  天道循环,有好必有坏。
  名气大了的独行侠,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因为没有势力,经常会有一些年轻人上门挑衅,想踩着别人的名气搏上位。
  李铭已经为此做出了应对措施,保安公司扩招人手。
  他养着100来号的全职保安,相当于是一名势力不小的帮派大佬。
  除了那种身手特别好还性格特别狂妄的人,没人会来招惹他。
  李铭亲自出手震慑那些觊觎者的目的达成了,也避免了可能的弊端,应对算是圆满。
  负责公共关系的顾问黄福义听到消息后,从荃湾赶回中环的联邦大厦。
  “娄先生好,董事长好。”
  “黄顾问辛苦了。”“黄顾问请坐。”
  黄福义没见到李铭,“李董呢?事情又有了波折吗?”
  娄晓娥微笑说:“没有波折,李董已经把事情处理好了。汤洪德、许志勇两位经理在谭臣道的供货点处理手尾。”
  黄福义松了一口气说:“没有就好。我当时刚看完九龙荃湾的地皮,一大块的工业用地,接近有200亩。”
  “我就去荃湾的供货点多打听点地皮的情况,知道了这个消息,我马上就赶了回来。”
  娄晓娥惊喜问道:“200亩是一整块的吗?”
  荃湾此时还包含有葵青区,正在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建工厂,建公共屋邨(类似廉租房)。
  黄福义解释说:“不是一整块的,是三块连在一起。”
  “港城的地皮都是比较小的。一块有90亩大小,一块50多亩,一块40多亩。”
  娄晓娥有些小失望的说:“我就说港城哪有那么一大块地。”
  “同时拿下三块地不容易吧?”
  黄福义回答道:“是的,需要稍微运作一下。”
  娄晓娥突然想到说:“假如我们拿其中的10亩出来建一所幼稚园和一所小学,能把这三块地都拿下么?”
  “董事长,您这手笔可大了!”黄福义惊讶道,“肯定可以拿下三块地。”
  喝着茶的娄父都有些侧目。
  娄晓娥微微一笑说道:“李董有个计划,在工厂附近建个幼稚园可以让职工带着小孩来上班,下班的时候带着回去。两全其美。”
  “至于建小学,是我和李董商量的,与其花钱资助员工的小孩去其他地方念书,还不如在我们自己的学校上学。”
  娄父担心小年轻想一出是一出,提醒道:“晓娥,你们有那么多资金么?建学校不是小数目,而且学校每年的花费也不少。”
  娄晓娥详细介绍道:“90亩那块地皮以方便面工厂名义买下,50亩地以火腿肠厂的名义买下。那块40亩地以火星贸易的名义买下,然后拿出部分地建学校。”
  “火星贸易的利润比较多,刚好可以用来建小学。”
  “至于小学的办学经费,假如申请不到政府的补助,我跟小铭已经计算过了费用。”
  “一个班级40人,一个年级算8个班,6个年级48个班,招1920人。基本上可以把职工子弟招进来。”
  “国语,数学,一个老师教2个班,英文、画画、音乐、历史那些科的老师一人教4个班或者8个班,要100个左右的老师。一个月3万多元的工资。”
  “学费收10元每月,可以覆盖大部分老师的工资,还有要垫付每个月几千块的运营费用,每个月实际上支出大概2万元,问题不大。”
  “放假的那几个月也就多出几万块钱,也没什么压力。”
  一串串的数字从娄晓娥口中说出来。
  建学校这事看来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而且不是学费全免,娄父也就没有反对。
  黄福义就震惊了,捐建学校或者校舍,这是港城的巨富才会做的事情。
  李铭、娄晓娥的身家离巨富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只能说魄力很大。
  给工人开的工资待遇也是比较好的。
  不是巨富们的邀名买望。
  黄福义感觉祖坟冒青烟了,运气好到爆,跟到的人除了很会赚钱还心地善良。
  作为老员工,跟着这样的大老板,先不说大富大贵,下半辈子的生活起码不用发愁了。
  黄福义小心问道:“董事长,公司建的学校,招生有没有限制要求?”
  娄晓娥不答反问道:“你是担心有的人先来上几天班,把孩子送进学校,再辞职去其他地方?”
  黄福义点头说:“是啊,还有被开除的员工之类的。”
  从老师的数量配置就知道不是那种简陋的学校,每个月才收10元,相当于只花三分之一的学费就可以上不错的私立学校,肯定很多人会挤进来。
  都是有考虑过的,娄晓娥微笑道:“试用期过了的员工都可以。不是公司在职员工的子女,下个月起学费30元,只有品学兼优的才能继续优惠。”
  “港岛工厂员工的子女不合适去荃湾上学,会有学费补助。”
  “黄顾问,这些计划你先不要透露出去。”
  黄福义连忙保证道:“我一个字都不会说出去。”
  娄晓娥稍微解释了下,“提前告知了,要是后续计划有所更改,容易引起下面员工的人心浮动。”
  娄父看自个女儿办事越来越周到,心生感慨,小女儿的变化好大。
  工作最能锻炼人。
  再加上有李铭的放权,娄晓娥在不知不觉中快速成长。
  晚上。
  李铭来港城把娄晓娥接走。
  “要是能直接回港岛就好了,每次出去都得麻烦你从九龙送我回港岛。”
  “等黄福义他们找到合适的房子就行。”
  李铭现在能量足随时可以换定位点,最近从张海洋、罗芸那里薅了好些能量,这两个人别说人生了,连人生观都在改变中。
  娄晓娥站在桌子旁看他捣鼓泡面,有红烧牛肉的香味。
  “还是选高楼的房子好了,我们把整层都买下来,以后进出就没人会注意到我们。”
  “别墅要请佣人,我们的行踪会显得很异常。”
  李铭边忙边说:“两样都要买。偶尔需要请客招待你妈、你嫂子她们,别墅更合适。”
  “别墅还是实力的象征,港城的人非常势利眼,没有别墅像是低人一等一样。”
  “而且港城这样的自由港,以后的房价只会涨不会跌。”
  娄晓娥感觉房子的风险很大,“前年可是跌得很惨,去年才涨了些回来的。今年又下跌。”
  “你还不相信我的判断么?”
  “相信,我也相信迟早会涨,就是感觉可能涨得不多,要是升值速度不能抵消贷款利息,那就是白忙了一场还亏钱。”
  李铭给碗盖上盖子,让面条泡得更熟一点。
  “房租也是一笔收入加上升值的收入,可以跑赢贷款利息。”
  “我会叫黄福义再去注册个公司,专门打理我们的房产。”
  自住的人,不管利息多少,肯定是买房划算。
  投资的房产,就必须要仔细计算了。
  自有资金本来该会有的利息收益,房租收益,持有与卖出的税费,贷款利息,房子的增值或者减值,综合计算后才能知道账面上是赚是亏。
  房产的地段,学区,质量等会影响房价涨幅的因素也需要仔细考虑。
  华人的运气很好。
  接下来几十年,整个华人区域都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区域。
  这些都不需要考虑,闭着眼睛买都是赚,区别只在赚多赚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