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脸皮薄谈不到女朋友

  找借口打消娄晓娥的突发奇想,对李铭而言轻轻松松,早已经把她拿捏得死死的。
  他开口糊弄道:“研究员都是些临时的人员,城里只是一个讨论开会的地方,试验都是在向阳花的罐头厂做的试验。”
  “向阳花大队的社员吃了这么久的泡面,还没有吃腻。”
  “高队长他们都说了,现在吃其他饭菜都没味了,已经被养成了很刁钻的胃口。”
  “以后没泡面吃了的时候,肯定会有好长一段时间适应不过来。”
  百试百灵,李铭转移话题成功。
  娄晓娥微笑道:“高建业他们很开心吧?”
  李铭顺着话头往下说:“最开心的莫过于他们那些半大小子。按高建业说的,吃泡面都长了两斤膘了。”
  娄晓娥咯咯笑道:“高建业又是吹牛了。他们只是试吃一点泡面,哪那么容易吃胖。”
  “冬天穿的衣服厚实,胖没胖我不知道,他们的脸色确实红润了好多。”
  上身只穿了一件衬衣的娄晓娥感慨道:“真的好奇妙。京城的最高温度只有10多度,港城最低温度都有20多度。”
  “更奇妙的事情多着呢。”
  “还有什么事情呀?”
  “你为什么会喜欢我?”
  “我就是喜欢。”
  第二天,上午。
  轧钢厂开会学习《给全市厂矿企业职工、干部的信》
  一、更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和国家建设计划。
  要发扬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力争保证产品质量。要同一些不顾质量、浪费国家资材的不良现象作斗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交通和财贸部门要积极支援农业。
  二、建立和健全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临时**机构尚未建立而班子软弱或涣散了的单位,.要挺身而出,组成生产第一线指挥部,特别是要建立厂部一级的指挥机构,统一调度人力、物力、财力,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职工要积极给与支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不要妨碍生产班子的工作。
  三、巩固**的劳动纪律。坚持八小时工作制,模范地遵守劳动纪律。
  。任何职工不应该借口参加的组织不同、观点不同或者意见分歧,而在生产和工作上消极怠工,破坏生产协作,破坏。如果坚持这种错误而在生产和工作上造成损害者,应该给以必要的处分。
  迟到、早退、缩短工时、缩短营业时间、无故旷工等不良现象,否则,应受到纪律处分。
  四、节约闹**,勤俭办企业。
  千方百计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尽量减少行政费用和一切非生产开支。
  职工的生活福利、工资待遇,一律按现行国家规定办,不得私自改变。.
  五、六、七条。
  总而言之就是向部队学习,力往一处使,好好搞生产,好好搞技术,不要乱发钱。
  这些要求跟李铭的保卫科的关系都不大。
  唯独第八条,‘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是他要负责的方面。
  ‘混进工厂的分子(不是指家庭),凡破坏生产和破坏,必须依法严惩。’
  厂里的会开完,轧钢厂‘保卫组’又开了一个专门针对安全保卫工作的会。
  一个上午,李铭除了打了几个电话,啥事也没干,时间都用在了开会上。
  中午。
  李铭去娄晓娥的城西小院取了福妈做好的饭菜。
  七拐八绕的来到了创新技术研究所。
  虽然都在城西,两个地方还是有三四公里远。
  他用胳膊夹着公文包,手里还提着两个食盒,刚推开‘调味料研究室’的门。
  周晓白、罗芸两人立马迎了上来,一人接过了一个食盒。
  罗芸很快就打开了食盒,高兴道:“哇!好多菜!还都是好菜!”
  李铭笑问道:“其他人呢?”
  周晓白笑吟吟道:“有的回他们单位食堂、有的回家,都是去吃午饭了。”
  “你要是没有提前打电话过来,我跟罗芸也要回家吃饭的。”
  李铭柔声说:“刚好有空,我就想着跟你一起吃饭。”
  周晓白打开食盒的动作都轻快了好多,内心里的甜蜜溢于言表。
  罗芸一边摆盘一边说:“看来我今天又是一枚大大的电灯泡。”
  “我本来以为会有好多灯泡,没想到只剩你一个。”
  李铭笑嘻嘻的回嘴,从公文包里拿出了港城带回来的资料,桌子上放了厚厚两大叠。
  周晓白询问道:“你拿的是什么?”
  “外国建筑施工失误的资料。我已经叫人把繁体的字抄成了简体。你们帮忙校对一下,看有没有错漏。”
  李铭昨天拿到资料,回到京城就安排了下去,一人抄一点。
  罗芸佩服道:“你居然找到了这么多!”
  “小菜一碟。主要是他们犯的错误多,还很多没写上去呢。”
  周晓白开口劝道:“我们先吃饭吧。这种天气,菜很快就会凉了的。”
  “对,先吃饭。”
  三人都是年轻人,边吃边聊。
  李铭先问道:“你们上午都忙啥了?”
  周晓白一五一十的回答道:“我跟罗芸上午没什么需要忙的,看了会借来的课本。”
  “等张研究员他们没有在忙了的时候,我们把不懂的问题拿给他们,请他们帮忙解答。”
  “然后就有隔壁公共电话的徐大妈来传话,说你会带饭菜过来一起吃。”
  罗芸笑着补充道:“公共电话的徐大妈看到我们都是笑脸相迎。这个月研究所这里给她贡献了好多传呼电话。”
  李铭给周晓白夹了她爱吃的红烧肉,“主要是近,要是远了,徐大妈估计也不乐意。”
  周晓白甜甜笑道:“徐大妈很热心的呢。你呢?上午在厂里忙不忙?”
  “闲得很,开了一上午的会。”
  周晓白疑惑问道:“开会不是都很忙的吗?”
  “那是他们认真开会的人,我是不认真那个。”
  周晓白关心道:“小心领导找你的茬。”
  “开的是搞生产的会,我负责的是保卫科,会议内容跟我的关系不大。”
  “哦。”
  吱呀一声,大殿的木门被人推开。
  张海洋探头探脑的,没进屋里,嘿嘿笑道:“你们在吃饭呢。”
  “鬼鬼祟祟的不敲门。你想干嘛?”罗芸开口责问道。
  张海洋胡扯道:“大门口的乔永宽说李顾问过来了。我就急忙回来汇报工作嘛。”
  太假了,罗芸冷哼了一声。
  李铭不以为意,笑问道:“吃饭了没?”
  张海洋回话道:“吃过了。你们慢慢吃。我去后头院子里晒会太阳。”
  等门又关上,罗芸坏笑道:“张海洋肯定是以为只有你们两个在,想吓你们一跳。”
  周晓白默默吃菜,小脸有些红,假如只有她跟李铭两个人在,那景象不用想也知道。
  安安静静的抱着她一起吃饭都算是老实了,你喂我我喂你的小游戏肯定少不了。
  李铭笑道:“我跟晓白是过了明路的谈对象,就是被人看见也没啥好怕的。”
  罗芸嘿嘿笑道:“你脸皮好厚哦。”
  李铭理直气壮道:“脸皮薄谈不到女朋友。”
  脸皮厚的人不怕被说,罗芸放弃了调侃,“算你厉害!”
  “张海洋上午没在这里么?”
  罗芸趁机告状道:“他没在。不知道去哪里鬼混了。”
  李铭眉头一挑,“我等会要问问他,干嘛去了。别给我们招惹麻烦。”
  今天中等学校的学生有开会。前些天大专院校的、农民的、工人的都分别开完了,就剩这次中学的了。
  张海洋这样的人是没资格参加。
  他担心张海洋别是去哪里捣乱去了。
  周晓白赞同道:“是要问清楚些。他领了工资的呢,没算他旷工,他请假也要说明事项。”
  “这个事,晓白你来负责,你让他补一张假条说明情况。”
  “嗯。”
  吃完饭,李铭没急着走,还是先去后院找了张海洋。
  “张海洋,最近忙什么呢?”
  3月底,中午的太阳晒在身上已经比较暖和。
  靠着墙笼着手的张海洋懒洋洋道:“没忙什么呀!”
  “你们学校怎么样了?”
  张海洋随口说:“还是老样子。现在是造访的人,他们说了算。”
  “我们这些人靠边站了。”
  李铭闲聊点评说:“靠边就靠边呗。”
  “你们年龄小,说话份量低,过家家一样的小打小闹,也没什么意思。”
  站直了身子,张海洋不认同道:“我们做的事情还是很重要的。”
  李铭怼道:“我看啊,还没有这个创新技术研究所做的事情重要。”
  张海洋反驳道:“我承认这个事很重要,但是‘到底谁说了算’的事情更重要吧?”
  李铭赞同道:“对大伙来讲,‘到底谁说了算’是更重要,而且是最重要的事。”
  “但是对于你来讲,这个事太大了,你掺和不进去。你能做的就是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像我。我就觉得我掺和不起,我就决定多做一些对普通群众有意义的事。”
  张海洋颇为认真的说:“你的能力,不管是理论水平,还是办事能力,没得说。”
  “这京城,没有几个人是能让我佩服的,你算一个。”
  “其实我觉得你可以做得更多。”
  李铭笑了笑,“承蒙看得上,不过,我自己有多大饭量我自己心里有数。”
  “有的人守护边疆,有的人救死扶伤,有的人种粮种菜。”
  “我刚好有改良食物这方面的优势,发挥好这方面的长处就是最好的贡献。”
  “已经研究出来了的方便面,对军事的用途,对救灾的用途,我不说你也懂。”
  张海洋承认道:“方便面是挺有用处的。”
  李铭开了个新话题,“咱们是京城,吃肉有各地的调运供给,其实不算很难,特别是像你们家那样的。”
  “但是全国各地,还有多少人是一年到头吃不到几次肉?”
  “甚至家里唯有的几次肉吃,也只能让给家里的壮劳力吃、给孩子吃,她们一次都吃不到!”
  张海洋默默听着他的话,话题有些沉重。
  李铭接着说:“咱们正在攻关的淀粉火腿肠,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要是我们这个火腿肠能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特别是那些困难家庭的餐桌,一家子都能吃上几片。”
  “这是一件让人多么欣慰的事?这个贡献应该不小吧?”
  这时候的人,可能思路和方法不对,但身上那股子为国为民的精神头很足。
  张海洋的理想显然还在,“确实是一件能让人很高兴的事。”
  “现在遇到的难题,做出来的火腿肠吃起来像面糊一样,没有猪肉味,也没有你要求的那种弹性。”
  李铭打气说:“研究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
  “你看张研究员他们就没有气馁。”
  “我们可以调整工艺、调整材料比例,慢慢尝试。”
  张海洋点点头,“只能这样办了。”
  李铭又开了个话题,“之前让你帮忙查找的国外建筑施工事故案例,这也是让我们的建筑施工人员少犯错误的重要资料。”
  “楼塌了、大桥垮了,不说损失的金钱物资,单单造成的死伤就是让人难以接受。”
  “我们的所作所为,可以算是在挽救很多人的生命吧?”
  张海洋认同道:“嗯。”
  “可是我真的很努力的去寻找了,真的没找到几例国外建筑施工的事故案例。”
  “我们找些国内的也行吧?”
  李铭笑道:“我已经找齐全了,也找人抄写成了简体字,你下午帮忙校对有无错误。”
  “东西就在周晓白、罗芸那里。”
  张海洋惊讶道:“你已经找齐了!我这就去校对。”
  李铭伸手拦住他,“你先别急,我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你说。保证完成任务。”
  李铭详细说道:“单单有案例,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思想上对这些例子提炼一下,提升思想的高度。”
  “需要有人分析他们为什么会犯这些错误。理论方面的人,我接触的不多,周晓白、罗芸她们接触的也不多。”
  “你接触的人多,你来请一些有水平的人针对每个案例写一份总结,评论总结必须要有引用语录。”
  张海洋连忙保证道:“没问题。你放心吧。”
  “校对完了的资料先给我,我拿去复印几份,到时候你再拿给别人写总结。”
  两人边聊边往回走。
  李铭把张海洋的思想工作做好了就先走了。
  至于张海洋上午溜号去哪玩了,他留给周晓白组长负责处理。
  他还得去港城。储水罐的事情还没处理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